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岁的孩子就能阅读?我读书少你不要骗我!

欢迎来到娘娘说,说养娃的科学和哲学

文/娘娘说

作者/辣妈菲爷

很多科学研究者,都提出过“新生儿个个是天才“、” 婴儿期孩子大脑最聪明“这样的理论。

他们认为,刚出生的婴儿,其大脑具有惊人的吸收能力,越是接近零岁,这种吸收能力就越强。

比如说,婴儿出生1-2天就能够辨认出妈妈的脸,6个月左右就能听懂大部分成人的语言,所以很多研究者声称,0-2岁孩子的脑子,是任何成人也无法与之相提并论的。

这是因为,人类大脑之中脑神经元互相连接的快速增长时期便是0-2岁,过了这个阶段之后,神经元互相连接的速率明显就放缓了。

这一时期输入的信息将原原本本的进入到深层意识--潜在意识中。婴儿学习说话,靠的不仅是单纯的记忆,更多得益于这种“吸收精神”。

所以许多教育研究者倡导在孩子年幼的时候进行“大脑开发”,给孩子创造一个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例如接触大自然、聆听好的音乐,当然,也包括阅读在内!

更重要的是,阅读对于开发幼儿的右脑,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0岁的孩子就能阅读?我读书少你不要骗我!

人的大脑分为左脑和右脑两部分,其中左脑负责逻辑推理思维,而右脑负责创造和想象。

因此,人的记忆在左脑和右脑中,便分别是以不同机制来工作的——左脑中的记忆是以逻辑思考、理性推理来实现的,例如我们上学之后从1+1开始循序渐进地学习算数,并且这种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进步;

而右脑的记忆是一种“直觉思维”,甚至可以说像“照相机”一样,咔擦一下把信息拍下来储存起来,并不做任何逻辑上的处理,但是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对世界的领悟和理解。

在我们的传统教育中,通常重视的是左脑的这种“理性分析和逻辑能力”的开发,通常提倡“先理解再记忆”,偏重通过灌输、练习、反复等方法对孩子进行教育。

然而,科学研究表明,人类右脑的记忆潜能比左脑大得多,并且右脑具备像“瞬间照相记忆功能”、“瞬间捕捉大量信息能力”、“快速处理字符串能力”等左脑不具备的“特异功能”。

所以说,我们给孩子看色彩颜色丰富的绘本,绘声绘色地给他们讲述绘本中的形象和故事,实际上就是一种“右脑开发”的教育方式。

孩子在看这绘本画面、听着绘本故事的过程中,大脑神经传递回路发生了变化,信息越过左脑记忆,反复刺激右脑深层神经记忆回路,刺激右脑的发展。

另一方面,这些绘本之中综合的“悟性”的元素,留在他们右脑的记忆中,便很有可能在成年之后演化成富有预见性和洞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各方面的潜能。

所以说,0-2岁是开发幼儿大脑的最好时机,错过毁一生!

0岁的孩子就能阅读?我读书少你不要骗我!

小婴儿的阅读和大孩子有何不同?

虽然说小婴儿从出生就能开始阅读,但是,我们可不能拿着大孩子、甚至成人惯常的观点去对待小婴儿的阅读,而必须是识别出他们独特的阅读特点。

0-2个月的宝宝视觉还不太发达,还不太能辨别所有的颜色,但是却对红色特别敏感。

在这个时期,可以买一些红色的字卡、图案卡,用这些简单明了、清晰图形的内容的给宝宝阅读,可以刺激视觉发育。

这个时期的宝宝对妈妈的声音也会非常敏感和偏爱,妈妈可以在这个时期选一些书籍,朗读给宝宝听,至于内容听不听得懂,完全不重要,重要的是宝宝能在妈妈的声音里找到安全感。

3~4个月的宝宝开始能辨别各种颜色,对颜色鲜艳的图画感兴趣。

这时候,可以挑一些有鲜艳色彩、画面简单突出的绘本,翻阅并讲解给宝宝看。

这时候宝宝也倾向于注视声音刺激所指示的方向,注意要多用语言、表情和手势跟宝宝进行交流。

6个月左右的宝宝开始能坐着了,随着手部动作的发展成熟,他们可以伸手抓取图书,并通过咬、啃来“探索“书本了。

0岁的孩子就能阅读?我读书少你不要骗我!

在这个阶段,妈妈们应该正确对待宝宝的这几种“阅读行为”:

1.胡乱翻书

翻书,不仅仅是手运用物体技能的一种表现,它同时还需要视觉和动作的配合,表现了儿童的手眼动作协调能力。所以,宝宝的胡乱翻书并不“胡乱”,它一方面使宝宝渐渐熟悉图画书,另一方面,促进了宝宝小肌肉动作的发展和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

2.倒着拿书

儿童之所以出现这种倒着拿书和看书的行为是由于他们的视觉接受模式和成人的不同,如果您的孩子倒着拿书看,您不必过分惊奇,也不必急于给他纠正。只要他能够看得下去,而且还看得有滋有味,您又何必打扰他这种美好的享受呢?

3.吃书

对于小小孩来说,这真的再正常不过,他们把所有的东西都放在嘴里,绘本凭什么例外?

嘴巴就是他们探索世界的方式!所以,儿童啃书是儿童阅读能力发展的重要行为。

妈妈们可千万不要阻止小宝贝啃书哦,备好一些可以啃咬的布书,并定期清洗就好了!

4.撕书

有的家长会认为这是孩子不爱护书本的表现。但实际上,宝宝只是把撕书当作一种游戏,一种能够释放他的能量、给他带来快乐的游戏。

到10-12个月左右,宝宝目光能够聚焦于书上的图画,对书的兴趣开始转移到书的内容上,这时他们已经慢慢开始知道书与一般的玩具是不同的东西了。

但是宝宝看书时要求成人朗读或者陪伴。

这是宝宝依恋的一种行为表现,在这个时期,爸爸妈妈一定要给足陪伴,让宝宝爱上阅读。

另外家长与孩子共同阅读,不仅会增强与孩子之间的感情,密切亲子关系,而且,这种安全的依恋关系还会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促进孩子的认知发展。

到1岁左右,宝宝会开始注意发现书本上自己熟悉的细节了。

这一特点不仅不会影响他们对整个故事的理解,相反还会帮助他们从更多的渠道加深对故事的理解,扩大认知的范围。

父母们大可不必着急牵引孩子的思路按照既定的故事情节发展。不妨停下来,和宝宝一起欣赏欣赏、讨论讨论这些看似无用的小猫、小花们。说不定,您也会有新的发现呢!

随着宝宝逐渐长大,还会把故事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联系。

就在这反反复复地由书到生活,由生活到书的过程中,孩子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加深了,也逐渐能把书中的故事与现实生活分开了。

最后,注意哦,给宝宝阅读的时候,一定是“不强迫阅读”,饿了,生病了不阅读。

甚至保持每一次阅读的“意犹未尽”,才能让宝宝永远对阅读保持着渴望和兴趣。

并且在这个阶段,阅读只求输入,不求输出,时间最终一定会给你圆满的答案。

欢迎来到娘娘说,说养娃的科学和哲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