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明国教授提出,防治小麦赤霉病,不要用多菌灵,这是为什么?

十星科技

小麦赤霉病随秸秆还田推行,发生区域和程度明显扩大。赤霉病发生不但影响产量,而且其中的赤霉毒素人蓄食用后会导致中毒,引起呕吐等。小麦赤霉病病粒率大于5%小麦因不能食用,国家也不收。因此赤霉病防治既要考虑防效,控制病粒率过多,同时更要防止病粒中赤霉毒素增加,避免赤霉毒素含量过多引起食用中毒。


据大量试验及田间研究表明,多菌灵药剂用于防治赤霉病时会受环境因子等影响,导致小麦赤霉毒素的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同时小麦赤霉病田间抗药性监测也大量表明,赤霉病对多菌灵抗性病株多,导致田间防效不好。与其长期使用及靶标作用单一是主要因素。因此学者及专家经济建议推行其它高效药剂替代多菌灵防治赤霉病。


量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赤霉病防治宜选用丙硫菌唑或氰烯菌酯戊唑醇,或丙硫.戊唑醇,或戊唑醇噻霉酮或戊唑醇福美双等高效药剂均较好。同时注意适期喷药防治。


玉米花生大讲堂

有关专家称:赤霉病病菌对多菌灵的抗性水平很高,一旦表现抗性,增加用药量也无济于事。据南京农业大学等单位研究,目前江浙沪等地已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对多菌灵有抗性的小麦赤霉病病菌。周明国教授等人从1985年开始连续监测我国赤霉病发展态势,


1992年首先在浙江省发现了对多菌灵有抗性的赤霉病病菌。

1994年,抗药病菌迅速扩散蔓延到苏沪地区。

2004年,江苏一些良种繁育基地,抗药群体比例已高达37.9-54.2%。

南京农业大学周明国教授指出,由于病原菌在自然界的数量巨大,只要群体中抗药个体达到1%以上,如果小麦开花期多雨,抗药性病害就会流行,而且使用多菌灵、甲基硫菌灵等苯并咪唑类杀菌剂防治完全没有效果。使用多菌灵还会提升麦粒中毒素含量,建议在小麦赤霉病防治中停止使用多菌灵。可以选择43%戊唑醇10毫升+8%氟硅唑10克,50%咪鲜胺锰盐或50%咪鲜胺锰络合物 (又名施保功)1000-2000倍液、或25%氰烯菌酯悬浮剂每亩100-200克,同时加配“蓝色晶典”或“爆发力”或“农喜十乐素”等抗逆增产剂,以提高防效,促进穗大粒多,而且可加配“菊脂类”农药以预防吸浆虫。

防治时期:一定要在抽穗后,扬花前喷药一次预防。如果多雨年份,建议亩用戊唑醇12克纯药(可同时加入菊酯类农药预防吸浆虫,加配“蓝色晶典”或“爆发力”可促进籽粒灌浆,且预防多种生理病害

)。

就谈以上这些,希望对你有所帮助!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建议更多的农民朋友每天抽出几分钟时间学习“真正的科技”,“真正弄懂”什么是真科技,省钱又能高效益!如果能服务周边众乡亲,你甚至可以成为【本村的袁隆平】而名利双收,走上科技致富的道路呢!


十星科技

赤霉病防冶效果差,应该从两个方面说,一是对多菌灵有抗性,防治时可选唑类与之搭配施用。二是防治时期需后要提前,应在孕穗期到扬花初期连用两遍,比扬花前后效果好。同时结合一喷三防再加杀虫剂防治蚜虫,同样是易早不易晚。


魏凤梅378

原因很简单,小麦赤霉病病菌已经对多菌灵产生了明显的抗药性。打多菌灵几乎对赤霉病没有多少效果。在长江流域小麦种植区,赤霉病几乎是小麦上最经常发生的病害,以前,多菌灵也是用于防治赤霉病的主要药剂,用的时间长了抗药性也就会逐渐增加,药效随之下降。

目前,对赤霉病防治效果较好的杀菌剂有氰烯菌酯、嘧菌酯和吡唑醚菌酯等,但要有效控制赤霉病还要在用药时机和喷药质量上下一番功夫。

表面看来,赤霉病是在抽穗扬花期遇到高空气湿度的阴雨天气条件下流行性发生,但这还需要一个条件:病菌数量基数。换句话说,在抽穗扬花期如果没有一定量的病菌数,病害也难以流行。所以,在拔节至孕穗期,至少喷一遍杀菌剂,但这个时候的小麦已经封垄,打药的时候一定要打透,把药液打到每一株小麦的上下所有叶片上才行,那些嫌弃仔细打药太累太慢的人,只有两个选择,一个是不打,等着病害爆发的时候多花钱多费力气再打,一个是认真打将来打药省劲还有效。然后,就是人们熟悉的抽穗扬花期打上一至两遍杀菌剂,同样,也要打透且最好是加上有机硅助剂打。


赵占周说农技

小麦赤霉病不要用多菌灵主要出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多菌灵使用年限较长,目前监测普遍出现了抗性,而且有些地区对多菌灵抗性还较强,导致最终对赤霉病防效普遍下降,效果普遍反应不好了。二是用多菌灵不但容易造成效果不好,而且监测会引起小麦赤霉毒素增加,小麦赤霉毒素对人蓄有毒,会导致呕吐等中毒症状,当赤霉病赤霉毒素达到一定量时,小麦不宜食用了,会导致小麦品质严重下降,商品性及经济价值严重缩水。所以目前不提倡或推广使用多菌灵防治小麦赤霉病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