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創業不如買房?真的?

為什麼說創業不如買房?真的?

震驚,買房幹掉了創業!

如果你有100萬,讓你創業或者買房,你會怎麼選?

有一個哥們,成都戶籍的碩士。

在2017年成都樓市最火的時候動用家庭資金去創業,而沒有加入到買房大軍,慷慨激昂去實現自己的夢想了。

但如今回過頭去,發現房價翻了又翻,現在再想改善家庭的居住環境,已經是不太可能了。

於是,他給成都市委書記寫了封信,訴說自己的艱辛和樓市的瘋狂。認為現在公司裡年輕人有一空就討論如何買房上車,不好好工作,整天請假去排號。

在大家心裡,房子的預期價值已然超過了許多東西。

不得不說,現在的成都樓市確實火熱,比如前兩天的中鐵建青秀未遮山項目1056套房源,就有7.4萬人報名搖號,中籤率1.4%。

創業風險未知,而買房很大概率上穩賺不賠,於是創業成了敗家,買房成了創業。

當努力的結果遠不如房產值時,實實在在寒了不少創業者的心,那些相信積極努力的創業者、拼搏者,一路奮鬥過來,到頭還不如當初用創業的錢買房更有價值。

夢想還重要麼?

大環境下,創業逆序只怕會越發的難了,雖然階級還沒完全封鎖,但普通人上層通關的逆襲機會越來越少了。

中國的創業環境,在經歷了萬眾創業的風潮之後,這幾年的重心轉移,讓投資趨於理性化。在馬太效應的影響下,創業融資也趨於兩極化。

壟斷獨角獸們隨便就千億估值,小公司們卻只能望塵莫及。

根據《互聯網創業群體調查報告》,2017年10%的項目拿走了90%的錢,投資向頭部項目靠攏。

況且今年違約潮下,去槓桿加速,影子銀行失效,銀根趨緊,企業債務危機頻頻爆發,實體企業舉步維艱。

創業更是難於上青天。

更何況,中國的習俗,房子一直是年輕人永遠跨不過的那道坎。

作為現在年輕人最重要的經濟基礎,無論成家還是立業,有了房子,一切都好說。

夢想很美好,但現實是赤裸裸的無比骨感。

之前有一個新聞在朋友圈瘋傳,一個深圳商人,10年前,以80萬元的總價賣掉了一套自己在南山的大房子。

還掉銀行貸款後,手拿著剩下的60萬元去創業。經過這幾年努力,白手起家的公司終於開始走上了正軌。

辛苦打拼終於賺到了400多萬元純利潤,但是最後他用這些錢做首付,把自己當初賣掉的那套房子又買了回來。

就是說辛辛苦苦創業10年等於白忙活,一切又回到了原點,10年創業賺的錢竟然趕不上房價上漲的速度!

多麼痛的領悟,也難怪夢想在首付面前似乎越發沒有存在感。

創業還是買房?

二十年前改革開是創業的黃金時代,十年前買到房子就是賺到,而未來誰知道呢?

無論是選擇象徵著夢想的創業,還是象徵著眼前苟且的房子,每個人都有自主選擇的權利。

如果你擁有足夠的資源,有勇氣和信心賭一次,遇到合適的機會放手一搏又何妨。

但如果只是一頭熱,還是清醒點吧。

以前我們總說,窮人折騰對了就成了富人,折騰不對,大不了還是窮人。

但隨著時間推移,創業成本進一步提升,折騰不對,那就是負債累累了。

生活不易,同一時代總會有不同的選擇。

迴歸開頭的問題,如果你有100萬,買房還是創業?

那麼,創業真的不如買房嗎?

如果馬雲當初就選擇買賣房產,按照當時杭州的房地產價格,馬雲這麼倒騰一番,也許也能成為大富豪,但是很難取得像今天這樣耀眼的成就。中國不缺房地產商,但是缺少像馬雲這樣的全世界聞名的企業家。

為什麼說創業不如買房?真的?

萬達集團創始人王健林曾勸告過年輕人,如果你們想成功,就應該去創業。當然朝九晚五的規規矩矩的生活也是可以的,但那種人生不精彩。應該勇敢跨出這一步,勇敢地去創業,勇敢面對人生。不管是經商,不管做科研,繪畫,總要給自己一個比較遠大目標為之去奮鬥。奮鬥過了,達到了,那你就無悔這個人生。你奮鬥過了沒有達到,你的人生也不後悔!如果什麼都沒奮鬥,什麼理想都沒有,平平淡淡過一生,這個人生對你來講實在沒有意義了。

為什麼說創業不如買房?真的?

當然,客觀地講,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創業。對於大多數選擇買房的人來說,他們更願意選擇一種看上去安全、穩妥的生活方式,寧可選擇揹負房貸、勤勤懇懇為銀行打一輩子工。

我們尊重個人意志的選擇。但問題是,現在有很多幹實業的創業者,也一味鼓吹創業不如買房的人,這究竟是一種什麼心態呢?為什麼還有這麼多人都對投資房產這件事如此感興趣呢?

首先,我們得認識到,炒房並非無風險。

樓市瘋狂,很多人為了買房也幾近癲狂,砸鍋賣鐵、排隊離婚、熬夜搖號,他們大多數都基於一個信念:房價一定會漲,買房一定能賺。

那些試圖通過炒房賺錢、認為買房優於創業的人,投機心態佔據了大部分。

為什麼說創業不如買房?真的?

事實是,沒有永遠在漲的房價,就像沒有穩賺不賠的生意。

很多人並不是沒有看到樓市瘋漲的不理性因素,只是因為大家都在炒房,看見別人賺得流油,難以抑制自己內心的衝動和慾念。這樣的人往往抱著僥倖心態——地產泡沫不會這麼快碎掉,擊鼓傳花的那聲“定音”應該不會就這麼巧,就正好落在自己頭上吧?

這是典型的投機心態。而投機者,往往並不適合創業。

有人說,我們所處的是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時代,資源、資金、人才都如潮水般湧入這片紅海,激起了無數人的創業夢、財富夢,個個都摩拳擦掌準備投入這個看起來像是專為自己定製的時代,彷彿實現財富自由、贏取白富美近在咫尺。

這確實是一個美好的願景,鼓勵大家投身創業,但是創業的路上,你必須獨自面對孤獨和恐懼,不斷地挑戰未知的前方。

很多80後、90後,他們成長在急切的環境中,並在其中尋求“成功”。這催生出了一大批機會主義者,一大批的投機者,這些投機者到了“創業的年紀”,導致了造假、抄襲、欺騙等小範圍“災難”。

真正好的創業者是能靜下心來打磨產品打磨企業的,而投機者則不然,他們往往沒有好好思考過名利以外的東西。他們往往希望走最快通向成功的捷徑。

而創業沒有捷徑可走。

為什麼說創業不如買房?真的?

“人世間的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辛勤的勞動來創造”,這句話應該是一個社會最為牢固的共識。

如果一套房子的升值就能覆蓋奮鬥的努力,甚至成為一個人無論怎樣奮鬥都無法跨越的鴻溝,那麼按照理性選擇的原理,房產投機自會大行其道,而踏踏實實的奮鬥、勤勤懇懇的努力,則會遭到冷落。

如果這樣的心態成為主流導向和價值觀,當公眾把更多精力放在房地產投機的短期收益上,就會擠佔為長期目標努力奮鬥的空間;而如果企業偏離實體經濟的主攻方向,則有可能丟失最為核心的競爭力。從長遠來看,對個人和企業來說,都得不償失。

況且,投機房地產也存在極大的風險。

為什麼說創業不如買房?真的?

大家還記得溫州房價被腰斬的情況嗎?2000年-2010年是溫州的開發商來說,是暴利的十年。善於投機的溫州人賣房子就像賣鹹菜一樣,溫州樓市從兩三千元/平方米迅速上升到2010年的3萬多元/平方米。

地剛拍下來,連樓盤在哪裡都不知道,房子就已經賣光了。或者項目還停留在圖紙上,房子就已經賣光了。溫州掀起了全民炒房的熱潮,並進而把這把火燒到了全國!

然而,由於炒房對實體行業的釜底抽薪,導致溫州實體經濟開始出現困難。因此到了2010年底,劇情突然出現逆轉。

當時,隨著原材料價格上漲、勞動力成本上升、國際市場動盪不定的多重壓力,使溫州中小企業步履維艱,甚至發生了企業經營困難、資金鍊斷裂、企業主出走的情況,老闆“跑路”的消息經常見諸報端。

到了2013年7月,溫州房價已經連續23個月下降,一些新建商品房比最高峰時下跌了百分之三四十,個別豪宅甚至攔腰斬斷!

這個案例充分說明,瘋狂投機房地產,會導致災難。

不能讓房地產的瘋狂暴利瓦解了人類最碼應該擁有的奮鬥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