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書紀年》到底是一本什麼樣的書?

貓爺歷史觀


要探討竹書紀年到底是一本怎樣的書,首先早知道它的來歷,前世今生。首先我們先要明白一件事,

這是一本史書

其《紀年》十三篇,記夏以來至周幽王為犬戎所滅,以事接之,三家分仍述魏事至安釐王之二十年。 蓋魏國之史書,大略與《春秋》皆多相應。 (《晉書·束皙傳》)

竹書紀年的"前世今生"

晉武帝咸寧五年(279年),一說為太康元年(280年)或太康二年(281年),汲郡人不準挖掘戰國魏襄王(一說魏安釐王)冢,"得竹簡小篆古書十餘萬言,藏於秘府"(《晉書·武帝紀》)。經過編校寫定整理,共有古典文獻16種75篇。

其中有《紀年》13篇,講述了夏代、商代、西周、春秋和戰國時魏國的史事。周幽王以後用晉紀年,三家分晉之後用魏國紀年,至魏襄王二十年(前二九九年)止。根據這些以及古本《竹書紀年》輯本內容可以推論得出,《竹書紀年》大致上是魏國的編年史。

由於《竹書紀年》是盜墓時意外發現的,所以在被官方系統整理之前的保存狀況並不好,破壞了很大一部分。初發冢者燒策照取寶物,及官收之,多燼簡斷札,文既殘缺,不復詮次。(《晉書·束皙傳》)盜墓賊只追求真金白銀,珍珠寶玉,何曾明白這些深埋地下的書簡如何珍貴!竟是把五百多年前的竹簡當火把照明,方便搜尋寶物。等到官府收繳時,已是殘篇。而官府收繳過程中,由於不謹慎或者說是對竹簡毫無重視,又把竹簡破壞了一部分。汲郡收書不謹,多毀落殘缺。(《穆天子傳·序》荀勖)

官府收繳後,荀勖、和嶠等人對殘簡進行初次整理。古文字學家衛恆受命考定這批古書,但不久就在政治鬥爭中遇害,其後好友束皙接替他繼續考定這批書。

《竹書紀年》原書早已散佚,荀勖、束皙等人所做的釋文也隨著該書的散佚沒能流傳下來

現存《竹書紀年》上下兩卷,題沈約注,已非原書。《四庫提要》廣徵博引,考證今本非原本。今本《竹書紀年》在南宋時已出現。晉時政治混亂,戰亂不斷,長達十六年"八王之亂",以及其後更為慘烈的"永嘉之亂",長期戰亂中,汲冢古書原簡可能就是在連年的戰亂中亡佚。

在初唐時期,《竹書紀年》已經有了不同的版本。《紀年》十二卷。(汲家書,並《竹書同異》一卷)(《隋書·經籍志》編撰於初唐)

時至明代後期,出現一部《竹書紀年》流行於世;至清代,錢大昕、崔述等著名考據學家斷然揭發其書為偽造,官方《四庫全書》館臣全體認同錢大昕等人的見解,並且系統地補充了證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