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到了,公職人員應該注意這些事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是傳統中國人上墳、祭奠先人的日子。4月5日,正值暮春來臨之際,降雨增多,涼雨冷風,哀思倍增,是法定的民族掃墓節。全民上墳,清明祭祀,好的傳統要尊重,但好的習慣更重要。尤其是公職人員,更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尊重傳統,反對封建迷信。清明上墳,寄託哀思,是中國人的傳統美德。在清明節,學校、機關單位會組織去烈士陵園掃墓,國家和社會賢達會去黃帝陵祭祀,都是對傳統的尊重。尊重傳統沒錯,可是也要注意與封建迷信活動區分開來。尤其是公職人員,流傳於一些地方的跳大神、求籤問卦、看風水等活動,不僅不能參加,而且要主動宣傳精神文明,反對封建迷信。雖然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但對黨員來說,只能有一個信仰,參加宗教活動也要有理有節,不能改變信仰,否則會被退黨。

清明節到了,公職人員應該注意這些事

二、祭奠先人,反對鋪張浪費。在一些地方,清明節有給故去的父母等親人樹碑立傳的傳統,公職人員可以做這些事情,但卻要注意不能鋪張浪費,不能大操大辦,更不能借此斂財、收受禮金,領導幹部和黨員幹部如果需要做這類事情,要提前向監察委申請備案。

三、天乾物燥,小心火燭。清明節又叫寒食節,古人講究禁火,主要是因為春天多風,尤其是北方,再加上枯草遍地,上墳時稍不注意,就會發生火災。還有一些地方習慣在墳頭燃放鞭炮,也要注意當地是否有政策禁放煙花。公職人員更要文明上墳,儘量避免危險和隱患。

清明節到了,公職人員應該注意這些事

四、親朋聚會,勿賭博,少飲酒。節假日也是親朋聚會的日子,尤其是春節、清明這類節日,遠方的遊子都會趕回家鄉,祭祀先人,順便團圓,吃吃喝喝在所難免。公職人員要堅決杜絕賭博行為,出入娛樂場所要謹慎,親朋聚會飲酒也要適量,避免出現意外。

清明時節也是踏青、植樹的好時節,公職人員要多做有益社會之事,少為無助於修養之行。

清明節到了,公職人員應該注意這些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