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浩氣長存》之:傅作義在綏遠(28)

原創:《浩氣長存》之:傅作義在綏遠(28)

傅作義字宜生,1895年6月27日生於山西省榮河縣安昌村。幼年喪母,由繼母王氏撫養。傅家世代務農,靠耕種黃河灘地為生,其父傅慶泰,在勞作之餘長年在黃河岸邊擺渡,逢水淺時,靠背客登岸,掙些腳力錢。後借債租船,販運煤炭於禹門口至西安之間,日子逐漸有所好轉。作為次子,傅作義自幼放蕩,喜愛騎馬和到黃河游泳。

1900年8月,八國聯軍攻陷北京,慈禧太后避難西安,這年冬季特別寒冷,皇室所需取暖用煤驟增,官買民用,煤價飛漲。傅慶泰往返於西安、潼關之間,靠運送煤炭,得利甚厚,家境從此殷實,漸成榮河縣有名的富戶。

1905年,傅作義由私塾考入榮河縣立小學堂,之後考入運城河東中學,1912年,由太原陸軍小學保送進入北京清河鎮第一陸軍中學,除學習軍事課程外,對歷史上的著名戰役,如晉楚城濮之戰、楚漢城皋之戰、孫曹赤壁之戰等,產生濃厚興趣。

因遠離家鄉,耗費太大,傅作義又不注意節儉,有一次寒假回家時,向人借二十兩銀子。回到家,父親沒有責備,而是帶他到黃河邊,讓他脫掉鞋襪,父子一同跳入冰涼的水中,凍得他渾身打顫,傅慶泰這才說:“我的錢是這樣掙來的。”傅作義聽後,深感內疚,自此一生崇尚簡樸,人稱“布衣將軍”。

1918年,傅作義從保定軍校畢業,回到山西,參加閻錫山的晉軍。初任獨立炮兵第十團見習官,不久,轉任排長、連長。1922年,升任少校團附兼團技術隊隊長,負責全團技術訓練。由於他以身作則,嚴格要求,體操、射擊、劈刺、投彈在全軍技術比賽中名列第一,繼而升任營長。

1924年8月,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閻錫山配合直系,率晉軍攻戰石家莊。傅作義營擔任警戒任務,因表現出色,得到晉軍前敵總指揮張培梅的嘉許,力保其升任第四旅第八團團長。馮玉祥聯合胡景翼、孫嶽等發動北京政變,所部改組為國民軍。1927年 1月,直奉聯合晉軍進攻國民軍。在腹背受敵的情況下,國民軍往西北撤退。而平綏鐵路線上的天鎮,乃是國民軍撤退的必經之路,晉軍派傅作義第八團駐守天鎮阻截。國民軍宋哲元部歷時三個月的攻城,都未能將天鎮攻取,由此顯露了傅作義守城的才能,被擢升為第四旅旅長,旋即升任第四師中將師長。

原創:《浩氣長存》之:傅作義在綏遠(28)

當國民革命軍在河南臨穎大戰中擊潰奉軍主力,勝利北上時,閻錫山放棄了與奉系張作霖的聯合,接受南京政府的委任,擔任“北方國民革命軍總司令”,將晉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三集團軍,開始“北伐”奉張,一路沿京漢鐵路北進,一路沿京綏鐵路東進。傅作義率四師奔襲涿州,一舉攻取,造成對奉軍的致命威脅。但因晉軍各主力部隊迭告失利,紛紛撤離京漢、京綏兩鐵路線,涿州成為孤懸於奉軍包圍中的唯一據點。但傅作義採取固守待援之策,任憑奉軍進攻,死守百日,陷於彈盡糧絕之中。在各界勸和聲裡,閻錫山授意傅作義停戰議和,傅作義這才接受了奉軍改編。

涿州戰後,傅作義在保定被張學良軟禁,後經友人幫助,潛逃天津。

1930年5月,蔣、馮、閻中原大戰爆發,傅作義被任命為晉綏軍第三集團軍第十軍軍長,負責津浦線北段戰事。中原大戰以蔣介石勝利宣告結束,張學良得以接管華北,節制了晉綏軍。傅作義被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任命為陸軍第七軍軍長兼第十師師長,率部移防綏遠,不久改任第三十五軍軍長兼七十三師師長,並於年底任綏遠省主席。鑑於連年動亂,土匪遍地,民不聊生,他在國民黨三屆四中全會上提出了“移民、實邊、發展生產、鞏固國防”方案,得到會議認可,經過勵精圖治,整軍經武,消解匪患,整頓稅收、金融,疏浚河渠,發展工農業生產。在短短几年間,綏遠面貌大為改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