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集網專訪烹飪大師郭飛:秉持“廚心”,嚐盡百味人生

“菜有酸甜苦辣,人有百味人生。從後廚學徒工到廚政部運營總監,有些感受也許自己才能體會得到。”說這話的是北京胡大餐飲有限公司擔任廚政部運營總監的郭飛。在錄製完趕集網出品的國內首檔職業體驗類真人秀《超集電話亭》後,他回憶起了自己在廚師這行的成長曆程,深沉的聲音中透露著堅韌與動容。

趕集網專訪烹飪大師郭飛:秉持“廚心”,嚐盡百味人生

2000年,郭飛在京城黃浦江做學徒。18年的浮沉打拼讓他從打荷、配菜到炒鍋、炒鍋主管,再到副廚師長、廚師長、行政總廚,最終到現在的廚政部運營總監。2015年,郭飛榮獲中國烹飪大師稱號,2016年獲得廚藝界廚師的最高稱號金廚帽稱號,這個稱號代表了頂級廚師的水平。由他管理的餐廳也在2016年獲得了被稱為“中國的米其林”的東方美食紅廚帽。這些職位身份和獎項不僅僅記錄了郭飛的成長與突破,也清晰地雕刻了他從事廚師工作的“酸甜苦辣”。

“廚心”即初心,因為愛所以投入

“剛開始以為學廚師就和家裡做飯一樣,把一個菜切一切直接炒。但進入了這行,才發現就不是那麼回事了。”郭飛回憶起當年自己因為熱愛廚師,所以選擇了進入這個行業,但真正接觸後才發現這份工作和自己預想的有些不同。“比如家裡只有油鹽醬醋,但學廚師時僅僅是調料就有好多種。而且廚房的工作複雜的很,包括每個菜該配什麼器皿,用什麼主料、輔料、調料等都要注意”。郭飛承認,學廚師一方面見識確實廣了,但另一方面心理落差也大了,害怕自己學不會。“但沒辦法,咬咬牙,沉下來繼續學唄,因為我當時確實是很喜歡廚師。”講這話時,他語氣中透露著堅定。

郭飛入行後便從最基礎的做起,洗碗刷盤等都是他經常做的事,偶爾也嘗試打荷和配菜。“剛開始我對這些不是很熟悉,就是跟在師傅後面,不懂的就問”。常規工作一般是9個小時,中午兩點到四點是學徒的休息時間,但郭飛也會纏著師傅教他做員工餐。他告訴我們,他想多學一點,成長能快一點。在學雕刻時,郭飛會特別注意師傅拿刀的手法,然後憑藉自己的眼力和記憶力不斷地去揣摩、練習。“這就和學武術一樣,得先學會最基礎的扎馬步,而刀工則是一個學好廚師的基礎。”

郭飛坦言,自己當時雖然很上進,但還是被師傅批評過。“當時因為我是新手,配菜等環節跟不上師傅的進度,師傅著急啊,就不斷地‘敲勺子’,罵我”。郭飛心想自己已經很努力了,但還是逃不過教訓,心裡有種說不出的委屈。但轉念一想,“師傅平時經常接觸火,廚房又那麼熱,性格肯定很急。自己也確確實實想學點東西,做一名好的廚師,師傅畢竟比自己經驗豐富”。事實證明,郭飛的想法是正確的。如今他回憶起當時和師傅學習的點滴,他覺得對自己啟發很大,讓他少走了很多彎路。

“只有愛一件事,你才會投入,你如果僅僅是因為想憑此維持生活,你是無法鑽研進去的。”

“你做的菜真好吃”,在非議中尋求認可

郭飛一直是一個很要強的人,別人對自己的認可是他最大的心願。學了兩三年的廚師後,他也開始上手炒菜,但沒想到的是,非議卻接踵而來。“我還有幾位同事,由同一個師傅帶。但師傅對他們的重視感明顯高於我,對我炒的菜認可度比較低。我便開始懷疑自己,為什麼別人能這麼受歡迎,自己卻不行”。郭飛從食材的擇選到炒鍋的技巧排查對比了很多遍,用心觀察,虛心請教,不斷從自身上尋找原因。當自己的努力小有成果,受到師傅的讚賞時,客人的顧慮對他又進行了一次沉痛的打擊。

“因為我是安徽人,但主要做的是川菜。一般來說,做川菜的應該是川渝本地人才對。顧客因此對我的菜不太認可,他們時常會問我,你這是正宗的川菜麼?”郭飛提起這個話題時心裡很不是滋味,他馬上又打起精神說到:“我當時下定決心要靠自己的實力去證明,自己還特意去了川渝當地去考察,看看人家是怎麼做的,自己做的有哪些不足,然後不斷地去改進,直到自己滿意為止。但只是自己滿意還不行,我得讓顧客去品嚐,根據他們的意見我再進行調整。”郭飛堅持不懈地付出讓他的川菜逐漸被認可。如今,很多顧客們會排著長隊,等個一兩個小時只為吃到他們店裡的川菜。或許這種場面是郭飛當時沒有想到的,但做廚師的成就感,郭飛在當時也深有體會。

“有次我姨姨過生日,給我打電話說,‘郭飛啊,你學廚師這麼長時間了,我過生日你能不能給安排一桌菜,請一請親戚朋友’。我馬上就答應了。然後我在家裡,按照酒店的菜譜,從涼菜到熱菜做了一桌。親戚朋友們吃完後給我的評價就是‘你做的菜真好吃,廚師這行業不錯’。姨姨最後還給我發了一個紅包嘞!”十五年過去了,這件事在郭飛看來印象特別深刻,那股興奮勁兒還是抑制不住。

“川菜講究用料,醬料得熬”,忍耐過後味正濃

“和其他菜系不同,川菜最講究的還是用料。加麻椒、花椒、香料等,醬料熬製的也比較多,火候、時長、調料、油溫都要把控。熬一波醬料可能需要2個小時,也有可能需要5個小時不等。熬得越入味,越能刺激顧客的味蕾”。這是川菜之道也是郭飛的從廚智慧。

“和川菜一樣,學好廚師就一個字,熬。之前從學徒到廚師需要3-5年,每天做的事看似簡單,其實也挺乏味的,孤獨的時間比較長。能堅持下來、能熬得住就是不容易,就能沉澱很多”。郭飛回想起自己過去的成長經歷,感到一陣心酸。

“做廚師這行經常會在節假日忙。過年經常回不去家,我從17歲離開父母,20歲才第一次回家, 26歲才又回去一次,次數非常少,我也很想家。以前北京過年可以放鞭炮,聽到鞭炮聲時,心裡那種失落感是難以言表的。有時想想自己這麼熬是為了什麼,感覺看不到頭,但最後還是堅持下來了。”

郭飛很感激當時自己能忍耐住離家的痛苦和艱難的學藝過程,讓他沉下心學了不少東西,技術也在不斷進步。他提到當下年輕人,其實他們都很有上進心、溝通力等能力都很強,但缺少的是“熬”,而且浮躁到不肯聽取別人的意見。“我這人最大的特點就是靜得下心,肯專研,和年長的人溝通的比較多,他們的閱歷對我都有啟發。”

“角色的轉變讓我更努力”,創新也需要匠心

如今,郭飛擔任著公司的廚政部運營總監,負責了更多的事務,包括產品把控和研發、店鋪成本把控、技術人員的培訓等。

“其實不僅僅是工作範圍的轉變,意識也在轉變。現在責任感更強了,對下面的這些夥伴,肯定不能站在自己的角度考慮問題了,現在講究的是團隊精神,培養更多優秀的廚師,讓品牌發揚光大。”

郭飛承認自己也有壓力,壓力主要來自員工、菜品兩方面。“餐飲這行流動性比較大,培養的員工好好的就走了,感覺自己心灰意冷。有時會自責,是不是我哪塊兒做的不夠好啊”。而在菜品方面,郭飛說到:“現在來店裡的很多是年輕的用戶,我們有時候不太能知道他們年輕人愛吃什麼,自己做出來的菜人家能否接受是個問題。”為了能讓更多顧客喜歡吃他們的菜品,郭飛常常帶團隊努力鑽研。他向我們介紹了店裡的招牌菜“麻辣小紅貝”的研發過程,讓我們感受到他們在創新過程中的獨具匠心。

“我們當時為了選材特意跑了廣東、大連、山東幾個地兒,因為每個地點做出來的口感不一樣,而且每個地點季節不同做出來的也不同。我們會不斷嘗試、不斷總結,對於菜品的做法,我們還特意去了重慶學學人家是怎麼做的,去一次改變一次。別人對你提缺點,心裡當然也很失落,但做菜不能主觀意識太強,自己覺得可以了,但其實不可以。一道菜可能會試上百次,研發週期有時候大概4、5個月,甚至半年、一年都有可能。”

趕集網專訪烹飪大師郭飛:秉持“廚心”,嚐盡百味人生

郭飛在採訪的最後表示,隨著承擔的事務越來越多,工作對自己的能力要求也會越來越高。他希望未來能在這個企業平臺不斷髮光發熱,研發更多的新品,把品牌推廣給更多的人。同時也希望自己能跟上時代的發展,學習利用更多互聯網等新興的技術,招聘和培養更多優秀的人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