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南下广州,都干了什么

从根子上说,清政府与外国列强的近代化交往,是被迫的,因而它对列强的态度是,既想拉拢投靠,又想排斥报复。这便是对外的所谓“羁縻”策略。这种心态,蔚然形成了一种一体性朝廷心态:清廷对手下的外交大臣,充满了疑虑,搞不清他们本质上是前者还是后者。


1896年春,甲午战败主要罪臣李鸿章被沙俄点名出访参加沙皇的加冕典礼,毫无主权可言的清政府无奈同意。这次出访,便是轰动当时世界的李鸿章欧美之行。李鸿章回来以后,尽管带回了《中俄密约》,豪言说“可保大清二十年无事”。但是,在专权者慈禧眼里,《中俄密约》只是李鸿章与沙俄之间的个人游戏,可利用但不可全信,排除不了她个人的疑虑。李鸿章这个外交重臣是近半个世纪外国人了解大清中国的窗口,但在国内守旧官僚眼里,他是一个灰色人物。回国后的李鸿章,仍处于休致状态,这期间便发生了李鸿章私入圆明园禁地被罚银两的事件。

史料说明,树大根深的李鸿章虽然处于休致状态,但他在这一列强大瓜分时期,没有少出过力(有商务大臣头衔),尽管这种“力”反成了钳制国内不同派别、政见者的“力”。例如在沙俄、德国军舰入驶胶州湾的事件上,李鸿章本意欲钳制日本势力,但真正成了“引狼入室”。这一阶段也是李鸿章与枢臣翁同和矛盾爆发时期(袁世凯受翁同和委托劝说李鸿章放权,反遭斥责)。

1898年夏,李鸿章这位外交专家,被任命去山东勘察河工。这种用非所长的任命,几乎就是一种排斥。

但是,清廷的政治权力争夺反为“圈外人物”李鸿章带来了机遇。1898年9月戊戌政变以后,光绪皇帝被慈禧太后囚禁。自政变开始,慈禧太后便有“废帝”想法,但又顾虑“好干涉内政”的列强干预。欲探一探外国公使态度的想法,使慈禧下意识地想到了“外国人眼里的红人”外交专家式人物李鸿章。

李鸿章南下广州,都干了什么

这天,与李鸿章交情不错的荣禄来了,他希望李鸿章出面询问一下外国公使对“废帝”的态度。不料李鸿章的回答充满了国体自尊:直接去问不免有乞求外国人同意的意思,有失国家体面,不妨任命我为某地督抚,以我的面子,外国公使一定会前来祝贺,到时随便一问,才不失国体自尊。李鸿章此说,竟然得到了荣禄的赞成。这也说明,那时的清政府,在被列强打击的事实中,已经根本没有了“国体”,而只是一个对内的专制政权而已。

李鸿章获任两广总督的消息传出,外国公使果然前来祝贺。李鸿章在随便一问中,得到了“间接反对废帝”的答复。消息传至内廷慈禧太后,“废帝”便成为了先立“大阿哥”的一种变通。

李鸿章南下广州,都干了什么

1900年1月7日,年近80岁的李鸿章南下广州任两广总督去了。李鸿章的声望与地位,使他避免了不久以后总理衙门大臣载漪等领导的“义和团”的打击,——这种打击落在了曾经的驻外使节、名声远不及李鸿章的大臣许景澄等“汉奸”的头上。如果李鸿章仍留在京城,他的命运会怎样?历史没有如果。

李鸿章南下广州,都干了什么

在任命李鸿章两广总督的第二天,慈禧太后借光绪帝名义发布上谕:“康有为及其死党梁启超先已逋逃”,“近闻该逆狼心未死,仍在沿海一带倏来倏往,著海疆各督抚禀尊前谕,悬赏购线,无论绅商士民能将康有为、梁启超严密缉拿到案者,定必加以破格之赏”。这是慈禧太后在“隔壁打水缸”说给李鸿章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