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利之死,背後埋伏的三個凶手

日前,曾經的“國民轎車”夏利宣佈停產……

夏利停產的背後是其窘迫的經營狀況。最近幾年,關於夏利負面新聞從未斷過,原因無它,就是虧損,一年鉅虧16億!

從2012到2017年,如果扣除非常性損益,夏利幾乎年年虧損,窟窿越來越大。自2017年6月開始,夏利系列就斷續停產,威系列從7月開始停產,8月、9月和10月有少量生產,11月又停產,2018年1月和2月均停產,3月僅生產了60輛。到今天終於病入膏肓。

夏利之死,背後埋伏的三個兇手

原本,市場經濟優勝劣汰,生死榮辱都是尋常事,暴利也好,破產也好,本不該太過惋惜,但是夏利不同,因為夏利在自主品牌的歷史上有著不可替代和磨滅的光輝。

曾經的指路明燈

夏利於1986年創立,屬於自主陣營起步最早的品牌之一,甚至比除了上汽大眾之外的所有還“活著”的合資品牌都早。

夏利出生後,迅速對國人進行了汽車啟蒙,在桑塔納、捷達和富康橫行國內市場的年代,夏利是唯一可以與“老三樣”相提並論的自主品牌。並且,夏利物美價廉,質量可靠,銷量長期超過桑塔納、捷達和富康,從1994到2003年,夏利連續20年排名自主銷冠,是自主品牌真正的功勳車型,功勳品牌,功勳企業。

夏利之所以落到後來的窘境,是從2002年天一合併(天汽、一汽)開始。天一合併之後,夏利就迅速地下滑,毫不留念。15年後,終於迎來停產。

豐田的淫媒

在追溯天一合併的始作俑者,也就是導致今天夏利病入膏肓的窘境,第一“兇手”是豐田。在天一合併中,豐田扮演了一個令人憎惡的淫媒角色,將夏利這個當時最好的自主苗子送給了一汽。

夏利早期和豐田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夏利之所以在國內風生水起,背後就是有豐田支持,夏利的產品設計、發動機都是豐田提供。2000年,夏利(天汽)甚至與豐田成立了合資公司,註冊資金1億美金,是豐田在華的第一家合資公司。

夏利之死,背後埋伏的三個兇手

但是很顯然,豐田其實看不起天汽,在與天汽合作不久,就開始物色新的合資對象,分別是一汽和廣汽。當時一汽是國內最大車企,地位遠超天汽;而廣汽和本田的合資又很成功,當時一輛雅閣需要加價5萬元提車。

豐田移情一汽之後,面臨著一個問題,即當時政策要求每家外企只有兩家合資名額,豐田已經有了天汽,再與一汽合資,兩個名額將用盡,就失去了與廣汽合資的機會;如果與廣汽合資,就失去了與一汽合資的機會。這時候,註冊資金只有1億美元的天津豐田就成為了雞肋。

後來,豐田選擇了一個非常缺德的做法,就是從中充當淫媒,將夏利“嫁”給一汽。經過豐田的多方遊說和威逼利誘,藉助一汽在國內無可匹敵的影響力,2002年,一汽收納了天汽。在天汽與一汽合併之後,天津豐田也搖身變成天津一汽豐田,也就是實質上的一汽豐田。

通過天一合併,豐田順利與一汽合資,騰出一個寶貴的合資名額,而夏利也就被壓在了一汽身下。至2004年,豐田與廣汽成立了廣汽豐田。如此,豐田在國內的佈局終於完善,夏利成為一件被甩送出去的禮物。

遇“一汽”不淑

逼死夏利的第二個“兇手”是一汽。一汽在國內享有至高無上的地位,享受著最好的政策,佔有著最好的資源,本應該承擔振興民族汽車工業的重任,成為自主品牌的先鋒領袖,可惜這個典型的“紈絝子弟”在合資保護之下,成為了大眾和豐田的開路先鋒,其自主品牌陣地則是一團糟。

夏利之死,背後埋伏的三個兇手

一汽旗下的紅旗汽車在政策上享盡哀榮,在成績上卻頗為低劣;奔騰和森雅也是扶不起的阿斗。一汽自主品牌發展的成績,遠不及長城、吉利等民營草根,即使與同為國企的上汽、廣汽相比也是差距甚遠,盡顯敗家子形象。

一汽連自己都沒有能力管好,自然也沒有精力照看夏利了,夏利“嫁入”一汽之後的日子可想而知,不但失去了自由,而且還被牢牢限定在低端經濟型車領域,這與近年自主品牌整體高端化的發展道路背道而馳。

夏利之死,背後埋伏的三個兇手

10多年前,自主品牌賣得最好的車型是3萬元級別的奇瑞QQ,4萬元級別的比亞迪F3,或者6萬元級別的長城皮卡;今天自主品牌賣得最好的SUV是哈弗H6,其最低價已經超過12萬元,魏派和領克等全新品牌的起步價就超15萬元。

在自主品牌整體轟轟烈烈上攻的時候,夏利被一汽壓制在最低端。此外,因為夏利有著濃郁的個人色彩,一汽為了更好地掌控天汽,還強制夏利品牌淡出,啟用全新品牌駿派,這又是一出自廢武功的大戲,讓夏利雪上加霜。

夏利之死,背後埋伏的三個兇手

自己不爭氣

當然,除了豐田和一汽,還有一個“兇手”就是夏利本身。即便豐田做了淫媒,即便一汽是個紈絝子弟,夏利淪落到今天還是要怪一下自己。

雖然一汽在宏觀和戰略上限制了夏利,不過在微觀和自主經營部分,夏利還是有著足夠的自主裁量權的。在天一合併的2002年,當時在民間有著極佳口碑的夏利,保有量大,有豐田的技術支持,還有一汽的後臺撐腰,同時中國汽車市場也正在高速發展,SUV市場正徐徐啟動,自主品牌整體處於飛速發展的狀態。

夏利之死,背後埋伏的三個兇手

繁花似錦的年代,一切都很美好,哪怕夏利僅僅保持一個平庸的發展狀態,也會跟隨市場的增長而自然增長。要知道在2002年,吉利汽車剛起步,其多款車型的外形和發動機都是直接仿製夏利,可以說是跟著夏利亦步亦趨。在此之後的10多年,吉利汽車進步神速,至2017年,年銷量已達到124萬輛,並且收購了沃爾沃、蓮花和錳銅等諸多外資公司,還成為了奔馳最大股東。

可以預估的是,當時夏利如果有人家吉利1/10的努力和進步,就不會是現在這個樣子。早早推出一款小型SUV,再推出一款精品轎車,專心搞好一兩款拳頭產品會死嗎?

夏利之死,背後埋伏的三個兇手

在15年之後,夏利終於被各方大佬聯手整死,而作為淫媒的豐田,如今在國內的發展也是遠遠落後於大眾,甚至落後於本田和日產。

這真是一起無比悲催的往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