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經典的元首,一度在歷史上默默無名 卻是元朝黑暗統治的見證

喬吉(1280-1345),一作喬吉甫,字夢符,號笙鶴翁、惺惺道人,和張可久並稱為元散曲兩大家。喬吉生平落魄四十載,故其作多風格清麗,樸質通俗,《折桂令·荊溪即事》便是元其代表散曲。作者以問詢者的口吻提設荊溪溪上人家不種梅花的原因,然後寫到荊溪荒涼景象,並且用寺無僧、狐狸樣瓦等筆墨影射當時元朝統治的黑暗,表現出了作者濃厚的憐民之心,以及滿腔的憤懣之情,這首元曲自創作以後一度在歷史上默默無名,卻是元朝黑暗統治的見證!

這首經典的元首,一度在歷史上默默無名 卻是元朝黑暗統治的見證

折桂令·荊溪即事[雙調]

喬 吉

問荊溪溪上人家:為甚人家,不種梅花?老樹支門,荒蒲繞岸,苦竹圈笆。

寺無僧狐狸樣瓦 ,官無事烏鼠光衙。白水黃沙,倚遍闌干,數盡烏鴉。

曲文翻譯:

我問荊溪岸邊的人家,你們是什麼人家,怎麼不種植梅花呢?他們用老樹支撐著大門,荒蕪的蒲草長滿了水岸。他們用細瘦的竹棍圈出籬笆。小廟的神明不靈驗,狐狸在瓦上跳騰;當官的不管事,讓烏鴉和老鼠滿衙門跑。溪水白茫茫的,岸上滿是黃沙。我倚遍一處處欄杆,一隻只數盡了那亂叫的烏鴉。

這首經典的元首,一度在歷史上默默無名 卻是元朝黑暗統治的見證

曲文賞析:

“問荊溪溪上人家:為甚人家,不種梅花?老樹支門,荒蒲繞岸,苦竹圈笆。”梅花,笑傲霜雪,是美好的化身,品格高潔的象徵。散曲一開始,作者不直寫荊溪的荒涼景象,而是通過反問溪上人家不種梅花的事實,來抒發作者對現實的不滿的感情。作者的言外之意是不是人家不種,而是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之中根本顧不上,自然地為下面寫荒涼景象起到了鋪墊的作用。尤其是“老樹支門”、“苦竹圈笆”、“荒蒲繞岸”,一方面說明了房舍的簡陋,另一方面則暗示了環境的荒涼。

這首經典的元首,一度在歷史上默默無名 卻是元朝黑暗統治的見證

“寺無僧狐狸樣瓦 ,官無事烏鼠光衙。白水黃沙,倚遍闌干,數盡烏鴉。”這幾句可以看作是作者在荊溪上所見景象後內心的進一步感觸,由外及內,由景至情,更能襯托出這般荒涼景色。作者其實在字裡行間鋪滿了強烈的諷刺意味,一如這曲中的寺廟,卻是元朝黑暗統治的見證。“狐狸”、“當衙”、“鳥鼠”,更是頗具象徵意義,周圍黃昏已至,沒有一點生氣。如死水般的寂靜。處處流露出了作者淒涼、憂傷、憤懣的心情也是作者內心極度悲涼的曲折反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