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橫掃秦楚的劉邦,為何會身陷匈奴的白登之圍?

素心瑜伽

必須指出的是,這張圖畫錯了,而劉邦之所以被圍,主要原因是匈奴冒頓單于的戰役佈局要棋高一著。

這張圖錯在哪兒了呢?劉邦的出師方向。

事實上,白登之圍的起因是當時分封在馬邑的韓王信的通敵反叛。韓王信在馬邑被匈奴包圍後,請求了漢朝救兵,同時與匈奴往來通信,結果被漢朝得知,派援兵的同時,多次派使者責難他,韓王信恐懼之下就投靠了匈奴。

要注意,這支援兵的組成,包括劉邦、夏侯嬰、灌嬰、樊噲、周勃等人,由於河南地當時掌握在匈奴手中,漢軍的援兵只能是從代郡方向,自東向西攻擊前進。

這個攻擊的過程,在《史記》裡寫得很清楚,先從代郡跨越大山佔領霍人,然後沿著滹沱河谷西進,降服馬邑等六縣,捕獲了代國的丞相,然後西進雲中,在武泉會戰,擊敗匈奴和韓王信聯軍。

在漢軍高歌猛進的同時,韓王信金蟬脫殼南下晉陽,攻克晉陽後一路南進,漢軍分兵,北路軍由劉邦親帥,南路軍為周勃部分兵,南路軍在銅鞮截住了韓王信的部隊,大破之,要注意的是,樊噲被留在了北方代郡,並沒有隨從任何一支部隊。

進而南北路軍合擊晉陽。

匈奴左右賢王部與韓王信部將王黃,隨著匈奴大部南下,快速席捲雁門郡,馬邑、樓煩(後來的寧武關)等城池再次失守,這支一萬多騎兵的部隊隨之從廣武(後來的雁門關)南下晉陽解圍,在晉陽城下被擊敗,西逃離石,再次戰敗,不知所蹤。

而此時已經是冬季,匈奴單于居代谷,也就是平城一線屯兵,劉邦也開始派使者偵查對方,在得到可進攻的結論之後,調動32萬大軍北上。

在20萬大軍即將過句注山,在廣武,劉敬勸諫劉邦,不聽,劉邦快速通過了句注山山口,直奔大軍先頭的車騎部隊。

此時,漢軍剛剛在硰石,也就是樓煩城的西北擊敗了匈奴大軍,正在大踏步追擊。

統領車騎的灌嬰一路追逐下去,直奔平城,而劉邦也在半途加入;統領步兵的周勃在追出80裡後,發現南方樓煩山口方向有變,還攻樓煩三城。

而樓煩三城的變故,其實就是匈奴左右賢王部和王黃、趙利等人的偏師奪佔了此地,一個依託句注山山口,整個兜住大同盆地的漢軍的口袋陣基本形成。

——換句話說,冒頓單于從一開始就規劃了依託地形打一場殲滅戰。

而和車騎高歌猛進的劉邦,一頭扎進了平城,心存幻想的劉邦,意圖以身為餌,調動東方代郡的樊噲、陳豨部和南方的周勃部,打一場殲滅戰,所以領車騎屯駐在平城東面的白登臺。

此後就是7天的圍困,劉邦見圍殲無望,聽從陳平計策求和,脫身入平城縣城,而此時沒有攻克樓煩山口的周勃也帶步兵來支援,劉邦遂以周勃步兵斷後,率車騎南下,希望經句注山北走原路經廣武山口回師。

受阻,只得折返平城之南,向東攻擊前進,至此時,樊噲的代郡兵趕到,劉邦方才撤退回代郡,經飛狐口入常山郡,過曲逆、東垣,迴歸趙國都城邯鄲,再到洛陽,回長安。

瞭解了整個過程之後,你就知道,這仗冒頓單于的戰略佈局之精妙不遜於白起,而更重要的是當時的代地三郡人心根本不在劉漢這一邊,當韓王信等人立了趙國的後人趙利為王,整個代地就是個火藥桶,而劉邦也正是因為天時地利人和三者都不在,所以才輸了。


劉三解

兵法有云:“驕兵必敗”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想不到身經百戰,剛剛打敗縱橫天下、無人敢敵的項羽而立大漢之國的劉邦,竟會身陷匈奴的“白登之圍”!然而細推之亦是理有所然。

先說劉的“對手”匈奴單于(音chanyu,匈奴王之稱)冒頓。此人勇捷狡獪,頗有心計。先時為匈奴頭曼單于之太子。後來頭曼所愛之年輕閼氏(音yanzhi單于王后之稱)生下少子,頭曼喜而欲立之。當時其鄰國東胡與月氏(音rouzhi,不知為何今念yuezhi)皆強盛,頭曼欲借他人之手殺冒頓,所以將冒頓作為人質留於月氏以示“兩國結好。”即而又發兵急襲月氏。月氏果然大怒,欲殺冒頓。危急中冒頓居然能盜其良馬急馳而歸。對於此事之玄機,狡黠的冒頓自然心知肚明,但他忍而不發。遂取得頭曼信任,並撥萬騎與其統帥。獲有兵權後,冒頓計弒其父頭曼,盡誅其後母與其弟及大臣中不聽從者,自立為單于。由於立國未穩,東胡主很是輕視冒頓,竟遣使來索要其父頭曼單于生前所騎之千里寶馬。冒頓之群臣皆以為恥,不欲給。冒頓則審時度勢,忍而與之。不久,東胡又遣使來羞辱冒頓:“欲得單于一閼氏。‘’群臣及左右皆怒呼“東胡無道!”冒頓又忍而與之。不料愈益驕蠻的東胡王竟再次遣使前來索要土地!於是屬下激憤,冒頓大怒,親率鐵騎趁東胡驕而不備,一舉而滅之!此戰俘獲甚眾,由是冒頓之勢益加強盛。其先驕之,後滅之,足見其心計。而後冒頓匈奴恃勢屢犯漢境,並圍困漢之韓王信(按:此非漢開國名將韓信,)後韓王信叛變降匈奴,使冒頓盡得漢軍之虛實。

再說劉邦。劉邦得知韓王信暗降匈奴後大怒,親率軍擊韓,破軍斬將使韓王信死心塌地跑到匈奴去當漢奸。劉邦決定畢其役於一擊,徹底打敗匈奴,絕其邊患。只可惜他不知匈奴之內勢與底細,此謂知己不知彼也。此時匈奴則以萬騎誘漢兵,漢兵擊之則“敗走”,即而復聚。漢兵乘勝追擊,不想突降大雪,天大寒。漢軍士卒十之二、三被凍掉手指。而漢不知體恤士卒,以單衣之走卒敵身被羊皮之騎兵,天寒墮指不能休兵以等天時,慘狀可知。此時劉邦聞說匈奴“不堪一擊”尚在做“凱旋夢”,派出十人窺探匈奴。其實冒頓早已知之,匿藏精兵及肥壯牛馬,而展現老弱之兵和羸瘦之畜。十人歸來言其所見,“皆言可擊之”。劉邦又派出屬下劉敬去偵探,沒等敬回便急於發兵三十二萬追擊匈奴。敬回,阻止說:兩國相擊,理應陣列強兵,展示強勢而讓敵人懼怕。而我之所見皆是羸瘦、老弱,此必是匈奴示弱而暗伏奇兵以爭利。所以匈奴必有備,“不可擊也!‘’豈料劉邦大罵其‘’妄言沮師‘’並將其械繫獄中。——似此驕縱輕敵、不聽忠勸安得不敗!劉邦即而騎馬率眾驅至平城,而此時漢之大軍卻未到齊——其輕率如此!‘’冒頓突然縱精兵四十萬騎,圍帝(劉邦)於白登七日‘’此時漢兵中外不得相救,情勢十分危急。後來劉邦用陳平秘計,遣使用金珠珍寶趁霧暗下厚賂閼氏,並將陳平令畫工所畫之美女圖送給閼氏說:漢帝還欲將此等美女獻給單于。閼氏得了厚賂心中已足,然又恐漢人真格再送美女給單于,唯恐以後自己失寵,所以急於勸冒頓解圍。於是冒頓“乃解圍一角”劉邦得以狼狽逃出重圍。而此時漢之大軍方至,“胡騎遂解去”。

綜上所述,劉邦困於“白馬之圍”果乃理有所然也。


濤海騰日

作為大漢帝國的開創者,劉邦的另一個身份經常被忽視:他其實是個很不錯的軍事將領。論行軍打仗,他雖然不如韓信,但比英布要高,韓信說他能將十萬兵,也是對他軍事能力的肯定。那麼,身經百戰的劉邦,為什麼會在白登山陰溝裡翻船呢?主要原因,還在於不瞭解對手,輕視匈奴的軍事力量,同時在情報判斷上出現重大失誤。

白登之戰,是漢匈兩國大戰的一部分,我把過程略述一下:

  • 第一階段:匈奴南下與韓王信的叛變

公元前201年,一統北方的匈奴梟雄冒頓單于大舉發兵南下,進攻大漢七個異姓封國之一的韓國。韓王信既要面對匈奴軍巨大的壓力,又被劉邦懷疑心有異志,索性殺掉朝廷的使節,投降匈奴。韓王信的叛降,令大漢帝國北門洞開,匈奴騎兵進駐馬邑後,越過句注山,圍攻太原,進逼晉陽。叛降的韓王信甘作急先鋒,從晉陽南下,直達銅鞮。

  • 第二階段:漢軍的反擊

面對匈奴咄咄逼人的攻勢,劉邦御駕親征。漢軍旗開得勝,充當匈奴前鋒的韓王信兵團很快被擊潰,韓王信狼狽地逃跑了。冒頓單于派左、右賢王各率一萬名騎兵,支援韓王信的殘兵敗將。在北方草原上戰無不勝的匈奴騎兵,第一次遇到強大的對手。大將周勃、夏侯嬰、灌嬰各率一軍,對晉陽展開猛攻,匈奴騎兵遭重創,向北退卻。灌嬰指揮燕、趙、齊、梁、楚等封國的車騎部隊,窮追猛打,匈奴騎兵再嘗敗績。然而,當勝利在望時,嚴寒遲滯了漢軍的進攻,並造成了大量非戰鬥傷亡,約有十分之三的士兵凍傷。

  • 第三階段:冒頓的陷阱

就在劉邦遲疑是否暫緩進攻時,突然傳來一個情報,探子回報發現冒頓單于的蹤跡,他的行營設在代谷。根據情報顯示,代谷只有少數的匈奴軍隊,而且多是老弱殘兵。劉邦畢竟是老江湖,還是比較慎重,擔心有詐,連續派十批人前往偵察,得到的結果都一樣。最後,他派婁敬再去偵察一次,核實情報。婁敬的判斷跟所有人都不同,他斷定有詐,力諫劉邦停止軍事行動。然而,一向精明謹慎的劉邦卻犯糊塗了,也許在他內心深處,覺得匈奴人就是四肢發達/頭腦簡單,只會砍砍殺殺,哪懂得謀略。於是他不顧婁敬的反對,一頭扎進冒頓設下的口袋裡。

應該說,當時漢軍的戰鬥還是很剽悍的,至少不在匈奴之下。孫子兵法說:“知彼知己,百戰不殆。”劉邦對自己的實力有底,對敵人的實力沒底,特別是敵人統帥冒頓單于一無所知。要是他知道冒頓單于是如何多謀善斷、詭計多端,那決不至於冒冒失失去跳進敵人的陷阱裡。


君山話史

劉邦雖然取得了楚漢爭霸的勝利,但是作為,傳統的農耕民族。漢朝一直以來都是以步兵為主,而這樣的步兵在面對,全部都是騎兵的時候,根本沒有任何的辦法。


匈奴將漢高祖圍困在白登。就是用的無數的,騎兵來作為攻擊的手段,這就造成劉邦根本沒有辦法逃出來,你再快也跑不過人家四條腿,所以,匈奴騎兵來去如風的本事是漢朝的軍隊所不能夠打贏的,也是長期以來,中國,中原政權對草原遊牧民族的劣勢所在。


白登之圍很多人認為是漢朝的一個恥辱,但我個人並不如此認為,也就是因為白登之為漢朝才徹底的沉下心來休養生息,發展自己的,內部經濟,而漢朝的最終能夠在漢武帝時期達到鼎盛將匈奴,打敗,也主要原因在於白登之圍所吸取的教訓,也能痛定思痛當中找到針對匈奴的制勝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