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和平:我想把《雍正王朝》寫成傳神史劇,而不僅僅是“清宮戲”

隨著《雍正王朝》當年的熱播,一大批歷史學家紛紛跳出來從歷史的角度來否定《雍劇》的部分情節,指摘其不符合歷史,而“藝術”與“歷史”也一直是《雍正王朝》最大的爭議點,畢竟從劇情、演技各方面本劇都是無可挑剔的。

本劇編劇劉和平大師曾經針對這一點談過自己的想法:

劉和平:《雍正王朝》 引起爭議也正是在這裡,以歷史劇這一名詞來講 ,歷史是定語,“劇”是主語,延展開來理解就是歷史事件的結果是歷史的,過程是主語的,即“我” 的,如果把過程寫得比歷史真實更真實,就產生了藝術真實,像雍正即位,其結果是歷史史實,但如何即位,展示這一過程卻是我馳騁藝術想象,調動藝術手段要極力表述的。

劉和平:我想把《雍正王朝》寫成傳神史劇,而不僅僅是“清宮戲”

劉和平:80年代初到80年代中期,有人曾把戲劇界出現的歷史劇分為三種——

即寫真實史劇,如吳晗的《海瑞罷官》;

演義史劇,有一定的歷史依據,更多的是側重演義;

還有就是很難創作也達到了一定高度的傳神史劇,傳歷史之神。追求歷史文化、精神文化的真實 。

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就想把 《雍正王朝》寫成傳神史劇,所以我不承認它只是“清宮戲”的原因就在這裡

劉和平:我想把《雍正王朝》寫成傳神史劇,而不僅僅是“清宮戲”

劉和平:現代人看這部戲能感覺到強烈的現實感,但又誰也不能說它不是歷史劇,即是發生在那個歷史背景下的人和事,今人又感覺到這麼強烈的現實感,就是因為它傳了歷史之神,我追求的就是這個“神”, 也就是藝術的真實。有了這個追求,就要求風格一定要統一,原著採用了章回小說,民間說書藝術的許多表現手法,色彩很濃,也很好看,但是風格不統一,寫到宮廷時特別嚴肅,也特別傳神,寫到民間時,傳奇色彩加重,風格就不統一了了,這是需要我在創作時改變的,同時也包括對鄔思道身世、喬引娣身世的修改。而我在塑造鄔思道這個形象時,又是以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方法突現出了中國知識分子“兼濟與獨善”的人格理想和精神魅力,試圖表現的就是歷史之神,目的是為營建藝術真實。

劉和平:我想把《雍正王朝》寫成傳神史劇,而不僅僅是“清宮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