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四书五经的魅力与意义

从前,作为书生15岁之前就要把四书五经烂熟于心,几乎都是群“拜经教”,他们对经典的了解,足以让今天的古代文学专业的博士心生绝望。

1912年1月19日,当国民政府第一任教育总长下令“小学堂读经一律废止”的时候,这是一个解放思想的壮举;作为后果,近一个世纪后,已经没有多少人回答得出来什么是四书五经了。孩子甚至受过各个学校的高等教育学生对以《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易经》、《尚书》、《诗经》、《礼记》、《左传》为代表的古代中国的支柱思想体系,一头雾水。

浅谈四书五经的魅力与意义

而这些古圣先贤的智慧,你读过多少?

何为忠孝仁义?

—— 进入福康能量主页历史文章点击“ 中国传统教育之—《五福人生—好德》” 查看

何为信礼智勇?

—— 进入福康能量主页历史文章点击“ 浅谈中国传统教育之八德 — 礼仪廉耻 ” 查看

何为任侠?

是“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义之所当,千金散尽不后悔;情之所钟,世俗礼法如粪土;兴之所在,与君痛饮三百杯”;是“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是荆轲、是聂政、是专诸、是李白、是一饭之恩的漂母、是救过伍子胥的渔女。

不过,今天他们都在风中消散。再不见独行万里为曾允朋友一诺的男人,再也没有了“拼将一生休,尽君今日欢”的女子。

四书五经首讲大学,开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明德是做人的根本,注重自己的修养,能够明辨是非,能够善恶分明,最终目的是“在止于至善。”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古时候,人们对国家负责,对民族负责,对族人负责,而在现在看来,却像是一句空喊口号,暂且不论国家,个人小家来说,大体人的表现:上没有尽到为人子女的孝心,下没有做到为人父为人母的责任,情感出轨甚至身体出轨,对家人不负责,对婚姻不负责。

工作上玩忽职守、假公济私,甚至近些年屡屡出现的碰瓷事件…… 责任感处处失守,在这样的一个社会,让人怎么去知道责任是何物呢?

浅谈四书五经的魅力与意义

诗词曲赋之美,如果说是在《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冠军00后武亦姝身上感受到了古典诗词之魅力是不是有点太晚了?又或者是在周杰伦《东风破》里接受到古典诗词之美也是不是有点迟了?

《全唐诗》有42863首,《全宋词》有19990 首,李白有诗900余首,陆游有诗6000多首,这些还只是中国诗词曲赋的一点零头。

然而我们从小学到中学所背的那些古诗里不过是“小荷才露尖尖角,二月春风似剪刀”的情调。这里我没有说我们应该把古典诗词都背下来,只是说它们正大跨度的从我们的生活中撤退、消失,这不也是社会高情调的品质生活和高素质人群的撤退和消失吗?如果我们从小生活在“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袅情丝吹来闲庭院”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如此充满文化底蕴的环境中耳濡目染,长大后,我们的心灵还能如此冷漠?

……

浅谈四书五经的魅力与意义

四书五经是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它包含的为人处世经商……甚广甚精,它是几千年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它能流传至今,也体现了其内在的精髓和魅力。它在其社会规范、人际交流,社会文化等中也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在当今这个浮躁、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我们需要思考,需要的是信仰。

信仰是什么?

很多人都说:中国人缺乏信仰,这里其实指的是汉族。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信仰,回族、藏族他们都一直在坚信着自己的信仰,汉族的信仰是什么?汉族在古代是有信仰的,用概念来说,汉族的信仰就是道、德、仁、义、礼,这是中国几千年的传承,也早已融入了血液。而现在,我们要找回我们的信仰,我们只需要去读、去体验、去实践,就够了。

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历史文化古籍中,《四书五经》是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的,它内含安身立命、治国齐家、交往相处的法则;提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坚韧;宣扬“仁者爱人”的忠恕;教人们处理人际关系…… 这些都是我们现社会极度匮乏的,也是去读它作为教育和启迪我们的意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