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是財富——北京二中語文組長的讀書教學經

阅读是财富——北京二中语文组长的读书教学经

點擊上方藍色字,加關注!

閱讀是財富

文 | 範錦榮

如果有人問我,你為什麼要讀書,我覺得這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就像有人問你,為什麼喜歡喝茶,為什麼喜歡看足球……如果非要回答,這是一個形而上的答案:緣自於習慣。

然而,閱讀的習慣不是天生的,必須依靠後天養成。如果沒有良好的閱讀習慣,人的一生就會失去書籍這個良師益友。而當你一旦喜歡讀書,你就會體驗到閱讀的樂趣。

書是作者個人精神世界的展現。很多人將讀書喻為結友。我個人認為讀書是認知世界的窗口。每個人的經歷有限,視野有限,足跡有限,生命的時間有限,但在讀書中,這些“有限”都可以化為“無限”。在讀書中,我們可經歷上下幾千年,我們可以任想象自由馳騁,就像一個演員可以飾演任何角色,感知任何階段、任何人物的經驗。從中汲取知識,開拓視野,豐富情感,陶冶情操,使我們的精神境界得到提升。

朱光潛說:要想培養純正的文學品位,必須從讀詩開始。詩的生命的延續是靠解讀詩的人的,解讀者生生不息,詩就會生生不息。那麼,書籍也是這樣,一代代人讀《紅樓夢》,讀《三國演義》,讀魯迅、沈從文、張恨水、老舍、朱自清、張愛玲、蕭紅、錢鍾書、林語堂、曹禺……其作品就會代代相傳,讀出每個時代的人的認識。

當代作家畢淑敏說,“閱讀讓我們知道天地間很多奧秘,而且知道,還有更多奧秘不曾被人揭露,我們就不敢用目空一切的眼神睥睨天下。……你在書籍裡看到了無休無止的時間流淌,你就不敢奢侈,不敢口吐狂言。自知是一切美好的基石。當你把他人的聰慧加上你自己的理解,恰如其分的輕輕說出的時候,你的紅唇就比任何美麗色彩的塗抹,都更加光豔奪目。”

閱讀的過程是與作者交流、對話的過程: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彼此在交換的過程中獲得愉悅與滿足;在閱讀中積累、豐富人生體驗,豐富個人情感,獲取真知灼見,獲得啟示與和提升。

我們可以這樣說:閱讀緣自人的本性,就像呼吸一樣自然,就像吃飯睡覺一樣必須。沿著名著名篇一行行字句,在文字中跋涉,我們彷彿踏著大師的足跡,解讀深邃的思想,領悟美妙的語言,聆聽生動的故事,體驗心靈的交融。那是多麼美妙的時刻呀。

我的閱讀小史

除學業之外,讀什麼書,是沒有一定之規的。

我個人比較喜歡思想深刻的作品,人物傳記、回憶錄和文化論著。

人物傳記如《巴爾扎克傳》《司湯達傳》《托爾斯泰傳》《尤金·奧尼爾傳》《川端康成評傳》《老舍評傳》。此外還有自傳。如尼采的《瞧,這個人》,周作人的《知堂回想錄》,胡適的《胡適自傳》,英國作家D·H勞倫斯妻子的《不是我,而是風》,奧地利作家茨威格回憶年輕時與文學、藝術大師們交往的《昨日的世界》。還有評傳,如倪默炎的《中國的叛徒與隱士》、許鳳才的《浪漫才子郁達夫》、韓石山的《徐志摩傳》、葛浩文的《蕭紅傳》,還有寫詩人海子的《撲向太陽之豹》。

我喜歡讀的文化論著有:林語堂的《吾國與吾民》,賀雄飛的《猶太人之謎》,傅佩榮的《哲學與人生》《孔子九講》,《王立群讀》之漢武帝,柏楊《醜陋的中國人》,美國學者魯斯·本尼迪克研究日本文化的論著《菊與刀》……

不容否認,我的讀書也受到社會和周圍人的影響。

記得我讀英國托馬斯·哈代的作品是在20世紀80年代末。那時中國較早介紹的電視連續劇《卡斯特橋市長》,後來我買了陸續出版的哈代的全部譯本《苔絲》《無名的裘德》《還鄉》等。80年代末張愛玲、沈從文作品開始在內陸研究盛行,我買了全套的作品來讀,並在學校開設了選修課。2007年李安導演拍攝了電影《色·戒》,又引發了讀張愛玲作品熱,電視連續劇《金鎖記》《半生緣》《傾城之戀》以及由高虎、辛柏青主演的話劇《紅玫瑰白玫瑰》都是流行、時尚的文藝形式,引得“張迷”們一波又一波的熱潮。2009年7月又出版了《小團圓》以及唯一的一部寫遊歷臺灣的散文集《重訪邊城》。讓人們從更新的角度認識張的作品和人物。

我受同學影響而喜歡上的作家有英國的威廉斯· 毛姆。上大學時一位同學說他的《月亮和六便士》“特好”,在京城的書店就沒見到過。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在煙臺的齊魯書社買到此書,讀了以後非常喜歡。由此而引發又讀他的《刀鋒》和其他作品。我也把這位作家的作品介紹給了學生。

我的閱讀也受學生影響。我的學生介紹讓我讀了旅美作家卡勒德·胡塞尼的小說《燦爛千陽》《追風箏的人》。年級裡引起了一陣胡塞尼熱。我們瞭解了政治、動亂不斷的阿富汗人民的宗教、百姓苦難的生活。並且在虛擬課堂寫讀書筆記交流,評議。最後結集出版了學生讀書筆記《會思想的葦草》。

2003年,我們第一次開設研究性學習課時,一位男學生,沈從文“研究性學習”主力。他對沈從文的瞭解比我們老師還豐富,為同學、老師介紹新書《比我老的老頭》(沈從文的侄子黃永玉著)。

將讀書融入日常教學

我的職業是語文教師。我認為,學語文,首先要培養學生讀書的習慣和興趣。我的讀書愛好和習慣自然而然地也影響了我的學生。當然,學生的閱讀也在影響著我。

人們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說讀什麼書也要憑自己的興趣。男生喜歡體育、軍事、政治、科幻、太空探秘等內容,可以找相關書籍來看。女生喜歡唐詩、宋詞,就抄寫、背誦,積累了大量詩詞。

對於學生而言,閱讀有廣義與狹義的區別,也有“自選”與“要求讀”之分,更有個性與從眾心理之別。但閱讀量越大,知識面越寬,這一點是沒有疑問的。

我在教學中常常遇到的現象是:不會做數學、物理題,覺得是丟人的事,可不知道一本書,不明白一個歷史名詞、不懂中國傳統文化知識卻並不覺得怎樣。 生活中也常有這樣的誤區:以為讀書、看雜誌是在看閒書(當然純消遣性的閱讀不在這篇文章討論之列)。

閱讀會使每個人的精神面貌、言談舉止發生巨大的變化。為了這巨大的變化,我們每位做教師的,都應該重新認識閱讀的價值!讀書與學習的關係是自然而然的。因為系統地閱讀,是形成知識鏈的必經之路。

我們開設閱讀課,為學生開列書目,給學生留出時間讀書。我們還用專題教學的形式打通課內和課外。

我們開設了先秦諸子選題、史傳文學專題、魯迅專題等20多個專題教學,充分滿足了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和興趣愛好。

比如有很多學生都喜歡毛澤東的詩詞。年級有50位學生參加了研讀毛澤東詩詞和論文的選修課——“偉人詩魂”。在這個課上,同學們背誦、鑑賞了大量毛澤東詩詞,完成論文寫作。我的學生,還有的喜歡清代納蘭性德的詩、南唐後主李煜的詞、日本歷史、文化……我在講課時,都給他們機會交流讀書的心得。

我們把課內教材和讀《史記》等史書結合了起來開設專題教學。高中必修學段一中有《史記·遊俠列傳》,初中時還學過《史記·陳涉世家》,選修的篇目是《信陵君竊符救趙》《鴻門宴·項羽本紀》。我們就用專題教學的形式,組織學生閱讀相關篇目之後交流討論如下話題:“戰國四君子”比較,司馬遷的帝王思想,遊俠的歷史,俠與士的精神實質,等等。

再比如,到了必修學段二,我們會學到《諫伐匈奴書》,這也是《史記》中的選篇,老師會將有關匈奴的篇章《大宛傳》《匈奴傳》等篇章介紹給學生選讀,瞭解大宛國曆史,瞭解張騫出使西域13年的經歷。在選修階段“史傳文學”中繼續學習《漢書》選篇,研討蘇武在匈奴19年不改信念的經歷。還要對比中行說、李陵在匈奴的經歷,探究“信念與意志鑄就大漠孤魂,威逼利誘難撼鐵骨中心”論題等等。

我們的閱讀課,形成了學生的讀書習慣,培養了讀書興趣,魯迅作品自不待言,錢鍾書、林語堂、張愛玲、沈從文、餘秋雨、周國平、村上春樹、渡邊淳一等等作家都是學生偏愛的。

我們還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尋找個人興趣點,拓展閱讀。如:

學《面朝大海,春暖花開》,讀海子及詩歌。

學《邊城》(節選),讀沈從文的《從文自述》。

學《祝福》,讀魯迅和他的作品集《朝花夕拾》《吶喊》《彷徨》;還可讀評論集《魯迅其人》、《魯迅其書》。

學《林黛玉進賈府》,讀《紅樓夢》;劉心武解讀《紅樓夢》選篇;周汝昌《和寶玉對話》。

學《花未眠》,讀川端康成小說《舞女》《雪國》,《川端康成評傳》。

學《鴻門宴》,讀司馬遷《項羽本紀》《高祖本紀》《留侯世家》《廉頗藺相如列傳》等諸多篇章。

對比參照閱讀。比如作品與傳記參互看。

讀張愛玲作品,再讀胡蘭成《今生今世》《禪是一枝花》,評傳《胡蘭成的今生今世》《平視張愛玲》。

讀塞林格《麥田裡的守望者》,再讀塞林格女友喬伊斯·梅納德的《我曾是塞林格的情人》。

讀克魯亞克《在路上》,再讀《垮掉的一代》評論專輯。

讀《羅丹的故事》,再讀關於他的學生克洛黛爾的傳記《一個女人》。

學中國古代小說專題,可以讀《聊齋志異》《鏡花緣》《儒林外史》。

學紅色經典專題,可以讀《林海雪原》《紅巖》《青春之歌》。

學西方現代小說專題,讀奧地利作家卡夫卡的《變形記》、哥倫比亞作家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美國作家梭羅《瓦爾登湖》等。

每個專題下都有很多著名的篇目可讀,語文課只是打開這扇門,學生可以在進門之後盡情徜徉……

讀書與每個人的未來相關

良好的表達,源於思維的縝密條理,也源於豐富的知識積累。寫作是思想表達思想的重要渠道。閱讀就是最重要思維訓練和知識積累的途徑。例如我們的高一作文題目“行走在詩詞中”,要舉大量的詩詞、古人經歷。如果沒有一定量的詩歌積累,也就無法寫好這個題目。我們的高二學段作文測試題“論嫉妒”,就有學生在寫作中列舉孫臏與龐涓的事例、諸葛亮與周瑜的例子說明論點,然而對有些同學而言,這樣運用材料真是想也想不到的,因為他讀書少,根本不知道這些歷史資料,寫文章只好空發議論。

思想是作文的靈魂,閱讀是維護寫作的根系和血脈。形成思想、認識基於大量閱讀。閱讀和寫作的關係就是如此緊密!

溫儒敏教授在《文筆不是作文教學的第一要義》中說:

多讀比多寫能更有效的提高寫作能力。因為寫作主要屬於信息輸出行為。多讀則能夠不斷增加信息量,改變知識機構。閱讀可以拓展學生的視野,豐富想象力,提高分析概括能力,下筆時思維更加活躍。


閱讀還可以獲取大量寫作素材,詞彙量大增,語感形成……閱讀量增加,與寫作水平提高成正比。所以教師應當特別重視閱讀,鼓勵閱讀,儘量擴大學生的閱讀面,知識面。無論用什麼教學方法都應當讀寫結合,大量閱讀,適當練寫這是寫作教學的基礎。

我對作文訓練的教學理念一直是,作文應當被看作是對學生有興趣、有愛好和有心理需要的能力訓練。實踐證明,無論哪一次寫作,都可以顯現出學生們在課外的閱讀積累和閱讀興趣。

還有一種“閱讀”,就是邁開我們的雙腿,行萬里路,走向自然,走向山川大河、人文的勝地,讀社會,讀自然,讀民風、民俗、文化。

我們學校開展遊學活動,把讀書與尋訪結合起來。比如,我們的語文老師組織高一學生開展遊學活動“江南水鄉文化之旅”,把鑑賞詩文、讀書、親歷人文古蹟結合起來。在遊學活動前,我們讀過的詩文有:易中天《讀城記》,俞平伯、朱自清同題異文《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葉聖陶《蘇州園林》,姜夔《揚州慢》,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杜牧《寄揚州韓綽判官》《遣懷》《贈別》《揚州三首》,鄭板橋《揚州》《吳越春秋》,徐凝《憶揚州》,韋莊《過揚州》,陳羽《廣陵秋月對月即事》,談遷《二十四橋》,梅堯臣《平山堂留題》,蘇轍《平山堂》,杜甫《解悶十二首》,王建《夜看揚州市》,蘇軾《谷林堂》。藉助遊學實踐,將閱讀與體驗相結合,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記憶,提升審美能力,陶冶性情,涵養心靈,提高文化素養,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關於讀書,我也常常給學生一些忠告。比如,流行的不一定適合你。如網絡寫手、美女作家的作品等等。要學會篩選,特別是那些縹緲、虛幻而無明確主題的作品,容易使自己的文章也虛幻化。書,沒有必須讀的,只有喜歡讀的。依據興趣,廣泛閱讀,讀多了就能分辨出優劣,分辨出自己喜歡的和不喜歡的。要讀名著,他們是千百年來,大浪淘沙的結晶。

其實,讀書還關乎人的修養。黃庭堅說:“士大夫三日不讀書,則義理不交於胸中,對鏡覺面目可憎,向人亦言語無味。” 願每一個人在閱讀中,享受讀書的樂趣,感受心靈的滋養,獲取一生都享用不盡的精神財富。

阅读是财富——北京二中语文组长的读书教学经
阅读是财富——北京二中语文组长的读书教学经

/策劃:李節

/美編:哈娜

ID:ljyuwenqinghua

語文的邊界就是世界的邊界

思想 | 趣味 | 文化 | 理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