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二里头是不是夏朝都城?

多动脑少动嘴

几乎可以肯定是。

最近几天,网络语言说刚刚,“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召开发布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研究所专家王巍,基本肯定地说,二里头就是夏文化的遗存,也是夏王朝的指向。

可以简单地理解洛阳偃师二里头可定时夏王朝活动的中心,虽然还没有完全证实,个人愚见二里头遗址就是夏王朝的都城,最起码是之一。

二里头遗址,考古年代分析在距今3800年至3500年左右,也正是历史记载夏王朝时期。遗址规模巨大,已经拥有了宫殿区、居民区、制陶和铸铜等手工业区,还有古代城市所有的窖穴和墓葬区;并且出土有大量生活生产用具,有石器,也有陶器、玉器,还有很重要的铜器,最关键的二里头遗址出土了十几个距今为止发现最早的青铜容器——青铜爵。青铜爵是社会和科技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除了国家的中心其他地方更难出现。

根据二里头遗址的规模和遗存,基本可以确定它是王都级别的,特别是同时期其它遗址很少存在的铜爵;根据年代测定,特已经超出了商朝的时间范围。

虽然,专家很严谨地,没有说明二里头遗址就是夏王朝的都城,但分析结果可以认定,只是等待下一步考古的证据而已。

考古需要推测,更需要争论。等你来。


科普历史

洛阳二里头是夏朝都城,这是考古界的基本共识。在二里头,你会发现一个王朝的身影。

二里头,本是一个平淡无奇的小村庄,地处伊河、洛河之间的洛阳偃师市。这个村庄有着中国传统村落典型的平静和安详。但是,这种数千年来的平静,在1959年,被彻底打破。

1959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专家徐旭生,率队在传说中夏人活动的中心地区豫西调查研究。他们很快发现,在大约3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古文化堆积层厚度竟然有3米~4米,初步探查,就发现了几处居民区遗址及制陶作坊、窖穴和墓葬群。

此后,中国三代考古工作者,对二里头文化遗址进行了持续不断的发掘。考古工作者发现了大型宫殿基址、城墙、青铜冶铸作坊、制陶作坊、与宗教祭祀有关的大型建筑,还有400余座墓葬和成组的青铜礼器、玉器,集中连片地呈现在人们面前。

在考古界,就是最保守的人也承认,在二里头文化时期中国已经进入了文明时代。但二里头所呈现的也是相当成熟的文明,应该也是经过一个相当漫长的发展过程才可以抵达的。那么,在这个最早的中国之前又处于怎样的状态?考古学家欣喜地认为,一个又一个的重大发现,一次又一次地证明的确存在着比二里头文化更为遥远却更为发达的文明形态。

河洛地区诞生了夏文化和我国最早的朝代夏王朝,标志着这里率先进入文明时代。夏王朝的建立,创造了华夏国家最古老的原生形态,对社会的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此后,在河洛地区出现了更为成熟的文字、城市、礼制和青铜器,标志着中华文明已经发展到了全新的阶段。

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以洛阳盆地为核心的中原大地,成为了中国各区域文明的交汇融合的大舞台。农耕与畜牧,粟作与稻作,两大农业体系不同信仰祭祀系统,青铜文化与玉文化……一个朝代的面孔,在二里头逐渐清晰起来。(洛阳晚报 张宝峰)


洛阳晚报






4000多年前的洛阳城(斟浔)是这个样子!



3600年的时候是这个样子(西亳)!



周王城的洛邑是这个样子!







汉魏洛阳城是这个样子的!









隋唐的洛阳城是这个样子的!





现在的洛阳是这个样子!









司马光:欲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唯王初壅宅于成周

我们自小学习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文明,朝代自夏商周三代而起。周自不必说,商有安阳殷墟,郑州商城,偃师商城,那么更久远的夏朝呢?

我想但凡是中华儿女都相信夏的存在,然而最近头条里总有部分人心怀自卑,总是质疑夏朝的存在,言及夏朝总是讲不能考证,言及二里头总是充满鄙夷,那么我们看看二里头究竟是不是夏都。

先上文献。古本《竹书纪年》载:“(夏王朝)太康居斟鄩,羿又居之,桀亦居之。” 《逸周书·度邑》曰:“自洛汭延于伊汭,居易无固,其有夏之居。”《史记·夏本纪·

正义》云:“《商书》云:‘太康失邦,兄弟五人须于洛汭’,此即太康居之,羿亦居之,桀又居之。” 《尚书注疏·卷七 五子之歌第三》: 太康失邦,昆弟五人须于洛汭,作《五子之歌》。康五弟与其母待太康於洛水之北,怨其不反,故作歌。 《史记·吴起列传》言:“夏桀之居,左河济,右泰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史记·封禅书》言:“昔三代所居皆在河洛之间”《国语·周语》载:“昔伊洛竭而夏亡。”

社科院官方网站内容截图




最给力的来了,新版教材彰显我国文化自信,以后子孙后代直接学习夏都二里头!

有些人拿着国家文物局的文件说,国家文物局建议二里头博物馆不要使用夏都二字来说事。因为文字的缺失不符合所谓的国际惯例,所以不能,确认,夏朝的存在。国家文物局只是避免国际非议而已,这个事我们看看许宏教授怎么说



二里头遗址300万平方,现今发掘4万平方,发掘出青铜器及大型冶金工坊,大型宫殿遗址等,文字还会远么?

剩下的200多万平方我们静待佳音!致敬许宏教授和其他考古工作者!



多动脑少动嘴

我多次去过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因此有很多感触。从新闻媒体是图文资料上了解的二里头,和亲眼看到二里头遗址,直观上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那种来自夏朝的文化震撼,让原本持怀疑态度的我,从此对二里头是夏朝都城坚信不疑。

首先,二里头遗址可发掘的面积就有300多万平方米,这还不包括被河道冲毁的部分。这种规模相当于现在的一个小城市,可以同时容纳5万人生活。您认为在4千年前,二里头的城市规模够格成为夏朝都城吗?

其次,二里头巨大的宫殿遗址。在历史教科书和网上的资料中,二里头宫殿的模型有很多,一般都是茅草房顶的四合院,很多人都认为这作为夏朝宫殿太寒酸了。其实大家都误解了,网上的照片只是夏朝王宫的1号宫殿,只占夏朝王宫的不到8分之一。真正的二里头王宫整体有11万平方米,有近20个足球场那么大,而且是中轴线布局的,内含数个庭院。

第三,二里头遗址出土了青铜鼎、青铜爵和青铜钺等礼器,这些青铜礼器都是国家大型祭祀才会用到的国宝重器,除了二里头遗址以外,考古学家还没有在夏朝同时期的其他遗址发现过。

因此,巨大的而城市面积,宏伟的王宫,齐全的青铜礼器,构成了二里头为夏朝都城的完整证据。虽然二里头出土的几十个刻画符号究竟是不是夏朝文字,仍有待考古学家研究。但二里头还有百分之九十以上面积未曾发掘,我们还是期待后续考古吧。


文史琅琊阁

92年,由于国外认定中国没有夏朝,国务院组织北大和社科院考古队对河南偃师二里头进行挖掘,挖掘进行了四期。尽管北大认为一期是夏朝,后三期为商朝;社科院认为二期为夏朝,二期为商朝,但是他们结论的时间是3700年左右。所以,有历史学家认为中国历史应该是3700年。

东汉的张衡在“西京赋”记载:殷人屡迁,前八后五。开始是山东藤县,河南商丘三次,河南安阳二次。殷人喜欢居无定所,逐草而居。再加上商朝有活人殉葬制度,少者几个,多者几百个,不管是奴隶还是战俘,这些好像太野蛮了。所以,郭沫若认为商朝是游牧民族。

古公亶父在今天的陕西岐山建立了华夏第一个农耕民族,称殷商为东夷,就是东边的蛮夷。古公亶父的子孙周武王推翻了商朝建立了周朝,周公旦颁布了周礼,孔子的儒学就是按照周礼“巫、史、祝、卜”分化出来的。由于商朝前面都是游牧民族,各种氏族和文化是多源化的,商朝的甲骨文是用来祭祀、占卜、天象、气候、收成等用处。到了周朝,随着文字的进一步发展,许多典章制度开始出现,诸子百家也是引着周朝思路叙述史事。孔子出生在春秋晚期,他延续了周公旦的周礼,创建了儒学。董仲舒将儒学发扬光大成为国教,并延续了二千年,当中制造了许多神话,使现代人迷迷糊糊、神秘兮兮,我们的历史到底是五千年还是三千七百年?谁都搞不清!


张律明

从时间上说二里头遗址属于商代早期,不属于夏,从规模来说,二里头遗址仅有300万平米,还不如比二里头遗址早1000到300年的石峁遗址,石峁遗址425万平米,有内城外城瓮城,烽火台,手工作坊,皇城台,大型宫殿遗址和出土大量玉器兵器,仅一个东城门就两万平米。二里头从时间到规模都差那么一点。二里头遗址考古队长许宏都说二里头遗址不属于夏朝,更不可能是都城。今年早些时候二里头遗址打算建博物馆挣钱,于是擅自起名“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后来2017年4月13日国家文物总局给二里头遗址的建馆批复上明确要求二里头遗址博物馆不得使用“夏都”二字。夏都应该在山西一带。



亲爹亲爹

看了好多人摆事实举例子歇斯底里的论证二里头不是夏都,觉得他们是不是华夏儿女?在二里头好不容易发现了遗址,夏朝作为古书记载,总算有点证据。中华五千年文明总算从三皇五帝到后期有了衔接。这些人还别有用心的说国际上不承认?外国人坑我们的事情还少?是不是觉得我们文明是上下三千年更美?更符合外国主子的胃口?奴才性十足!!!


伊洛川373

最近,国家和湖北考古专家在湖北天门市石家河发现了大型都城遗址,震惊考古界。从发掘的文物,结合史料來看,石家河包括附近屈家岭古遗址有可能是夏朝都城,或者是某古国都城。联系到长江上游的三星堆,下游的河母渡,中游出现古国都城应在情理内逻辑中。目前,石家河遗址考古仍在进行中。已发现的文物经碳检测为4300一5000年,与三星堆相似,大大超出殷商的3600年。这说明长江文明早于黄河文明,颠覆华夏历史。

所以,洛阳二里头还不能定论为夏都。


严家庆

二里头遗址,国家文化局红头文件不让其用“夏都”遗址命名,从时间上看,符合夏朝时期,但规模略小。竹书里记载太康失国时期都城在二里头,少康复国后都城迁过很多地方,大部分在“原”,夏桀也居住过二里头,可见二里头是太康和夏桀居住过的都城,这二位都是失国的君主,这也符合二里头都城比较寒酸的原因,史记也记载了太康和夏桀居住过二里头,只是被很多人误解为从太康至夏桀一直居住在二里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