“打”是為了“談”——“豆粕人”看中美貿易戰

“打”是為了“談”——“豆粕人”看中美貿易戰

市場普遍認為中美貿易戰不會波及大豆品種。對美國而言,大豆是中美貿易中重要的出口單品,如果對大豆出手,必然導致中國轉向進口南美大豆(此時正值南美大豆收穫、中國需求淡季),這對美國的最終目的——扭轉貿易逆差而言,背道而馳。同時今年美豆出口疲弱,美國農戶手中尚有大量大豆急於出售;根據當前市場預期,截至3月1日止當季美國大豆庫存約為20.3億蒲式耳,料為1940年代以來當季最高水平;因此,打大豆貿易戰對美國而言極為不利。對中國而言,我國進口大豆依賴程度很高,近幾年我國約80%的大豆來自於進口,大豆貿易關係到民生問題,自然不願意貿然激化。

“打”是為了“談”——“豆粕人”看中美貿易戰

如果打大豆貿易戰,理論上來說可能會因為大豆進口渠道變窄利多國內豆粕市場,但若真打起貿易戰來其實對雙方都是雙刃劍。對於美國而言,道瓊斯指數經歷了從2009年3月份的6470到2018年1月份的26616.71、長達將近9年的上漲後,開啟下跌走勢,中美貿易戰正式開啟後,美三大股指期貨也接連下跌,對美國經濟不利;更甚者中美貿易戰開啟後,全球股市普遍下挫,波及全球的經濟發展。當前美國貿易逆差較大,中國是順差的多,如果美國減少對中國的貿易進口,還可能導致中國產值過剩,但中國人口基數大,卻是可以化解的。

所以對於中美雙方來說,真正開啟貿易戰模式,彼此雙方都需付出相當大的代價。“打”是為了“談”,週日美國財長姆努欽表示,正在與中方進行有成效的對話,對於達成協議謹慎樂觀。此外,據媒體報道中美已啟動磋商,美國政府提出了具體要求,包括降低中國對美國汽車徵收的關稅,以及擴大美國企業對中國金融業的准入等。中美貿易戰處於初級階段,後期會演變到什麼程度,中美兩國都在看對方的態度和反應。

“豆粕人”提示:中美貿易戰只是中美在地緣政治、經濟、軍事、金融等大國博弈間的一個環節,“打”是為了“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