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裡的“水滸”究竟是什麼意思?

丞墉

其實單從字面上看這兩個字的意思就是“水邊”,還有從《水滸傳》中的整體描寫來說“水泊梁山”又有水中的山的意思。



但是“水滸”這兩個字卻是有出處的,《詩經·大雅·緜》中有這麼幾句話:古公亶父,來朝走馬,率西水滸,至於岐下。在這句話裡面“水滸”指的是供周部族居住發展的周原,因此“水滸”又有“安身之地”的意思。


知道了這個意思,那就可以明白施耐庵為什麼給這部著作起這麼個名字了,就是說水泊梁山是一百單八將安身立命的地方。


人已醉夢難醒

水滸傳作為四大名著之一,對我國文學史是有重大的意義的,但是水滸傳為什麼要取名水滸呢?水滸傳不是講的一幫人起義、替天行道的故事嗎?不應該取個響亮點的名字嗎?其實呢,水滸傳的取名是有考究的,至於有什麼奧妙,往下看便知。



第一,水滸二字說明全書故事的發生地點。我們都知道水滸傳發生地點在梁山,而梁山前就是一片湖泊,所以取名水滸點明瞭全書故事的主要發生地。
第二,

作者在取名字時是採用典故為書取的名。水滸二字最早出現在詩經中,在詩經中是這樣說的:“古公檀父,來朝走馬,率西水滸,至於岐下”,這個典故記載的是古公亶父的率領周部族歷經艱險,遷徙到了周原(今陝西省寶雞市)。周部族在這裡基本擺脫了戎狄的侵擾,開始發展壯大,最終建立了歷史上影響深遠的周朝。”而後人們就將“水滸”引申為“出路”、“安身之所”等含義,全書講述又是一大群有志之士雖心有抱負,但是卻遭遇朝廷官員的欺壓,生活沒有出路,而聚集梁山、共舉起義的大旗就好像是在為自己尋求出路一樣,所以取名水滸就是暗示著梁山英雄的命運。

還有其實水滸不是作者自己取的,作者給書取的名字叫做《江湖豪客傳》,但是施耐庵自己都覺得名字不好,於是施耐庵的學生羅貫中就取了水滸的名字,而作者也覺得這個名字好,於是就改名為水滸傳了。


坦然於心619

這個問題有點意思,我試著回答一下吧。

“水滸”一詞最早見於《詩經·大雅》:“古公亶父,來朝走馬,率西水滸,至於旗下,愛及姜女,聿來胥宇。”

意思是說:姬太王(姬亶,周文王的祖父)清晨騎馬奔馳,沿著西邊水濱,到了岐山腳下,帶著寵妃姜氏女,來勘察可建宮室的地方。

而其中的水滸,也就是指水邊的意思。

我認為,施耐庵起這個名字,是很有寓意的,比如水邊可以用很多詞來形容:水泊、大水、山水等。

但是他用了水滸,而且還是以這個來命名,就有些耐人尋味了。

據說,施耐庵本意是起名《江湖豪客傳》的,但是覺得書名不太好,經過羅貫中建議,換成了《水滸傳》。

但是這個是據說,沒有什麼根據的,也不過多研究。

我認為,“水滸”正是採用了詩經裡的“水滸”,詩經裡周朝的祖先,將家族遷徙到岐山腳下,開創了周朝。

而梁山泊一百零八將聚集水泊梁山,開始也是準備在此開支散葉的(少數如宋江這等還沒上梁山就想以後招安的人不算)。

但是有些可惜的是,雖然寓意都差不多,但是目的不同,一個是想要開創王朝,一個 想要附庸王朝,所以結局也就不同。

除此之外,我也想不通,施耐庵起這個名字還有什麼寓意了,也可能是施耐庵隨便取的,就是水邊發生的故事而已,沒什麼特殊,我們都過度解讀了。


戲曲說


水滸有“在水邊”的意思,也含在野的意思。

“滸”,在《說文解字》中寫作“汻”,徐鉉校曰“今作滸”,可見二者為古今字。

“汻,水厓也。”白話來說,就是水邊。 所以水滸後引申為民間、在野,今天也有山寨的意味。 而且“水滸”一詞也是有出處的。《詩經·大雅·綿》:“自土(杜)、沮、漆”、"古公檀父,來朝走馬,率西水滸,至於岐下。"意思是從杜水來到漆水以後,周部族的祖先古公檀父一大早趕著馬,率領族人沿著這條西來的河水之岸,走到岐山腳下。 這裡面水滸中的“水”不是指梁山泊,更不是東平湖,而是現在陝西省岐山縣北邊的漆水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