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中,如何分析人物形象?

闪闪流萤

鉴赏古诗词,分析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基本方法有四种:

一.联系作者的个人境遇,分析人物形象

1. 抓住作者的生平经历,思想主张

高考诗词一般都注明作者,这些诗人或词人绝大多数都在课本当中出现过,是考生比较熟悉的,虽不是考查他们的代表作品,但是一般是接近主创风格的,这就为我们理解诗歌、把握人物形象提供了条件。

2. 抓住注解,把握诗词内容,了解背景

了解写作背景对把握人物形象有很重要的作用。命题者一般会在诗词的注释中交代或暗示写作背景。如:陆游的《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注释“沧州”: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这条注释就暗示此词是陆游晚年闲居三山是所作。那么,此时的陆游是否能独享这一份清闲?胡贼未灭,功业未成,满怀报国热情的陆游却是请缨无路,有志难伸,怎能不感慨万千,?领会了注释的提示作用,人物形象也就不难把握了。

二.联系诗词中的意象、典故等,分析人物形象

古诗词中的意象大多有相对固定的意义,如柳枝表分别、子规表思乡等,化用典故更是能表达作者的情怀。如:杜甫的《江汉》:“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诗中所写的意象有:“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典故有“老马识途”。“片云”、“孤月”写自己孤独漂泊之苦,“落日”、“秋风”,则比喻自己虽已暮年,壮心不已。尾联用“老马识途”的典故,表明自己还可以为国家效力,也包含了对朝廷的怨愤。总结: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漂泊异乡、孤苦无依、年老多病但仍然不忘报效国家的儒士形象。

三.抓住动作、外貌、神态、心理、语言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往往是通过其动作、外貌、神态、心理、语言表现出来的,分析人物形象就

要从这几方面入手。如:胡令能的《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诗中有关人物的外貌、动作、心理的词语有:“蓬头”、“侧坐”、“遥招手”、“怕鱼惊”。“蓬头”的外貌、“侧坐”的动作,表现了小孩的天真、可爱、机灵,“ 遥招手”、“怕鱼惊”的动作和心理体现出小孩的聪明。总结:这首诗刻画了一个可爱机灵、学钓鱼的山野孩子的形象。

四.分析形象,注意同一形象,不同作者,不同时代,赋予不同的情感

不同作者,不同时代,即使是相同的形象,寄寓的情感也不相同。如:陆游的《卜算 咏梅》,运用了托物言志、拟人、衬托等表现手法,借饱受摧残和打击的梅花形象,为我们塑造了一位至死也不会改变自己高贵品格和坚贞节操的词人形象。而毛泽东的《卜算子 咏梅》则借坚强不屈、斗志昂扬的梅花形象,为我们塑造了一位具有鲜明性格和高尚品格,在艰危之中奋不顾身,在成功之后乐于奉献的先行者和公仆的形象。

掌握这四种方法,会有助于我们在鉴赏古诗词时准确分析诗词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


王老师教育新视界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在古诗词鉴赏中,形象作为五大考点之一,向来深受命题者重视。

【五大考点:语言(炼字、赏句)、形象(人物形象、事物现象、景物形象)、艺术技巧(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手法)、思想内容、观点态度)

形象按类别,可以分为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

今天,穆老师就带着大家一起来聊一聊“人物形象”,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哦!

人物形象主要考查学生“鉴赏评价”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难度中等偏上,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一【人物形象分类】

人物形象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如下:

(1)抒情主人公形象(自我形象)

(2)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他人形象)二【人物形象分析方法】

(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a.人物背景

b.社会背景

c.创作背景

(2)正面描写,侧面烘托

a.外貌

b.动作

c.神态

d.语言

e.心理

(3)环境描写,特殊意象

(4)结合标题,关键语句

三【答题模式】

(1)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身份+性格)

(2)人物形象的基本特征(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3)人物形象的情感、态度、追求、理想······四【试题例举】

老规矩,穆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道相关试题,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哦!

五【古诗中常见的人物形象例举】

(1)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2)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3)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4)爱恨情长、迷惘惆怅的形象

(5)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6)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7)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8)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形象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学会了吗?加油哦!

希望穆老师的回答能够帮助到大家!(●'◡'●)


老穆说语文

如何分析人物形象,用一首最近很热的词来做说明。

清平调词三首

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 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 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 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 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 沉香亭北倚阑干。

这首词经过邓丽君录前小样,王菲补后半段在舞台上唱响,意境之深沉,着实令人赞叹。唐玄宗与杨贵妃在后花园赏花,李白在旁,即命他作词一首,能在现场即兴发挥,作出这等流芳千古的作品,当得诗仙之名。

我们来看这首词,全篇没有一处直接说杨玉环如何美丽,却让我们对杨玉环这个人物心驰神往。

我们从空间来鉴赏,他先把读者引入蟾宫阆苑;

我们从时间来鉴赏,他把读者引入楚襄王的阳台,汉成帝的宫廷;

我们现实环境来鉴赏,他点明唐宫中的沉香亭北。

诗笔不仅挥洒自如,而且相互钩带。将花与人浑融在一起写语语浓艳,字字流葩,觉春风满纸,花光满眼,人面迷离,不待什么刻画,而自然使人觉得这是牡丹,这是美人玉色,而不是别的。

总的来说,在古诗词中,当我们对人物进行鉴赏叼,从大环境,小环境,时间,空间,心理活动各方都进行综合,用心来鉴赏,细细品味,方能感受到那不一样的人生。


左娱右影

不啰嗦,干货来了,连续高三近十年的教学经验,告诉你,诗歌鉴赏中人物形象的分析。

第一,搞清楚是诗人形象还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在回答问题的时候,这一点是基础。

第二,搞清楚诗歌的题材,诗歌题材说到底,常见的不超过十种,其中涉及到人物形象分析的,有送别诗,羁旅思乡诗,怀古伤怀诗,边塞诗,思妇闺怨诗,托物言志诗等,弄清楚题材(可以根据诗人使用的意象,营造的意境,抒发的情感等方面来判断),基本人物形象就有迹可循了,这里不展开说了。

第三,要结合诗歌的背景,尤其要注意诗歌下面的注释。每个时代,都有这个时代的特色,举几个熟悉的例子——初唐,边塞诗,形象一般是积极向上,斗志昂扬的,所用意象也是比较积极的,意境是开阔的,像红旗招展,鼓声阵阵等;中晚唐时期的边塞诗,人物形象基本是哀怨愁苦的,是思乡怀人的,是对战争厌恶的;北宋闲适,南宋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对故土有强烈的收复之情,对朝廷有强烈的不满,等等。

最后,要有一定的答题技巧。比如,首先要明确人物身份,然后用一些规范的表述方式,如诗歌刻画了(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主人公形象)(即概括特点),通过什么事,描写了怎样的图景(即分析依据),表达了……情感(即指出形象的意义)。

补充一点,高考阅卷的时候,人物形象的特点概括是重中之重,中间分析部分,基本属于对相关诗句的复述,阅卷老师并不会苛求严格符合标准答案。此外还要看清是鉴赏人物形象,是分析人物形象,还是概括人物形象。结合分值,作出合适的解答。


鬼哭神嚎orz

个人经验: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不论是诗人自己,还是另有其人。鉴赏起来其实和文章中的人物形象鉴赏是异曲同工。只是诗歌限于篇幅不能详细刻画,只能精雕细节。

诗歌中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也不外乎语言、动作、情态、心理等。由于诗歌语言的极其凝练,这些手法都是以细节表现的。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就要抓住这些塑造人物形象的细节。



赏析过程应该包括内容、特色、效果、情感或作用等方面。具体来说就是:以内容为基础,先描述相关内容,再分析它的特色(主要看运用了什么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并指出它的效果,然后揭示其表达的情感或作用,最终由这四部分组成一个完整的答案。

附古诗中常见的人物形象有:不慕权贵、傲岸不羁的,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



杏坛花开

要想通过古诗词分析人物,诗词到底是言志?是抒情?是怀念?是叙事等还得结合作者当时所处的环境和目的,是反映人物喜怒哀乐的一种表现手法。

比如“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将诗人策马奔驰于春花烂漫的长安道上的得意情景,描绘得生动鲜明。

比如“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就将诗人寂寞孤独冷,借酒浇愁的复杂情感表现的淋漓尽致。

再比如“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景,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超俗的人生理想。


只见大施

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都不如小说中丰满,完整。但可以通过人物的神态,动作,以及心理变化,以及景物进行分析。

例如,李清照的《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是一个愁字了得!

这首词通过动作(寻寻觅觅),心理(很多),以及景物的描写。一个孤独,寂寞,内心凄苦,难奈光阴的孀居女人的形象,便活脱脱跃然纸上。








南风229050811

古诗词鉴赏中,我会根据其人写的诗词大意,或景质判断他的喜怒哀乐。比如李白的《月下独酌》,题本独酌,诗篇幻出三人,月影伴说,反复推勘,愈行其独。(月徘徊)引用曹植的诗,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月下独酌


一梦茶缘

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有两种,一是抒情主人公自己,比如杜甫《登高》中诗人的形象。二是作品中刻画的人物形象,比如《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的形象。

本人认为分析人物形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结合诗词内容,标题,注释等大致明确人物身份。

第二,通过分析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等以及有关反映人物志趣诗词句概括人物基本特征。

第三,理解诗歌环境描写对人物烘托作用,结合作者生平,时代背景和注释来评析人物形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