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專家談特色小鎮建設:需釐清人地關係、打破“千鎮一面”

多位專家談特色小鎮建設:需釐清人地關係、打破“千鎮一面”

“在特色小鎮建設中,堅決要把GDP這條拿掉。”5月13日,中國經濟改革研究基金會理事長宋曉梧在2018網易經濟學家年會·哀牢山論壇上表示。

自特色小鎮2014年在杭州被首次提及後,這種在塊狀經濟和縣域經濟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創新經濟模式在全國被廣泛推廣。幾年時間裡,特色小鎮在迅猛發展的同時也出現了概念不清、定位不準、急於求成、盲目發展以及市場化不足等問題。到底什麼樣的小鎮才是真正的特色小鎮?特色小鎮目前的瓶頸到底又在哪?

特色小鎮建設並非城鎮建設 撇不開農村農民

“特色小鎮應該和當地的地理、人文、歷史等特色相結合,和農村的小鎮更密切。”宋曉梧表示,完全撇開農村就不是特色小鎮了,而是城鎮建設。對於通過引進燃料電池、機器人、互聯網+而成為“特色小鎮”的做法,宋曉梧持懷疑態度,“那就是發展工業,搞工業園區。”他說。

針對特色小鎮建設中出現的概念不清等問題,四部委於2017年12月就出臺了《關於規範推進特色小鎮和特色小城鎮建設的若干意見》,其中指出:特色小鎮是在幾平方公里土地上集聚特色產業、生產生活生態空間相融合、不同於行政建制鎮和產業園區的創新創業平臺。對此,中國區域經濟學會秘書長陳耀表示,《意見》明確指出小鎮和與特色小鎮的區別,因此建設特色小鎮要從它本身規定的含義上思考,避免走彎路。

“特色小鎮最終是鎮。“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城鄉建設經濟系主任陳淮也指出,他同時強調發展特色小鎮一定要讓當地農民實實在在受益,而不是讓其從事低端崗位工作。發展特色小鎮,除了要給當地農民就業機會,還要給予補償,比如養老的權益、子孫後代穩定的權益等。“我們要解決幾億農民真正城市中定居落戶的問題,解決全中國的老百姓分享我們改革發展的成果,我們要解決中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陳淮指出。

建設特色小鎮的首要問題:釐清農民與土地的關係

特色小鎮離不開農村建設,而釐清人與地的關係,則始終是農村改革的核心。

陳淮表示,由於沒有能夠對農民和土地要素的關係給出一個清晰的解釋,所以到了特色小鎮的建設上,問題就出現了。“讓農民的產權實現權益化,特色小鎮才能自然而然形成一個發展途徑。”陳淮認為。

“如果不能夠做到農村土地的所有權、承包權和經營權的合理確權和土地合理的扭轉,特色小鎮很難建。” 宋曉梧也指出,只有土地確權真正落實以後,特色小鎮在建設中才能既實現合理地扭轉土地,又保證農村的財產權益。同時,宋曉梧表示,要建立健全資本審查、項目審核和風險保障金的制度,土地承包風險防範也需要注意。

當下,三權分置進農村正在推進中,完善三權分置制度是推進土地有序流轉的基礎和保證。 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權分置”制度。這一論述為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指明瞭方向,對於特色小鎮建設而言也同樣意義重大。

打破千鎮一面:特色小鎮建設的關鍵在於“特色”

數據顯示,截止2018年2月,全國兩批特色小鎮試點403個,加上各地方創建的省級特色小鎮,數量超過2000多個。盲目跟風成為特色小鎮建設道路上的又一“攔路虎“,“千鎮一面”的瓶頸亟待突破。

“特色小鎮的創新發展不能簡單重複,一定要有卓爾不群的地方,一定要定製化,一定要在進行充分的調查後,把區域裡的資源稟賦綜合起來。” 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賈康指出。

宋曉梧也表示,特色小鎮的建設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與此同時,在挖掘地理人文特色方面,要實事求是,不要弄虛作假,比如某某地方自稱為豬八戒招親的地方,以此為特色招攬遊客,這是站不住腳的。

“現在的特色小鎮有幾個問題,比如當旅遊業幹,開發商擠出一個詞說是旅遊地產……還有生產性的小鎮也是一樣。”針對特色小鎮的“特色”問題,陳淮指出。

此外,陳淮強調,千萬別把特色小鎮的發展質量、規模、速度寄託在政府頭上。“我相信所有的奇蹟都是市場創造的,哪個地方做得好,不是因為政府做得好,而是因為政府管的少了,束縛放開了,就做好了。” 陳淮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