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認證標籤上身價格飆升?中國有機農業發展舉步維艱才是真的

有機認證標籤上身價格飆升?中國有機農業發展舉步維艱才是真的

近年來,隨著各類食品安全問題層出不窮,使得化學合成的肥料、農藥、生長調節劑、水產飼料、添加劑的食品成為眾矢之的,很多市民談之色變。導致越來越多的人關注有機農業,紛紛扎進有機農業。一切曾經看起來很美,種植、管理、收穫有條不紊運行之下,卻只有很少的有機農業能真正盈利,為什麼發展有機農業這麼難?

有機認證標籤上身價格飆升?中國有機農業發展舉步維艱才是真的

有機農業在中國舉步維艱

一、土壤的改變

教科書中對“土壤”的定義是:土壤是經歷無數的風霜雨雪、光照日曬所形成的歷史產物,土壤中主要有黏土、砂土、各種礦物質、作物根系和各種微生物、動物殘體等。

我們可以理解為,土壤是礦物質和生物經過多年積累塑造而成,因為時間的堆疊,衍生了一個完整的土壤。

那麼土壤可以孕育生命,這些生命同樣也會改造土壤。

因此,土壤是活著的。

若把地球比喻成洋蔥的話,那地球表面覆蓋厚厚的土層,則如同洋蔥茶色的外皮。

比起龐大的地球,土壤只是覆蓋其表面的一層“薄紗”,甚至比洋蔥外皮之於洋蔥還要薄很多!

但是,卻能孕育出無數的生命。

土壤中的生物數量龐大,但幾乎都不能獨立生存,它們與土壤有著非常複雜的關係,比如,食與被食的關係、生活空間的競爭關係等。

也正因為這些關係的存在,才使得自然界變得更加平衡,也使整個生態系統呈現出一種安定的狀態。

由此可見,如果不去破壞土壤環境,它本身就能維持自身的平衡發展,生生不息。

這就為人類踐行有機農業打下了天然的基礎。

在神秘的土壤環境中,有害蟲也有天敵,有活躍的微生物也有休眠微生物。

病原菌在一定密度上不會對土壤造成損害,並且在多樣的環境中,還有能夠抑制病原菌的細菌存在。

由此可見,其實本質上沒有所謂的有害病原菌,它們的原型無非就是昆蟲或者細菌罷了。

(有料兒菌提示:這與草類是一個道理,農田不需要的就是雜草;或者說,放對了地方的垃圾也是寶貝,是一個道理)

土壤中的有機物保證了土壤的健康,大量的生物想要生存就必須汲取有機物,這些“土壤食物”包含著堆肥、綠肥、作物殘渣等天然或人工的有機物質。

為了保證生物多樣性,就要控制使用農藥,因為農藥不僅消滅害蟲,還會對其他的生物造成傷害,並且對栽培作物也會產生不良影響。這種低成本低迴報的事情要儘量避免。

我們現在所強調的“健康”,不僅只針對人類,還包含了土壤、作物和家畜。

我國曆史悠久,農耕文明極其光輝燦爛,按理說在我國發展有機農業有深厚的基礎。但進入現代文明後大量的農藥、化肥、激素的使用,徹底改變了土壤與環境,這種掠奪式的農業生產方式使幾千年來常新的地力毫無生氣。

在有機農業的道路上,保持土壤的健康狀態是有機農業最實際的目標。

有機認證標籤上身價格飆升?中國有機農業發展舉步維艱才是真的

二、中國式有機農業的認證

一個有機認證的標籤威力有多大?同一種蔬菜,一個貼上有機認證標籤,就可以名正言順地比旁邊的普通蔬菜貴幾倍,甚至十幾倍。

兩年前,江蘇常州的嘉澤鎮選了一塊水窪地準備做有機農場。窪地廢了七八年,提供了天生的有機土壤——無農藥殘留。經理劉桂瑜專門帶著土壤標本跑到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去化驗。300畝的土地,全部通過一等土壤標準。

這個叫做“大水牛”的農場名氣漸漸大了起來。與此同時,有機認證研究機構的人也找上門來。

按照有機產品認證的規則,每一項認證都有期限,一年兩年不等,每一項認證也只針對每一個單向產品。每一個認證都要由國家認監委統一管理和監督,並在“中國食品農產品認證信息系統”備案公示。

劉桂瑜算了算,自己農場裡有十幾種蔬菜,每年審核重新認證一次的話,平均每個單項認證的成本在一兩萬左右。這個成本太高了。

認證機構的人私下說:“你可以只認證一種蔬菜,其他蔬菜上貼同一個認證標籤,所有蔬菜價格都能翻好幾番,多好!”

按照正規程序,有機產品認證分為:提交申請和繳納申請費,認證中心核定費用預算並制定初步的檢查計劃,簽訂認證檢查合同,初審,實地檢查評估,編寫檢查報告,綜合審查評估意見,頒證委員會決議,頒發證書,籤合同辦使用手續。

如此複雜的流程,也是劉桂瑜擔心的問題。對方稱,交2萬塊錢,剩下的就不用操心了。劉桂瑜這下明白了,“都可以買到。想投機,太簡單了。”

劉桂瑜最後決定,有機照樣做,但不再搞認證了。對外,他還會說“我們做的是有機農業”,“信不信只能看消費者了。關鍵在於信任,而不是那一紙標籤”。

認證機構的尷尬:需要巴結考生的考官

很顯然,有些認證機構的確存在交錢就給認證的現象。在認證的整個過程中,可以人為控制的因素很多。

導致出現這一局面的原因中有一個很現實的因素:認證機構既是這些有機產品的考官,同時又把種植戶當成客戶、上帝,依靠認證獲得利潤。

“你不給他通過,誰還找你來認證呢?”一句話道出了本質。

那麼,認證機構需要獲得什麼資格,又有誰來監管?

查詢“中國食品農產品認證信息系統”,中國具有有機產品認證資格的機構共有25個,其中有24個機構處於有效狀態,一個被撤銷。

關於這些機構的身份,一直有各種評價。一方面,他們屬於第三方獨立機構,具有公正中立的屬性。另一方面,他們大多與政府部門有歸屬上的聯繫。政府部門是其規定的制定者,也是其監督者,但是,在執行中,認證機構有靈活的自主操作性,監管很難覆蓋。

2016年,中綠華夏有機食品認證中心常務副主任李顯軍公開表示,“有機產品全程監管存在交叉或空當。”他所說的交叉和空當是指,農業部門管生產,認監委管認證,工商部門管流通,衛生部門管餐桌,似乎哪個部門都能管,但是哪個部門也不負全責。他說,“只要有一個部門監管缺位,就管不好有機食品”。

有機認證標籤上身價格飆升?中國有機農業發展舉步維艱才是真的

三、勞動力不足

農村大量勞動力外移,幾乎沒有40歲以下的青壯年從事農業生產,這使得幾乎無法請到農民來從事有機農業生產。

四、政府認識不足

政府對有機農業的認識不足,政府從來重視高產、穩產,為了高產甚至曾拼命鼓勵使用化肥。目前,政府雖說觀念有了修正,但依然認為有機農業是點綴,不能從歷史發展的高度來制訂長期戰略,沒有意識到有機農業是農業發展的否定之否定,是未來的根本方向。

五、消費者太過盲目

消費者不夠專業,要消費者懂有機專業知識去消費是荒唐的,但消費者如沒有一定的專業知識,往往會上當受騙!許多消費者因為不懂專業知識,會將外觀好看,包裝精美、營銷好的農產品誤認為有機產品,從而上當。在整個社會誠信欠缺的情況下,有機農業付出了慘重代價。曾有一位有情懷的農民極其認真,極其辛苦種出來的有機米不被人相信,憤怒地將有機米全給豬吃了。

六、科研投入少

有機農業科研投入太少。有機農業並不是簡單復古,而是要在吸收古代農業精華的基礎上,充分應用現代設施、裝備、生物技術的既符合自然法則,又高效的可持續發展的農業。但是,到目前為止,農業院所還只有選修課,沒有設置專業,更很少有科研活動。這制約了有機農業的發展。

七、資本制約

資本制約有機農業發展。地產公司,互聯網公司是進入有機產業最多的資本,然而,資本根本不會有耐心與愛心去改良土壤,去考慮農民的利益,資本只對田園綜合體中的渡假別墅感興趣,只對如何廉價取得有機產品感興趣,只對如何上市感興趣。資本讓中國有機農業浮燥,泡沫化!

有機認證標籤上身價格飆升?中國有機農業發展舉步維艱才是真的

借鑑國外有機農業發展經驗

美國

美國的有機農業開展比較早,上世紀80年代後期,隨著消費者對無化學制劑健康食品需求的增長及農民對化學制劑汙染環境的認識提高,越來越多的農民開始從事有機農業生產。

目前全美的50個州均已從事有機農業生產,其中加州作為美國最大和最發達的農業州,有機農業面積佔全美有機總面積的14.4%,有機農產品商品總價值亦佔全美的38.4%。

美國的有機農業發展為何會這麼好,原因如下:

1、政策法規完善

美國政府主要致力於促進有機產品法規和國家認證標準的制定,普及標準化生產方式,保障消費者購買的商品達到一個統一的標準。

為了進一步推動有機農業發展和保護環境,聯邦政府根據情況對部分有機食品生產者進行認證,並給予資金補貼。

2、農業信息化管理與服務網絡化程度高

美國尤其重視利用信息化手段實現社會信息共享和信息透明,信息技術和信息體系的發達惠及了美國的有機農業。

3、“三位一體”模式的運用

美國各州大學在當地各地區分別設立農技推廣辦公室,完全承擔了當地農技推廣工作,政府不再另設農技推廣站。從而將農業難題直接反饋給科研項目,研究成果能迅速轉化為生產力,將農業科研、教學、生產緊密結合,形成了另具特色的“三位一體”模式,有效地提高了農業技術在農業發展中的作用。

有機認證標籤上身價格飆升?中國有機農業發展舉步維艱才是真的

德國

截至2012年底,德國有符合歐盟標準的有機農場22932個,佔到全德國農場數量的7.7%。

德國食品與農業部部長施密特說,這樣的發展趨勢清晰地表明瞭未來發展道路,除常規農業外,有機農業已成為德國農業和食品經濟的一個重要支柱。

一起來看看,德國的有機農業是如何做到的。

1、協會支持

在德國,很多有機農場都會選擇加入協會。德國有機農業的協會指導條款比歐盟制定的標準還要嚴格,而且協會要求農場必須遵守。在德國,全部遵守有機農業的要求是獲得政府政策支持的先決條件。

所以說,協會的支持,成為了德國有機農業規範發展的基礎。

2、政策支持顯著

德國以聯邦農業部所制定的政策內容為原則,各州的農業機關具體制定和執行有機農業補貼政策依各州所定,有機農業補貼金額必須符合德國央聯邦農業部所允許的彈性範圍之內。

以2009年至2010年為例,聯邦農業部所定有機農業補貼金額包括四種生產類型,各州應依據該項原則制定上限20%及下限30%的有機農業補貼政策。

同時,德國政府還制定獎勵有機農民、成立消費者組織等有機農業行動計劃,促使有機農業持續成長。

3、高度機械化

近年來, 德國的植保科學通過化學技術, 從土壤中分離鑑定相應的植物毒素, 把這些積累的毒素從土壤中清理出去, 作物就可以健康地成長。

這一技術已在農業生產中得到推廣應用, 而且與現代利用圖像處理技術進行目標體自動識別相結合。

而且,對穀物、大豆、麥類、果園、蔬菜等連作障礙和“茬口” 問題, 科技人員和農場主採用了相應的輪作、間套方式予以解決。

他們還採用合理的栽培技術, 如增加覆蓋、調整播期和成熟期、利用抗逆品種、應用植物殺蟲劑及驅蟲劑等, 使農業生產系統的病蟲害減少到最小。

有機認證標籤上身價格飆升?中國有機農業發展舉步維艱才是真的

日本

在日本,有機農業相當受重視。日本有機農業經營以小規模農場和農戶佔多數,有機農業主要以農作物栽培為主。

隨著日本有機農產品市場的擴大,日本逐步建立起了有機農產品“生產、流通、消費”一體化的經營體系。

日本的有機農業具體做法是什麼?

1、精耕細作,重視環境

日本本著兼顧“食”與“綠”,即提高農產品自給率與環境保護並舉的原則,致力於發展有機農業。

其有機農業比較注重精耕細作,強調有機農業的功能和提高農產品的自給率,提倡減農藥、減化肥的生產方式。

2、多元化流通渠道的建立

近年來,隨著日本市民對有機農產品的需求量不斷增加,國外有機農產品也大量進入日本各地,致使日本有機農產品流通進入了多元化流通時期。

如直銷、宅配、配送、專櫃、專賣店、食品加工廠等。而這也為日本有機農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

有機認證標籤上身價格飆升?中國有機農業發展舉步維艱才是真的

奧地利

目前,奧地利近10%的農產品都通過了有機認證,這在歐盟國家中所佔比率最高。

作為“高山共和國”,奧地利是如何將有機農業做的這麼好的?

1、先培訓再上崗

歐盟培訓有機農夫的專業機構設在奧地利,所以只有經過專業培訓,取得資格認證,在奧地利才可從事有機農場經營。

2、健全的有機食品認證體系

奧地利貫徹執行相關一系列法規的規定,對有機產品進行檢測認證,其農業部、林業部、環境部和水利部對環境進行保護。

這就有效地保證了奧地利有機農業市場的規範,自然有機農產品的認可度也進一步有了提升。

有機認證標籤上身價格飆升?中國有機農業發展舉步維艱才是真的

看完國外有機農業的做法,對於中國有機農業從業者而言,感觸應該不小,那如何做才能在我國有機農業行業裡佔得先機呢?

1、打通銷售不暢這一難關

讓農民轉變生產方式,提供更加安全的農產品,在技術上一點不難,難的是怎麼讓這些安全的農產品實現應有的價值。如何實現銷售是有機農業最大的痛點,消費者才是最關鍵的。所以很多有機農產品經銷商就給顧客提供高頻的體驗機會,而且經常做地面推廣,和顧客面對面地接觸溝通,慢慢地影響他們,讓消費者從疑慮到接受。

2、補足物流配送短板

我們常說“冷鏈物流”最後一公里對於生鮮電商來說是“惡夢”,對其來講,要想獲得長期發展,就要擁有自主的冷鏈物流配送團隊,或者自己建設,或者引入“眾包物流”,或者“引入生鮮社區配送”資源,真正補足自身發展的短板。

3 、加強有機認證監管

目前我國有機食品認證資質審查不嚴,特別是一些中介公司也在承攬認證業務,擾亂了有機食品認證管理體系,應當引起相關監管部門重視,同時有機農業本身要進行生產監管,不靠標準要靠自律。這樣才能讓消費者對有機食品更加有信心。

有機農業前景可觀,只是路途多舛。

取其精華,棄其糟粕,有選擇地借鑑國外有機農業的做法,相信在不久的未來,中國的有機農業定會破解成本高、盈利難的困境,實現全面盈利和高速發展。


“農業有料兒”是由紫荊傳媒推出的自媒體平臺。紫荊傳媒作為中國農業自媒體第一傳播平臺,依託紫荊創新農業研究院,聚合多方自媒體資源,為大家提供前瞻性的農業權威智庫、農業視頻欄目,以期推動中國農業事業的多角度、全方位的發展,傳播農業正能量。

往期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