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明國教授提出,防治小麥赤黴病,不要用多菌靈,這是為什麼?

十星科技

小麥赤黴病隨秸稈還田推行,發生區域和程度明顯擴大。赤黴病發生不但影響產量,而且其中的赤黴毒素人蓄食用後會導致中毒,引起嘔吐等。小麥赤黴病病粒率大於5%小麥因不能食用,國家也不收。因此赤黴病防治既要考慮防效,控制病粒率過多,同時更要防止病粒中赤黴毒素增加,避免赤黴毒素含量過多引起食用中毒。


據大量試驗及田間研究表明,多菌靈藥劑用於防治赤黴病時會受環境因子等影響,導致小麥赤黴毒素的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同時小麥赤黴病田間抗藥性監測也大量表明,赤黴病對多菌靈抗性病株多,導致田間防效不好。與其長期使用及靶標作用單一是主要因素。因此學者及專家經濟建議推行其它高效藥劑替代多菌靈防治赤黴病。


量田間試驗結果表明,赤黴病防治宜選用丙硫菌唑或氰烯菌酯戊唑醇,或丙硫.戊唑醇,或戊唑醇噻黴酮或戊唑醇福美雙等高效藥劑均較好。同時注意適期噴藥防治。


玉米花生大講堂

有關專家稱:赤黴病病菌對多菌靈的抗性水平很高,一旦表現抗性,增加用藥量也無濟於事。據南京農業大學等單位研究,目前江浙滬等地已不同程度地出現了對多菌靈有抗性的小麥赤黴病病菌。周明國教授等人從1985年開始連續監測我國赤黴病發展態勢,


1992年首先在浙江省發現了對多菌靈有抗性的赤黴病病菌。

1994年,抗藥病菌迅速擴散蔓延到蘇滬地區。

2004年,江蘇一些良種繁育基地,抗藥群體比例已高達37.9-54.2%。

南京農業大學周明國教授指出,由於病原菌在自然界的數量巨大,只要群體中抗藥個體達到1%以上,如果小麥開花期多雨,抗藥性病害就會流行,而且使用多菌靈、甲基硫菌靈等苯並咪唑類殺菌劑防治完全沒有效果。使用多菌靈還會提升麥粒中毒素含量,建議在小麥赤黴病防治中停止使用多菌靈。可以選擇43%戊唑醇10毫升+8%氟硅唑10克,50%咪鮮胺錳鹽或50%咪鮮胺錳絡合物 (又名施保功)1000-2000倍液、或25%氰烯菌酯懸浮劑每畝100-200克,同時加配“藍色晶典”或“爆發力”或“農喜十樂素”等抗逆增產劑,以提高防效,促進穗大粒多,而且可加配“菊脂類”農藥以預防吸漿蟲。

防治時期:一定要在抽穗後,揚花前噴藥一次預防。如果多雨年份,建議畝用戊唑醇12克純藥(可同時加入菊酯類農藥預防吸漿蟲,加配“藍色晶典”或“爆發力”可促進籽粒灌漿,且預防多種生理病害

)。

就談以上這些,希望對你有所幫助!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建議更多的農民朋友每天抽出幾分鐘時間學習“真正的科技”,“真正弄懂”什麼是真科技,省錢又能高效益!如果能服務周邊眾鄉親,你甚至可以成為【本村的袁隆平】而名利雙收,走上科技致富的道路呢!


十星科技

赤黴病防冶效果差,應該從兩個方面說,一是對多菌靈有抗性,防治時可選唑類與之搭配施用。二是防治時期需後要提前,應在孕穗期到揚花初期連用兩遍,比揚花前後效果好。同時結合一噴三防再加殺蟲劑防治蚜蟲,同樣是易早不易晚。


魏鳳梅378

原因很簡單,小麥赤黴病病菌已經對多菌靈產生了明顯的抗藥性。打多菌靈幾乎對赤黴病沒有多少效果。在長江流域小麥種植區,赤黴病幾乎是小麥上最經常發生的病害,以前,多菌靈也是用於防治赤黴病的主要藥劑,用的時間長了抗藥性也就會逐漸增加,藥效隨之下降。

目前,對赤黴病防治效果較好的殺菌劑有氰烯菌酯、嘧菌酯和吡唑醚菌酯等,但要有效控制赤黴病還要在用藥時機和噴藥質量上下一番功夫。

表面看來,赤黴病是在抽穗揚花期遇到高空氣溼度的陰雨天氣條件下流行性發生,但這還需要一個條件:病菌數量基數。換句話說,在抽穗揚花期如果沒有一定量的病菌數,病害也難以流行。所以,在拔節至孕穗期,至少噴一遍殺菌劑,但這個時候的小麥已經封壟,打藥的時候一定要打透,把藥液打到每一株小麥的上下所有葉片上才行,那些嫌棄仔細打藥太累太慢的人,只有兩個選擇,一個是不打,等著病害爆發的時候多花錢多費力氣再打,一個是認真打將來打藥省勁還有效。然後,就是人們熟悉的抽穗揚花期打上一至兩遍殺菌劑,同樣,也要打透且最好是加上有機硅助劑打。


趙佔周說農技

小麥赤黴病不要用多菌靈主要出於兩個方面考慮,一是多菌靈使用年限較長,目前監測普遍出現了抗性,而且有些地區對多菌靈抗性還較強,導致最終對赤黴病防效普遍下降,效果普遍反應不好了。二是用多菌靈不但容易造成效果不好,而且監測會引起小麥赤黴毒素增加,小麥赤黴毒素對人蓄有毒,會導致嘔吐等中毒症狀,當赤黴病赤黴毒素達到一定量時,小麥不宜食用了,會導致小麥品質嚴重下降,商品性及經濟價值嚴重縮水。所以目前不提倡或推廣使用多菌靈防治小麥赤黴病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