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粕“火借風勢”越燒越旺?

對於這兩週豆粕由消息面主導的行情,相信對很多豆粕人來說都是“活久見”,繼本月中旬美國宣佈對華500億美元商品加徵關稅清單,新一輪的貿易戰再次拉開大幕,美豆和連粕天天被時不時冒出來的消息牽引著,一個跌出了近十年的低點841.4美分/蒲式耳,一個成了火箭粕節節攀升,一舉收回之前失地,重回3100一線。酷暑難當,這一輪的貿易戰正如火如荼的開展,那豆粕藉助這波攻勢,能持續多久呢?

貿易戰的不確定性加劇豆粕的動盪

隨著7月6日正式徵稅窗口的逐漸臨近,中美政府在貿易問題上都表現出強勢態度,沒有釋放明顯的和談信號。除了相互喊話,我國還調整了關稅政策,對原產於孟加拉國、印度、老撾、韓國、斯里蘭卡的大豆、豆粕等農產品覺得進口關稅從當前的3%降至零。從數據上來看,這些國家並非主要的大豆供應國,大豆也多為本國用,該消息傳達的是我國正為貿易戰做持久的準備,拓寬大豆的進口來源,同時也加大了雙方徵稅的預期。而貿易戰一旦開打,一時半會沒那麼快結束,而不確定性也大大增加。

雖說現在消息面佔主導,但基本面也不能不看,畢竟特殊極端情況不能替代基本面的普遍性。

美豆月底季度報告數據並不樂觀

據分析師的平均預期,美國2018年大豆種植面積料為8978.9萬英畝,高於美國農業部3月預估的8898.2萬英畝,預估區間介於8930-9070萬英畝;而美國截至6月1日大豆季度庫存為12.18億蒲式耳,將創下歷史同期最高紀錄。前瞻數據偏空,但在有中美貿易戰這一風險炸彈的影響下,加上上週美豆又跌破了農戶的種植成本,種植面積繼續上調還有待考究。

國內庫存居高不下,需求無明顯起色

據我的農產品網跟蹤的數據顯示,國內油廠的豆粕庫存從第17周躍上110萬噸大關後,就一直居高不下,而截至6月22日當週,豆粕庫存為128.12萬噸,和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22.56萬噸,增幅21.37%,壓力尤甚,油廠催提貨也成常態化。今年出於貿易戰的考慮,油廠買豆的節奏明顯加快,提前鎖定南美豆源,4-6月份的大豆到港量本來就多,但下游需求這塊相比去年更加慘淡,造成供需矛盾突出。根據農業農村部數據監測顯示,2018年5月監測的150家萬頭規模場出欄肥豬虧損2.36元/公斤,按照出欄115kg計算摺合為虧損271.4元/頭。5月份8000家養殖戶的虧損比例高達89.11%,環比上升10%。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近期雖連粕大漲,但現貨漲幅遠不及期貨,負基差依然該負還負的形勢。

綜上所述,美豆種植期完美的天氣提振大豆豐產預期,疊加中美貿易摩擦風險,美豆壓力重重,關注月底報告對價格的指引。目前中美貿易爭端將是主導近期豆粕價格走勢的主要因素,而國內庫存壓力在貿易戰蓋棺定論後料將有所緩解,充滿變數的7月即將來臨,豆粕後市依舊可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