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就喜歡加長,怎麼了?

跟一個見啥噴啥的車迷聊天,誠不如找頭牛一塊兒討論討論弗洛伊德。就比方說廣大中國消費者們喜聞樂見的加長吧,你還沒張嘴呢,什麼“不純粹”、“中國人就愛面子”、“破壞原車操控性和線條比例”等等字眼就噼裡啪啦地砸過來了。

中國人就喜歡加長,怎麼了?

不過本文不是來解析加長車的優勢與短板的,僅僅是想為廣大普通消費者鳴個不平。中國早已是世界第一大汽車市場了,2017年國內汽車銷量總額高達2376.44萬輛。面對如此龐大的消費群體,車廠有義務為中國人提供投其所好的汽車產品,而國人買車也應該有自己的喜好和要求。我們這兒就歡迎加長,怎麼了?

中國人就喜歡加長,怎麼了?

的確,世界上目前還沒有另一個國家的人在買車時如此看重加長這件事。甚至在英文搜索引擎裡鍵入“long wheelbase”,跳出的建議選項裡都會有“long wheelbase cars in China”這樣的詞句,可見加長這件事已經成了中國車市的標籤之一。這年頭的C級車,尤其豪華品牌的C級甚至B級車,在中國不多貢獻點軸距出來,那就等著完蛋吧。

中國人就喜歡加長,怎麼了?

曾有調查顯示,在中國,汽車後排座椅的利用率要明顯高於發達國家。並且在稅費方面,我國也沒有相關規定要求加長車要交更多的稅。在價格方面,同一款車的加長版並不比標準軸距版要貴多少,甚至還有不少短軸版比長軸要貴的例子。在車輛性能方面,哪個車廠也不會傻到加長個幾釐米就讓車開起來完全不一樣的地步,標軸3系和長軸3系,試問有幾個人能開出區別?

中國人就喜歡加長,怎麼了?

既然我的後排不是擺設,並且我也不用為大空間支付更多的費用,那麼我為什麼不讓坐在後排的家人、朋友、客戶,甚至自己坐得更舒適寬敞一點?何況哪個國家也沒要求本國公民必須為了交通而犧牲個人佔用的路面空間。

中國人就喜歡加長,怎麼了?

再說所謂的面子吧。中國雖然是世界第一汽車產銷大國,但汽車的人均保有量還遠不及發達國家的水平。曾有位網友評論說“中國目前還處於用車階段,遠遠沒到賞車階段”,我個人很贊同這句話。許多中國家庭只有一部車,還有更多的家庭沒有車,一輛車在中國人手裡,要承擔的任務往往真不止代步工具那麼簡單。

再說汽車這東西本身就帶有名片屬性,美國老百姓開了上百年的私家車,到現在不還是依然對梅賽德斯奔馳趨之若鶩。一個開法拉利的人和一個開五菱宏光的人站在一起,就算和尚都會認為前者的身份地位肯定高於後者。消費者花了自己的血汗錢,為自己臉上增點光,這有什麼過分的?鍵盤車神們有個蛋權利對人家指指點點?說自己不在乎面子的人,基本都是裝X犯,真那麼豁達怎麼不直接穿個草裙上街啊?

中國人就喜歡加長,怎麼了?

說到底,加長,是中國人特有的購車喜好。這種喜好是法規、觀念、市場競爭等多種因素共同催生出來的。任何一個成熟的汽車市場都有概念相似的特定喜好,只不過喜好的內容不盡相同罷了。

中國人就喜歡加長,怎麼了?

比方說日本吧。全世界都知道如今的日本人喜歡開“盒子車”——即那些方方正正的K-car和又窄又長的本土特供MPV們(如豐田Noah/Voxy、本田StepWGN)。至於理由,也沒什麼高明之處。日本道路狹窄,車子必須造得窄小一些才好開、方便。並且購買K-car,可以享受減免稅費等諸多利好政策,就像我國的新能源車一樣。同時,在日本的都市圈內,交通擁堵,停車不便,想買車,必須先有個私人車位證明才能買。而買K-car,就用不著受這一條款制約,不需要先弄個車位就能享受汽車的便利。有這麼多政策導向,老百姓不買就怪了。

中國人就喜歡加長,怎麼了?

再比如美國吧。大家都知道美國買車相對便宜,並且市場非常自由開放,想買啥車都行。然而常年佔據美國汽車銷量榜首的永遠是那麼幾個大皮卡。刨去一部分商業訂單,老百姓購買皮卡都是看中其強大的裝載及拖拽能力。美國大部分城市不大不小,多半家庭生活在城市圈以外的地方,這就意味著很多事情需要DIY,例如修房子、掃雪等,皮卡的裝載優勢便派上了用場。並且美國道路寬敞,油價也相對便宜,皮卡在這裡暢行無阻。能裝東西能走爛路,還能拖個遊艇全家出遊,皮卡的真正價值只有美國人能全額體驗到。

中國人就喜歡加長,怎麼了?

把K-car和皮卡放到其他國家使用會合適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F150走在東京,停車都是個噩夢。同樣,外國人不怎麼喜歡加長車,這完全不關中國人的事。加長對於我國消費者,就是個既有意義又有用的做法,真正尊重中國市場的車企也確實都在這麼做。當然,加長與否,每個人都有自己選擇的權利,所以一些品牌在國內同時投放一款車的標軸和長軸版,目的就是為了滿足不同人的需求。至於那些說加長就是垃圾的鍵盤車神們,別玩了,該寫作業了。

中國人就喜歡加長,怎麼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