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調控越居高不下,是誰破壞了調控的預期?

房住不炒這是共識。

越調控越居高不下,是誰破壞了調控的預期?

但是這個共識目前基本上只停留在理論上,現實生活中的真實情形現在已經演變成了“房住要搶”的格局。重慶只是一個縮影。

這個擁有3000萬人口的中國第一大直轄市,實際的城區人口只有800萬,加上200萬外來常住人口也不過是1000萬左右。

2016年重慶的房地產銷售面積是2000餘萬平方米,2017年是3600萬平方米,1-4月的銷售已經達到1100萬平方米,不出意料2018年的銷售也會過3000萬平方米。

3年接近8000萬平方米,100平方米一套就是80萬套,大概是戶籍人口的十分之一,這種銷售熱度熱到連本地開發商都害怕的地步,不少人在公開論壇就給市場潑冷水,提醒2018年下半年市場就會進入調整週期,但是,眼下呢?真實情況就是“一房難求”,開發商的樓盤基本是“秒光盤”,投資者也好,消費者也好,投資也好,剛需也好,已經形成了共同的預期,不搶白不搶,搶了不白搶,白搶誰不搶?

為什麼?

因為一手房和二手房倒掛啊!

什麼是倒掛?就是相同地段內二手房的每平方米成交單價高於新建中的一手房

地方政府為了控制房價過快上漲,現在除了限購限售同時還限價,市場上的二手房價格是市場形成的,開發商手中的一手房價格是建委控制的,一手房遠低於二手房且還能銀行按揭加槓桿,如此形成的套利空間誰不怦然心動,即便是全款買房也有人排隊搶購,買到就是賺到。陽光底下沒有新事,類似的情形在南京出現過,杭州也出現過,重慶只不過是重演而已,這種套利空間的形成是人為的,也是調控簡單化的必然,價格是可以管制的嗎?價格管制有用,我們研究供求關係幹什麼,吃飽了撐的?

預期管理是門藝術。

搞好了,風平浪靜。

搞不好,引火燒身。

住建部最近約談了成都、太原兩個城市的負責人,之前還約談了西安、海口、三亞、長春、哈爾濱,昆明、大連、貴陽、徐州、佛山等十個城市,強調房地產市場調控目標不動搖,

力度不放鬆,這是在兩會部長通道之後再次釋放同樣的信號。

住建部約談的這些城市有一些共同的特徵:

一是二線城市,並非此前領漲的一線或新一線城市,一定程度上他們有補漲性質;

二是這些城市的調控力度並不強,給了投資者一定的空間;

三是地方政府的“搶人”的理由實際上放寬了外來人口落戶和購房的限制,甚至出臺了相關的補助措施,一定程度上刺激短期房價

顯然,這和中央的基調是不合拍的,也是不協調的,但是約談的效果如何,誰也不能肯定,我擔心的是適得其反,限價形成與調控完全相反的預期,從而導致非理性恐慌性搶購。

價格“雙軌制”是中國市場化進程中特殊時期、特定階段的特殊手段,是突破計劃經濟僵硬體制的不得已而為之的漸進策略,副作用也是顯而易見的,套利空間的形成也是尋租空間形成的過程,腐敗也就相伴而生。改革開放四十年的今天,房地產市場居然也出現了一手房市場和二手房市場兩個價格,

這一定不是進步而是倒退。

預期是相互影響的,“一房難求”讓投資者恐慌,開發商就心靜如水嗎?統計數據表明,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正在發生巨大的反彈,2017年1-12月份,這個數字已經由當年的高點9.3%回落到了7.0%,但是進入2018年1-3月份,這個數字目前已經是10.4%,其中住宅投資的增速更大,為13.3%,而相對的數字,2016年底是6.9%,絕對投資102581億,2017年是109799億,2018年1-3月份是21291億,開發商會不會穿了“紅舞鞋”轉到了停不下來的節奏而最終資金鍊斷裂?

細思恐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