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器:永暑礁到永暑岛的变迁,不沉的航母是如何造就

大国重器:永暑礁到永暑岛的变迁,不沉的航母是如何造就

祖国的南海,很小的时候就在语文书、思想品德书上看到有关南海守礁战士们的生活,吊脚楼,用于不会干的衣裤,常年潮湿的天气。每个月靠补给船运送补给物资。吃一片绿叶菜都是稀罕物。26年的变迁,南海上的一块随时可能被海水淹没的礁石,如今成为一片岛屿,成为我国镇守边疆的国之重器,不沉的航母。且看这26年的变迁是如何来的。

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托中国在南沙群岛建立了一处海洋观察站,次年1月31日,我国军队的6名官兵乘小艇登上永暑礁,插上了一面五星红旗,这是我国第一次驻军永暑礁。这第一代高脚屋,是以竹子搭建在一块礁石上的。

大国重器:永暑礁到永暑岛的变迁,不沉的航母是如何造就

经过数年变迁,最初的茅草+竹子搭建的,看上去风一吹就会散架的永暑礁守礁岗哨,逐渐演变成了钢铁焊接,更结实的几处吊脚楼相连。然而这种吊脚楼虽然更加坚固能耐风雨,但在炎热的南海气温下,尤其是夏日,屋内的温度是难以想象的。别小看这一个小小的钢铁架构的岗哨,为了搭建它,施工人员常常需要泡在齐腰深的海水中浸泡着干活。

大国重器:永暑礁到永暑岛的变迁,不沉的航母是如何造就

1988年开始,围绕永暑礁开始填海造地,有时候甚至需要潜水员潜入水中安放炸药炸开礁石。就这样一点一滴的建造,终于让这片礁石有了一块篮球场大小的平地。吊脚楼也终于演变成一排小平房。1988年2月,南沙建立的第一个海洋观测站竣工,面积1000多平米。

大国重器:永暑礁到永暑岛的变迁,不沉的航母是如何造就

经过多年建设,永暑礁岛上设施不断完善,并成为南沙群岛最大的行政和指挥中心。守到官兵进入到第三代“吊脚楼”,祖国的强大,让官兵们首家卫国的环境也随之改善不少,岛上也有了卫星电视接收系统,海水淡化系统和程控电话。

大国重器:永暑礁到永暑岛的变迁,不沉的航母是如何造就

永暑礁正式升级为永暑岛,一代代守礁官兵从各自的家乡,来自全国30多个省市带回的家乡泥土,建成了最初的一片菜地。近年来,驻岛官兵建成了“防风、防雨、防晒”的三防蔬菜大棚,绿色蔬菜不再单纯依靠每月的补给舰供给。永暑岛以其重要的战略位置,强化了我国对南沙群岛的控制权。网友们根据永暑岛的外形,设计了永暑岛——“不沉的航母”想象图。

未来,这艘不沉的航母将永驻我南沙群岛,震慑宵小,守护国门,永为我国国之重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