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岁的孔子,为什么不知道自己的父亲葬于何处?

孔子十七岁那年(公元前535年,周景王十年,鲁昭公七年),孔子的母亲颜征在去世了。母亲才三十多岁,就因操劳过度撒手人寰,这让三岁就丧父的孔子不禁悲痛万分。

17岁的孔子,为什么不知道自己的父亲葬于何处?

颜征在与幼年的孔子

用我们今天的目光来看,孔子的母亲颜征在无疑是一位敢于追求自己的幸福,而又勇于牺牲、有决断的女性。在她不足二十岁的少女时代,就毅然嫁给六十多岁的勇士叔梁纥,并敢于“野合”而生孔子,就是在今天,这也是一般女性连想都不敢想的事。不要说将一生托付给一位花甲之人需要非凡的勇气,单是顶住舆论的压力就显现出了一种无畏与坚强。颜征在更是一位有担当、有远见的母亲。当自己的丈夫在孔子只有三岁就撒手人世的时候,她果断决定搬家到鲁国国都曲阜,含辛茹苦,胼手胝足,让儿子从小就有了一个接受良好教育的环境。虽然这是两千五百多年前的事,但孔子母亲的崇高形象,仍然是感天动地。

17岁的孔子,为什么不知道自己的父亲葬于何处?

尼山致讫得孔子

十七岁的孔子,“十有五而志于学”,虽然家境并不宽裕,但在鲁国也是小有名气。对于孔子如何处理自己母亲的丧事,鲁国国都曲阜上上下下都在关注着这件事情。孔子会懂得礼仪并按照礼仪处理好母亲的丧事、不辱博学之名么?而大家最为关注的,还是这样一个曾经不畏世俗、顶着巨大的压力也要嫁给英雄并敢于与英雄野合的女人,能否与她的丈夫叔梁纥合葬呢?

年轻的孔子,并没有让极度的悲伤所击垮。他暗自发誓:一定要让辛苦一生的母亲与父亲合葬,也要为生前饱受非议的母亲正名。

但是当时,孔子并不知道埋葬父亲的具体位置。年轻的孔子没有惊惶失措,而是用严格周到的礼节为母亲举行了庄重的丧礼,然后将母亲暂时葬于曲阜城外一条名叫五父的大路旁边,就开始了寻访父亲墓地的行程。

17岁的孔子,为什么不知道自己的父亲葬于何处?

舞台剧《少年孔子》剧照

孔子所处的那个时代,人死了是不兴墓祭的,只是岁时在家中祭神祭祖;况且古人的坟墓既不封土又不种树,也就更增加了孔子寻找父亲墓地的难度。叔梁纥去世时,孔子只有三岁,所以根本就没有什么印象。而孔子的母亲竟然也不知道叔梁纥所葬之处,因为她虽然生下了一个健全的儿子,人们还是拒绝年轻的母亲参加叔梁纥的葬礼。这对孔子母亲来说,是一种莫大的屈辱,她生时无从告知儿子埋葬父亲的具体地点,当然也避讳谈论这个给她带来无尽伤痛的话题。而他的同父异母的哥哥姐姐,也没有人告诉他事情的真相;那些有头有脸的上层大夫们,又不屑于告诉他。他们之间,似乎达成了某种默契:用缄默来阻止孔子意愿的实现。也许,不让“野合”的女性与丈夫合葬,也是符合当时“礼”的规范吧?

17岁的孔子,为什么不知道自己的父亲葬于何处?

孔子父亲,力大无穷的叔梁纥

历经挫折,年轻的孔子毫不气馁,在他的心上,这位爱着丈夫又爱着儿子的女人,是最有资格与父亲合葬的。困难再大,也要继续寻找下去!

一个孤儿,为了母亲而寻找父亲墓址的举动,感动了大家,也逐渐在鲁国传扬开来。终于有一天,陬邑车夫挽父的母亲找到了孔子,说她知道叔梁纥所葬的位置。这位热心的母亲告诉孔子,她的儿子当年曾经参加了叔梁纥的葬礼。孔子当即泪流满面,一下子跪倒在车夫母亲的面前,一再叩谢。这位好心的车夫的母亲,叫来自己的儿子,一起领着已是孤儿的孔子,赶到“防”(曲阜东十三公里的防山),将叔梁纥所葬的位置,清清楚楚指给了他。

17岁的孔子,为什么不知道自己的父亲葬于何处?

孔子父亲叔梁纥与母亲颜征在合葬墓

年轻的孔子,终于将一生作难、却在盛年就离世的母亲,与十几年前去世的父亲合葬于防(现防山梁公林),实现了自己的心愿。并在此为父母筑造了高四尺的坟墓,开创了“墓而坟,夫妇合葬”的先河。

孔子的孝心与坚韧不拔的毅力,不由不叫我们叹服。孔子之所以为孔子,由此也可见一斑。有志者,事竞成,古如此,今亦如此!

17岁的孔子,为什么不知道自己的父亲葬于何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