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購物第三方平臺有幾點危害,小心錢一下就不見!

自進入新世紀以來,隨著新興技術的不斷更新換代,人們的購物方式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最開始的到實體商店購物,到通過電視、電話購物,再到今天的互聯網購物。第三方平臺的介入越來越多,購物方式的改變,也推動著支付方式的改變,由最初的現金支付,擴展到今天的第三方支付。尤其是第三方支付目前已成為互聯網購物的主流支付方式,並有向線下發展的趨勢,在一些商業巨頭聯合打包的方式下,大家開始習慣這方便快捷的交易方式。

網絡購物第三方平臺有幾點危害,小心錢一下就不見!

但是大家有沒有注意到由於快捷,也往往會出現一些危害,以下幾點大家要注意!

不然你的錢一下就不見。

1. 網購支付不要隨便掃碼,注意區分收款碼與付款碼的功能。

“網購支付也要小心,不能隨意掃商家發來的二維碼。”居民麗一次在家瀏覽購物網站時,看到一家不錯的網店,選中了幾件衣服後,與店家聯繫付款發貨,原本就是支付完成後收到貨物、再確認付款的流程,不料卻發生了變數。

店家告訴,由於店鋪最近剛剛重新改版,換了收款賬戶,以前的賬戶暫時無法收到錢,希望麗能直接通過掃他們發來的二維碼付款,還答應給麗優惠,麗一聽覺得沒什麼問題就答應了,隨即掃碼付款。但是網站上沒有出現發貨,交易也沒有顯示成功,找到客服,客服回答並沒有收到支付款項,這時候才知道自己被欺騙了。

在網購過程中,一些平臺原本會有“收到貨物再確認付款”的交易擔保機制來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然而,若不法商戶在消費者支付環節騙取其使用購物平臺監控外的掃碼方式進行付款,一旦消費者掃描不法商戶發來的收款碼進行支付,錢款將直接進入不法商戶賬戶中,原本的保護機制就會失效。

網絡購物第三方平臺有幾點危害,小心錢一下就不見!

2. 隨著掃碼支付的普及,一些不法分子利用部分消費者不熟悉收款碼和付款碼的具體功能實施詐騙。

前些天,河南鄭州市自由職業者吳銘洋在某網站預訂了一份外賣,幾分鐘後,一名自稱是該餐廳服務員的小夥子打電話聯繫。

小夥子說,因為他自己操作失誤,給吳銘洋多做了一份所訂餐品,願意便宜5元賣給他,否則自己要交30多元全價賠償。吳銘洋心生憐憫,覺得做服務員不容易,多買一份也沒什麼損失,就按照小夥子說的進行付款碼支付。

然而,付款碼剛發過去,吳銘洋就發現自己的支付賬戶被人划走了999元。他趕緊打電話給那個小夥子,卻已聯繫不上,再通過網站聯繫外賣餐廳。外賣餐廳表示並沒有這名所謂的服務員,吳銘洋感慨:“沒想到一個不留神洩露了付款碼,竟會造成這樣的損失。”

消費者還應引起重視的是,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目前條碼支付發展不規範,支付條碼容易攜帶惡意代碼、木馬和病毒的特點,竊取用戶敏感信息甚至盜取用戶資金。

3. 提高保護個人隱私信息意識,防止第三方信息洩露。

居民唐鑫通過某旅遊網站訂購了一張早上8點40分起飛的機票,到達機場後,機場人員告知唐鑫該航班因延誤時間過長已取消,請他聯繫之前訂票的第三方平臺辦理改簽或退票。於是,唐鑫通過手機搜索該旅遊網站客服電話並反映情況。客服稱,唐鑫的情況是辦理航班改簽業務,需要再交2000多元費用,並問他是否有手機銀行或附近是否有ATM機,客服得知唐鑫所在地點有建設銀行ATM機後,就指引他通過該機具轉給客服提供的指定賬戶2016元。過了一會兒,唐鑫並沒有收到改簽成功的短信,就起了疑心,找到該旅遊網站的官方客服查詢後發現自己遇到了詐騙。

私律提醒大家近年來,詐騙的手段不斷翻新,嚴重危害個人財產安全和合法權益,甚至有不少高學歷的人也會被騙。這其中的很多時候只是消費者“腦子一熱”“一時大意”,往往過不了多久就能意識到上當受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