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雲之後,滴滴、華為、百度、京東搶佔“城市大腦”這塊奶酪……

兩年前,中國杭州首次啟動了阿里雲ET城市大腦的建設,如今,城市大腦已經逐漸成為了中國、甚至全球城市治理的“熱詞”。

阿里雲之後,滴滴、華為、百度、京東搶佔“城市大腦”這塊奶酪……

1.阿里雲

城市大腦能力:★★★★★

阿里雲是最早提出城市大腦概念的、也是最早拿出成果的。目前來看,阿里雲的綜合能力是最強的。由於在杭州市已經進行了兩年的實踐,本身技術上已經比較成熟了。今年也在一直推新的AI產品,如實現無人巡邏的“天曜”等等。

阿里雲之後,滴滴、華為、百度、京東搶佔“城市大腦”這塊奶酪……

數據上,阿里雲目前使用的政府提供的攝像頭、公交、地圖等官方權威的數據,基本上比較真實反映了城市全貌。

根據杭州“城市大腦”最新發布的“五年規劃”:除了交通,城市大腦還將深入醫療、平安、城管、旅遊、環保等行業。

2.滴滴

城市大腦能力:★★

大約在2016年9月,滴滴提出“城市大腦”。因網約車屬性,滴滴更偏重於“交通出行”這塊內容,全力打造“智慧出行”。

阿里雲之後,滴滴、華為、百度、京東搶佔“城市大腦”這塊奶酪……

根據數據顯示,滴滴的“城市大腦”,優化了超過1200個信號燈,平均緩解了城市10%-20%擁堵。不過,網約車數據自身存在一定侷限性,成為滴滴發展城市大腦需要思考的問題。

3.華為

城市大腦能力:★★★

華為提出“城市大腦”是在2017年的11月,目前也定位在交通領域上。

由於本身是通訊設備製造商,憑藉其強大的硬件開發和技術能力,華為將“城市大腦”的數據採集定位在了硬件上,比如十字路口的高清攝像頭記錄下的數據等等。

阿里雲之後,滴滴、華為、百度、京東搶佔“城市大腦”這塊奶酪……

不過,現在普遍的觀點認為智慧城市的重點在於數據分析能力,而非硬件設施能力,這點上,華為還可以做得更好。

4.京東

城市大腦能力:★

京東是今年3月份提出要做“城市大腦”的,京東主要是以京東金融、物流數據作為其數據支撐的。由於剛提出,目前京東還需要更多時間來實現落地

城市大腦能力:★★☆

阿里雲之後,滴滴、華為、百度、京東搶佔“城市大腦”這塊奶酪……

你覺得誰家的城市大腦最值得期待呢?歡迎在評論中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