條碼隱患 直指馬雲為首的二維碼支付

前幾天,中國人民銀行支付結算司副司長就條碼支付隱患問題發表講話。短短三年,移動支付就已經成了支付市場的絕對主角。2014年互聯網支付佔支付市場比還是67%,移動支付只有33%,但到了2017年,互聯網支付佔比下降至27%,移動支付則達到73%。截至2017年底,支付寶以54.26%市場份額居移動支付市場首位。

那麼在如此趨勢下,支付二維碼到底存在什麼樣的隱患?

條碼隱患 直指馬雲為首的二維碼支付

支付存安全隱患

  二維碼技術最初是一種識別訪問技術,並不是專門用於電子商務,因此在交易過程中缺乏一種能夠評估和鑑別二維碼信息來保護消費者安全的機制,尤其對消費者而言,正確鑑別和驗證二維碼的可靠性難度大,用戶辨認起來也很不方便。

支付識別難度大

技術問題其實是存在安全隱患的重要原因。二維碼的技術上雖然已經有了國家標準,但二維碼在應用上還沒有相應的規範。公開的二維碼無人監管,且支付前的二維碼管理缺失,而監管缺位的原因在於缺少技術手段。”

維權之路太難

二維碼犯罪隱蔽性強、傳染性快,但電子證據獲存困難,相關規定不健全,維權成本高。導致目前二維碼支付的發案率非常高,但是對於普通用戶來說,維護自身的權益確實難度太大。

條碼隱患 直指馬雲為首的二維碼支付

其實,央行早就猜到會有此隱患,所以一直全力整治第三方支付。尤其是馬雲的支付寶。

2017年8月,阿里巴巴旗下支付寶遭四大銀行大幅調低購買餘額寶的單筆交易額度。

2017年12月,對支付寶的掃碼支付進行限額管理,每人單日累計交易金額不超過500元

2018年4月,央行在其官方網站發佈了對支付寶的行政處罰決定,央行杭州中心支行做出合計人民幣18萬元的處罰決議。

條碼隱患 直指馬雲為首的二維碼支付

由此可見,央行管制三方支付的信心和決心,當然,也顯示出條碼支付背後存在巨大的安全隱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