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授意编撰的《四库全书》,是思想文化的总汇,更有插曲!

雍正六年(1728)年,吕留良被扣以“夷夏之防”的反清言行,被雍正开棺戮尸,他的儿子和一批学生被枭首示众,他的孙子被发配到新疆为奴;

只因《虬蜂集》中的“翘首待重明”的诗句,被诬陷为企图光复明朝,构成叛逆之罪,《虬蜂集》的作者李驎的九族被诛,他的小儿子李应曾,当时正在吉林,闻讯后,匆匆化妆逃亡安南,才幸免被害;

通过以上两个例子,就可以看出当时清初的文字狱是相当严酷的。

乾隆授意编撰的《四库全书》,是思想文化的总汇,更有插曲!

今天我要讲的历史事件就是编撰《四库全书》的插曲!

乾隆为了崇儒兴学,体现出出本朝的文治之功,他决定要编撰一部史无前例的巨著,将五千年中国文明史囊括在这部《四库全书》的大书之内。

于是在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二月下旨,广招天下名士、学者四五千人,搜集历代稀见的真本和常见的惯用的案头读物万余种书籍,按照经、史、子、集分类为四部分。

编撰这本《四库全书》历时十年,它被誉为当代的思想文化的总汇,其中包括历代书籍3503中,79333卷,46304册,它的卷数为《永乐大典》的三倍半。

乾隆授意编撰的《四库全书》,是思想文化的总汇,更有插曲!

其实编撰《四库全书》,乾隆是有用意的。

当《四库全书》初步编成之后,乾隆从子集中随手抽出宋代孙光宪的《北梦琐言》,发现很多的错漏之处,并且也发现了很多已经命令禁毁的书也抄录在内的,他勃然大怒。

总撰官纪晓岚和陆锡熊闻讯后,大惊失色,伏地请罪,并诏令罚俸一年,并且命他二人戴罪立功。

结果查出应销毁违碍书132部。

从乾隆的这些行为,就可以看出乾隆编撰《四库全书》,是别有用意的。

其实,乾隆亲政以后,为了加强满洲贵族的专制统治,于是就打着文治的幌子,去干一些灭绝文化的坏事,虽然这么所,有些严重,但用意就是如此的。

乾隆授意编撰的《四库全书》,是思想文化的总汇,更有插曲!

乾隆的这样的做法,在很大程度上,激起了一部分知识分子的强烈不满。为了实行抗议,他们进行了不同的行动。

就在乾隆广招天下名士的时候,这些知识分子通过各种的办法,混进了纂修《四库全书》的班子。

其中告破坏最严重的就是上面提及的吕留良的曾孙吕仁发、吕任迹的吕家兄弟,从边疆逃回,因写得一首好字,改名换姓,被召入书馆。

再就是李驎的儿子李应曾,怀着极大的仇恨,也设法混入书馆,其实目的也是图谋报复。

乾隆授意编撰的《四库全书》,是思想文化的总汇,更有插曲!

总之,因为有了这些人的加入,将本来几十部被乾隆圈定销毁的图书,也设法选进了《四库全书》。

让我们能够更加真实的看到历史的真实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