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奇,伟大的勇士与敢于前行的变革者

陆奇,伟大的勇士与敢于前行的变革者

在我们的族群当中,有一类人非常特殊。

他们身处高位时,你会觉得理所当然,在低潮时,你会觉得他们一定能卷土重来。大部分的成功依赖于时代造就,唯独他们,似乎生来就带着使命感,走上预设好的那一条路。

陆奇,无疑就是这类人中的佼佼者。

关于陆奇的使命感,我有个故事可说。

30年前,陆奇还是复旦的一名普通学子的时候,他给同学的临别赠言中写到:人类终将使电脑智能化且使其远胜人脑。诸公不妨一效景润,或许,这颗电脑科学皇冠上的明珠非君莫属。

还在里面非常理科男的,将其用公式表达了出来:

陆氏猜想:H1=》C HB(式中H:human;I:intellectualized;C:Computer;B:Brain)

碰巧这几年AI大火,如若在我们有生之年真能看到人工智能超过人脑,陆奇的这段话估计同样会被载入史册。

而从这儿我们也能知道,这人三十年前就有这么一股意气风发的劲儿。

陆奇硕士毕业之后,留在了复旦任教,当时的导师是钱家骅教授。但还是很年轻就在国外期刊上发表了五篇论文,在校内挺受器重。

给复旦挑了一张好看的图片

按照正常的剧本,这可能是一个标准的学霸变成顶级学者的过程。但要是真那样,我这儿也就没法儿为他吹逼了……

陆奇在复旦任教一年之后,人生就迎来了重大转折。

那年的一个周末,刚好下雨,所以无法回家看望父母的陆奇就留在了学校。这时,卡耐基·梅隆大学教授 埃德蒙·克拉克(Edmund Clarke)刚好在复旦讲课。

然后,他就刚好被一个朋友拉去听这位教授的课【据说当时没多少人听他的课,就给个面子】,陆奇在课上

刚好向这位教授问了个问题。而就这样简单的交流,这位大名鼎鼎的图灵获奖者一听——我靠,这人懂行啊。

这老头还是图灵奖获得者

陆奇,伟大的勇士与敢于前行的变革者

教授回去就读了一下陆奇的论文,一看不打紧,越看越牛逼,然后就跑去跟当时的复旦校长要人,并为陆奇提供赴美攻读博士的奖学金。

但另一方面,复旦规定留校教师必须满三年,才能出国留学,这个时候陆奇的导师刚好又出面了,刚好说服了当时的复旦校长……

所以你看,这一切的故事发展都看起来那么严丝合缝——朋友帮忙,老师帮忙,陌生人帮忙,这些都算了好吧,连天气都跑来帮了一忙。

虽说主要是陆奇实力强,但巧合巧到这种程度,牛顿棺材板都压不住了好吗。

陆奇随后就到了CMU(即卡耐基·梅隆大学),然后在这个大学里还有几位华人师兄,后来都为陆奇提供的了极大的帮助。

一是李开复。是的,就是那个创新工厂创始人,兼投资界心灵鸡汤博主的李开复。

知名人生导师 李开复先生

二是沈向阳,就是这人后来把陆奇从雅虎挖到微软,把陆奇推向了“硅谷最有权势华人”这一地位,并在陆奇手下当了不少年的兵。

这段故事是这样的:

当年陆奇毕业的时候,人也像很多的毕业生一样迷惑过,我们想的是:民工?白领?考研?

他想的是:回国?华尔街?硅谷?创业?

这个时候,李开复跟他说:去硅谷吧,找一家技术型公司。

然后陆奇就听了大师兄的话,跑去了IBM。三年之后,陆奇跳槽到雅虎,李开复又和他说:雅虎的股价不会一直在这样的水平上。它要么会上扬5倍,要么下挫5倍。

现在回过来看,发现老李的眼光还挺准的。雅虎虽然后来成了黄土,但这丝毫不耽误陆奇在人生道路上越走越牛批。

陆奇,伟大的勇士与敢于前行的变革者

08年的时候,微软收购雅虎未果,业务推进收到了重重阻力。事实上,微软的那些年挺不好过的,谷歌Facebook这些新的高新企业在世纪之巅成立,多年间都以无可匹敌的势头高歌猛进。

微软就有点死气沉沉的,股价从00年开始就一直停在20美元到40美元之间。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没有我陆爷之微软十年

而当时的微软没能拿下雅虎,却在机缘巧合之下收获了陆奇。这里面陆奇在CMU的师兄沈向阳就帮了不少忙。

而即使陆奇离开之后,鲍尔默依然将陆奇称之为对微软影响最大的五人之一。这对于在微软任职不到十年的他,算的上很大的殊荣,但陆奇还是担得起的。雷军由此也说过:陆奇是华人骄傲。这个我觉得也担得起。

其次关于陆奇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狂的本质,其实知乎上多有讨论。

这两人加起来还没我一人的睡觉时间多

“人生就是一场不停地、无情地战斗”这是陆奇喜欢的的一句话。【语出小说《约翰-克里斯多夫》】

陆奇本人是个工作狂,一天只睡三四个小时,在圈内不是逸闻,而是人所共知的事实。另一方面,一般大公司都会遇到流程复杂,体制僵化的问题。陆奇天生具备这种反体制的气质,不管国内级别多小的员工给他发邮件,他都一定会认真对待。

微软云在国内市场的发展,就是通过他在中国负责人这种跨级别的交流最终完成的。

同时他还将自己的战斗精神注入了微软。先带着bing搜索,从美国市场份额的8%上升到14年的18.6%。然后一手推进微软云(Microsoft Azure)的发展,后来推动office365走向开放。

这场上海的发布会才让很多人开始知道他

而且,陆奇三十年前提出的“陆式猜想”:机器智能终将超过人类智能。似乎已经来到了这一个节点。如果人真有使命一说的话,我愿相信,人工智能会是他最终的使命归途。

我也相信在这个时候他不会走出人工智能这个圈子,而是会继续无情地,不停地战斗下去。

而我……也期待他的下一场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