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奇,偉大的勇士與敢於前行的變革者

陸奇,偉大的勇士與敢於前行的變革者

在我們的族群當中,有一類人非常特殊。

他們身處高位時,你會覺得理所當然,在低潮時,你會覺得他們一定能捲土重來。大部分的成功依賴於時代造就,唯獨他們,似乎生來就帶著使命感,走上預設好的那一條路。

陸奇,無疑就是這類人中的佼佼者。

關於陸奇的使命感,我有個故事可說。

30年前,陸奇還是復旦的一名普通學子的時候,他給同學的臨別贈言中寫到:人類終將使電腦智能化且使其遠勝人腦。諸公不妨一效景潤,或許,這顆電腦科學皇冠上的明珠非君莫屬。

還在裡面非常理科男的,將其用公式表達了出來:

陸氏猜想:H1=》C HB(式中H:human;I:intellectualized;C:Computer;B:Brain)

碰巧這幾年AI大火,如若在我們有生之年真能看到人工智能超過人腦,陸奇的這段話估計同樣會被載入史冊。

而從這兒我們也能知道,這人三十年前就有這麼一股意氣風發的勁兒。

陸奇碩士畢業之後,留在了復旦任教,當時的導師是錢家驊教授。但還是很年輕就在國外期刊上發表了五篇論文,在校內挺受器重。

給復旦挑了一張好看的圖片

按照正常的劇本,這可能是一個標準的學霸變成頂級學者的過程。但要是真那樣,我這兒也就沒法兒為他吹逼了……

陸奇在復旦任教一年之後,人生就迎來了重大轉折。

那年的一個週末,剛好下雨,所以無法回家看望父母的陸奇就留在了學校。這時,卡耐基·梅隆大學教授 埃德蒙·克拉克(Edmund Clarke)剛好在復旦講課。

然後,他就剛好被一個朋友拉去聽這位教授的課【據說當時沒多少人聽他的課,就給個面子】,陸奇在課上

剛好向這位教授問了個問題。而就這樣簡單的交流,這位大名鼎鼎的圖靈獲獎者一聽——我靠,這人懂行啊。

這老頭還是圖靈獎獲得者

陸奇,偉大的勇士與敢於前行的變革者

教授回去就讀了一下陸奇的論文,一看不打緊,越看越牛逼,然後就跑去跟當時的復旦校長要人,併為陸奇提供赴美攻讀博士的獎學金。

但另一方面,復旦規定留校教師必須滿三年,才能出國留學,這個時候陸奇的導師剛好又出面了,剛好說服了當時的復旦校長……

所以你看,這一切的故事發展都看起來那麼嚴絲合縫——朋友幫忙,老師幫忙,陌生人幫忙,這些都算了好吧,連天氣都跑來幫了一忙。

雖說主要是陸奇實力強,但巧合巧到這種程度,牛頓棺材板都壓不住了好嗎。

陸奇隨後就到了CMU(即卡耐基·梅隆大學),然後在這個大學裡還有幾位華人師兄,後來都為陸奇提供的了極大的幫助。

一是李開復。是的,就是那個創新工廠創始人,兼投資界心靈雞湯博主的李開復。

知名人生導師 李開復先生

二是沈向陽,就是這人後來把陸奇從雅虎挖到微軟,把陸奇推向了“硅谷最有權勢華人”這一地位,並在陸奇手下當了不少年的兵。

這段故事是這樣的:

當年陸奇畢業的時候,人也像很多的畢業生一樣迷惑過,我們想的是:民工?白領?考研?

他想的是:回國?華爾街?硅谷?創業?

這個時候,李開復跟他說:去硅谷吧,找一家技術型公司。

然後陸奇就聽了大師兄的話,跑去了IBM。三年之後,陸奇跳槽到雅虎,李開復又和他說:雅虎的股價不會一直在這樣的水平上。它要麼會上揚5倍,要麼下挫5倍。

現在回過來看,發現老李的眼光還挺準的。雅虎雖然後來成了黃土,但這絲毫不耽誤陸奇在人生道路上越走越牛批。

陸奇,偉大的勇士與敢於前行的變革者

08年的時候,微軟收購雅虎未果,業務推進收到了重重阻力。事實上,微軟的那些年挺不好過的,谷歌Facebook這些新的高新企業在世紀之巔成立,多年間都以無可匹敵的勢頭高歌猛進。

微軟就有點死氣沉沉的,股價從00年開始就一直停在20美元到40美元之間。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沒有我陸爺之微軟十年

而當時的微軟沒能拿下雅虎,卻在機緣巧合之下收穫了陸奇。這裡面陸奇在CMU的師兄沈向陽就幫了不少忙。

而即使陸奇離開之後,鮑爾默依然將陸奇稱之為對微軟影響最大的五人之一。這對於在微軟任職不到十年的他,算的上很大的殊榮,但陸奇還是擔得起的。雷軍由此也說過:陸奇是華人驕傲。這個我覺得也擔得起。

其次關於陸奇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狂的本質,其實知乎上多有討論。

這兩人加起來還沒我一人的睡覺時間多

“人生就是一場不停地、無情地戰鬥”這是陸奇喜歡的的一句話。【語出小說《約翰-克里斯多夫》】

陸奇本人是個工作狂,一天只睡三四個小時,在圈內不是逸聞,而是人所共知的事實。另一方面,一般大公司都會遇到流程複雜,體制僵化的問題。陸奇天生具備這種反體制的氣質,不管國內級別多小的員工給他發郵件,他都一定會認真對待。

微軟雲在國內市場的發展,就是通過他在中國負責人這種跨級別的交流最終完成的。

同時他還將自己的戰鬥精神注入了微軟。先帶著bing搜索,從美國市場份額的8%上升到14年的18.6%。然後一手推進微軟雲(Microsoft Azure)的發展,後來推動office365走向開放。

這場上海的發佈會才讓很多人開始知道他

而且,陸奇三十年前提出的“陸式猜想”:機器智能終將超過人類智能。似乎已經來到了這一個節點。如果人真有使命一說的話,我願相信,人工智能會是他最終的使命歸途。

我也相信在這個時候他不會走出人工智能這個圈子,而是會繼續無情地,不停地戰鬥下去。

而我……也期待他的下一場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