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大眾,上海大眾,一汽大眾,這三者有什麼區別?

有你無最

上海大眾(上海大眾汽車有限公司)自2015年12月7日起,更名為上汽大眾(上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這倆是一家,就是15年底換了名字而已。

上汽大眾成立於1985年2月16日,是中德合資公司,股權比例為上汽50%,德國大眾39%,斯柯達1% ,大眾中國10%。旗下的車型有Polo、桑塔納、朗逸、途安、途觀、途昂、帕薩特、輝昂等,還有斯柯達旗下的晶銳、昕銳、野帝、明銳、速派、柯迪亞克、柯珞克等。

一汽大眾(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成立於1991年2月6日,之前股權比例是一汽60%,德國大眾20%,奧迪10%,中國汽車10%,16年續約的時候一汽的股份調整為51%(另外9%給了奧迪?)。旗下車型有捷達、寶來、高爾夫、高爾夫嘉旅、速騰、蔚領、邁騰、CC等。

相比之下,一汽大眾成立的晚,它的產品更“原汁原味”一些。而上汽集團的技術實力更雄厚一點,上汽大眾的車型在“本土化”方面更強一些,比如朗逸、帕薩特這倆車,硬是被上汽集團打造了成神車。


老胡評車

如果要挑選出一個在華影響力最大的國外汽車品牌,那麼這個稱號一定非大眾莫屬了。來自德國的大眾,憑藉其出色的本土化戰略、過硬的技術實力與較為親民的售價,成為了最受歡迎的國外品牌,截止3月份,大眾僅用3個月的時間,達成了802378輛的成績,遠超亞軍與季軍銷量之和。

在日常生活中,大眾車型隨處可見,但是有很多細心的人會發現,不同的車型在尾部有不同的標識,有的寫著一汽大眾,有的寫著上海大眾,還有寫著上汽大眾的,這是怎麼回事呢?

眾所周知,國外品牌要進入中國,最好的方式就是採用合資方式,與國內汽車廠商一同成立合資公司。在此基礎條件下,於1991年2月6日,在吉林省長春市,由中國的一汽與德國大眾、德國奧迪共同出資成立合資經營汽車品牌,即一汽大眾。

上海大眾的情況與一汽大眾的情況如出一轍,只不過上海大眾的資本中,沒有出現奧迪的身影,而是由斯柯達取而代之。上海大眾的歷史與一汽大眾相比,更為悠久,成立時間可以追溯至1985年3月。

至於上汽大眾,其實並不是單獨的一家廠商,而是上海大眾根據國家商標方面法律法規的要求及市場品牌發展的需要,進行更名之後的新名字。上汽大眾於2015年12月7日正式更名,所以在此時間節點之後,車尾部的標識全部由上海大眾變成了上汽大眾。

從品牌角度來說,一汽大眾與上汽大眾是與大眾合資合作的兩家不同公司,兩家合資公司所代工生產的車型也是不同的。一汽大眾旗下的車型有捷達、高爾夫、寶來、速騰、邁騰、CC、探歌等車型;上汽大眾旗下的車型有桑塔納、POLO、朗逸、凌渡、帕薩特、途安、途觀、途昂以及斯柯達明銳、速派、柯珞克、柯迪亞克等車型。

一句話來總結,一汽大眾與上汽大眾是德國大眾的兩家不同的代理生產商,分別生產並銷售不同的車型。希望能夠幫助到你。


汽車觀察家

現在已經沒有上海大眾了!你所看到某款車的後尾標那裡顯示的上海大眾這四個漢字,只是證明這款車是老款而已。

以前的上海大眾已經更名為上汽大眾,也就是說,現在的上汽大眾就是以前的上海大眾,包括斯柯達。

上汽大眾和一汽大眾都是我國的國有企業與德國大眾公司共同成立的合資企業,我們這邊佔有的股份多。為了獲得更多的利益和分紅,德國大眾很想在合資公司中的股份佔有度能更高一些,哪怕最少能達到50%。這屬於默克爾每次來華都要談的課題,不過現在還沒談妥。

上汽大眾和一汽是同級關係,有合作也有競爭。一汽大眾包括奧迪和進口大眾,上汽大眾包括斯柯達。奧迪和斯柯達也都屬於大眾集團。

上汽大眾的自由性更高一些,自主生產的車型也多一些,像朗行、朗境之類的,上汽營銷手段也稍高明一些,比如朗逸和寶來同級,最大的差別就是外觀不同,朗逸賣的價格還稍貴,但寶來就是賣不過它。再就是,現階段來講,上汽大眾有SUV車型,一汽的SUV現在還沒投產。所以,雖然一汽還有豪華品牌奧迪的加持,但上汽大眾的整個利潤額和銷量一點也不亞於一汽大眾。

一汽則相對保守些,除了跟上汽的桑塔納和朗逸對應的捷達和寶來以外,一汽大眾幾乎都是完全照搬國外的大眾車型來生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