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能誇,一表揚就翹尾巴」這說法不對!

「孩子不能誇,一表揚就翹尾巴」這說法不對!

你或許聽過或者說過:

孩子不能誇,因為「一表揚,就翹尾巴」。比如,這次考得好表揚下,下次考得肯定差。而要是考得特別差,狠狠罵,成績就會不錯。

事實真的是這樣的嗎?

一表揚,就翹尾巴?

「孩子不能誇,一表揚就翹尾巴」這說法不對!

↑丹尼爾·卡尼曼(Daniel Kahneman),以心理學家的身份獲得200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丹尼爾·卡尼曼有一次給空軍培訓,提到真正培養人才的方式就是表揚。就是在對方做的對的時候,不斷肯定他。

這時候,底下一位軍官就說了,我有實際經驗證明,你說的不對。

我手底下的飛行員們,只要一表揚後,就會表現得很糟糕。相反的,表現差後狠狠罵,就會表現好了。所以,表揚沒有什麼作用。

於是,丹尼爾·卡尼曼回答到,你說的,我們身邊都經歷過。但是,你這樣認為就大錯特錯了。

一個人表現得好與不好,與你是否批評或者表揚他,最多是一個先後關係,而不是一個因果關係。

事實上,你罵他的時候,是他狀態特別不好的時候;而你表揚他的時候,是他狀態特別好的時候。

一個人總不可能永遠狀態特別不好,也不可能永遠狀態特別好,他的狀態總會不斷浮動,這叫回歸均值。

(均值迴歸,起初是金融學的一個重要概念。均值迴歸是指股票價格、房產價格等社會現象、自然現象(氣溫、降水),無論高於或低於價值中樞(或均值)都會以很高的概率向價值中樞迴歸的趨勢。)

軍官還是不服氣,丹尼爾就讓他叫一些飛行員來,讓他們每人打3次靶。然後發現,大部分的飛行員第一次打得特別準的,第二次就不會打的那麼準。第一次,打得特別不準,第二次就會扔得好一點。直到第三次,他們的狀態就會漸漸穩定起來。

所以,我們不應該把孩子的表現好差直接歸因為做父母是否表揚和批評,因為孩子總有狀態好和差的時候。

想想看,我們小時候,多冤枉~ 可別因為我們,讓孩子們再受一次委屈啊。

表揚孩子有什麼好處?

心理學家赫洛克曾作過一個實驗,他把被試的人員分成四個等組。

在四種不同誘因的情況下完成任務。第一組為表揚組,每次工作後予以表揚和鼓勵;第二組為受訓組,每次工作後嚴加訓斥;第三組為被忽視組,不予評價,只讓其靜聽其他兩組受表揚和挨批評;第四組為控制組,讓他們與前三組隔離,不予任何評價。結果工作成績是前三組均優於控制組,受表揚組和受訓斥組明顯優於忽視組,而受表揚組的成績不斷上升。

「孩子不能誇,一表揚就翹尾巴」這說法不對!

↑陶行知:近代史上最偉大的教育家,郭沫若把他跟孔子並稱

而我們的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深諳此道。

一天,陶行知校長看到一個平常愛搗蛋的學生用泥塊砸同學,當即斥止了他,並令他放學後到校長室裡去。

放學後,陶行知校長因為事務纏身趕到校長室已經放學多時,但他卻看到那名學生站在校長室門口,臉色沮喪地準備挨訓。

陶行知校長從頭到尾都沒有責罵他,而是對他做得好的地方進行了表揚並給了三塊糖:

1.你按時來到這裡,我卻遲到了,我要獎勵你第一顆糖。

2.當我不讓你再打人時,你立即就住手了,這說明你很尊重我,我要獎勵你第二顆糖。

3.我調查過了,你之所以用泥塊砸那些男生,是因為他們欺負女生。這說明你很正直善良,有跟壞人做鬥爭的勇氣,因此我要獎勵你第三顆糖!

最終,這名學生對陶行知先生的行為感動極了,併為自己做過的事情而後悔不已。

陶行知笑了,因為他的目的就是讓學生自己認識到錯誤的所在。於是,他隨即掏出第四塊糖,說:“為你正確地認識錯誤,我再獎給你一塊糖果,只可惜只有這一塊糖了,我的糖發完了,我看我們的談話也該完了吧!”

從此,這個學生不再與同學發生矛盾,學習成績也有了很大的進步。據說,在後來的工作中也取得了不菲的成績。

從陶行知先生的故事裡面,我們可以看到:

讚美可以幫助你走進對方的心,

滿足對方實現自我價值的需求

促使對方加強克服缺點的決心,

也能增進雙方的友誼。

為什麼不多表揚孩子呢?

如何正確表揚孩子?

「孩子不能誇,一表揚就翹尾巴」這說法不對!

第一,誇努力不誇聰明。

曾經,美國的研究人員就做過一個實驗。

他們先讓幼兒園的孩子們做一些簡單的題。然後,對一半的孩子說:“答對了8題,你們很聰明。”接著,對另一半的孩子說:“答對8題,你們很努力”。

接著,他們給這兩批孩子兩種任務選擇:一種是可能出一些差錯,但最終能學到新東西的任務;另一種是有把握做得非常好的。

結果2/3被誇聰明的孩子選擇容易完成的;被誇努力的孩子90%選擇了具有挑戰性的任務。

所以,不要簡單地把孩子的每一個進步都用「聰明」來定義。一方面,這會讓他們會變得“自負”而非“自信”;另一方面,他們會不想出現與聰明不相符的表現而拒絕挑戰困難。

第二,誇具體不誇全部。

對於“寶寶真棒”這樣的表揚,估計爸媽們都是輕車熟路的。在我們做爸媽的眼裡,孩子的每一個成長都是值得驚歎和讚美的——寶寶會笑了,寶寶會翻身了,寶寶會蹦了,寶寶會說話了…….

就是在這種不斷的驚喜中,我們都習慣地對孩子說“你真棒”。

但是,這樣隨意的誇獎,可能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消極影響:

一方面,孩子會因為希望從爸媽嘴裡得到肯定,而害怕失敗,經不起一點挫折。

另一方面,隨意誇獎會讓孩子困惑你為什麼誇獎他。特別是當孩子只是幫你端了次飯,做媽媽的你,就忍不住地誇孩子“你真棒”,這時候你不如直接告訴他,“謝謝你幫媽媽端飯,媽媽覺得很開心。”

有針對性的表揚會讓孩子理解,並且會知道今後從什麼方向努力。

第三,誇事實不夸人格。

“好孩子”、“好寶寶”這樣的誇獎,對於孩子來說是一種壓力。其他不用說,你就想當領導總是誇你是一個好員工,時間久了,你就會壓力很大。所以,你要誇孩子做的好的事情,而不是誇孩子的人格。

所以,誇獎不應該用“好寶寶”、“聰明”這種抓不著、夠不到的詞語,而是應該引導孩子在什麼方向、什麼事情上努力。

—寫在最後—

世界上最容易做也是最糟糕的事情之一,就是動不動給別人提意見,挑別人的毛病。即便是小小的孩子,也不願意被強迫和批評。不妨想想,我們在和孩子一起的歲月裡,給予了孩子多少鼓勵和讚美?又給予了多少批評和指責?諷刺的、批判的、挑剔的對待孩子的方式,是我們作為家長最忌諱的方式。

人是一種喜歡被別人愛、被別人理解的動物。心靈如玻璃般透明的孩子,更需要我們的呵護與賞識。對孩子來說,重要的是具有自信、自愛的精神,鼓勵的眼神,肯定的話語,像是自信的種子,播撒在孩子的心田。

「孩子不能誇,一表揚就翹尾巴」這說法不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