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张垣」攻克崇礼县城战斗(三)

「烽火张垣」攻克崇礼县城战斗(三)

烽 火 张 垣

张家口地处太行山、燕山和阴山山脉交汇处,是华北平原与蒙古高原交界之地,是连接蒙古高原地区与中原的唯一要塞,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张家口这座城市重要的经济、军事、文化地位。翻开张家口这座城市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战争史,一处处声名远扬的昔日战场,一座座阅尽沧桑的要塞故垒,一段段气若长虹的长城古垣,诉说着从上古民族融合到解放战争最后决战期间50多场著名的战事,承载着历代前贤、爱国将领、仁人志士的丰功伟绩。不忘记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张垣方志按公元纪年梳理了曾在张家口地区发生的重要战事以及相关内容,以飨读者。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在张家口这块兵家必争之地发生了许多重要战役和事件。今天张垣方志向大家推送攻克崇礼县城战斗,欢迎您在文章后与我们互动留言。

「烽火张垣」攻克崇礼县城战斗(三)

攻克崇礼县城战斗

攻城时间到了。刘子明在日本首席指导官酒醉之时,将其手枪偷走,走向炮楼点燃一支香烟,转圈发出信号。田芳带人控制的大门立即打开。刘尚斌控制了四个炮楼和电话。李荣贵控制了特务队。还有一人观察动静,以防不测。路生兆将顶门石移开,迅速打开东大门,并用机枪对准宿舍大门,攻城部队一拥而进。朱玉山带一个班冲进日本首席指导官渡边及特务队宿舍。在敌酒醉未醒时,渡边已被捆绑,关山、小岛、木村企图抵抗,两名被击毙,一名逃跑。

攻城部队分三路冲入伪县公署、伪警察大队营房,伪军、特务们有的正在睡梦中,慌忙起来惊魂未定即当了俘虏。有的还责怪别人开玩笑,听到枪声、喊杀声才信以为真。

「烽火张垣」攻克崇礼县城战斗(三)

攻克崇礼县城战斗

紧靠县公署后面的北山制高点,有敌一个大碉堡,内有伪军50名左右,中队长于福和指挥,拥有一挺重机枪,两挺轻机枪和30多支步枪。他们发现山下情况不大对头,但电话不通,搞不清楚状况,不敢出来。攻城部队为争取时间趁黑夜转运缴获物资,防其干扰或情况突变,暂时没有对它发动攻击。第二天天亮,开始对其进行包围,争取于福和率队投降。于假意派人打白旗出来谈判,要求攻城部队暂时停火,待他们内部统一认识后于翌晨出降。显然是妄图拖延时间,等待援军。于是,以10团1连为主攻部队,由团副参谋长周德礼和连长李占远率领,于下午3时半发起进攻。战斗进行得很激烈,战士们十分英勇,黄昏时分,北山阵地全部被攻占。7月1日,夺取崇礼县城。这次战斗,俘虏日伪200多人,缴获步枪300余支,轻重机枪各一挺,电台两部,卡车1辆,子弹数万发,伪币114万元,以及大量的粮食、棉花和布匹。攻城部队伤亡20余人。

「烽火张垣」攻克崇礼县城战斗(三)

攻克崇礼县城战斗

部队进城后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对城内百姓、工商业者秋毫无犯,崇礼县是个天主教区,教民甚多,抗日政府认真执行了中国共产党的宗教政策,并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得到了良好的反映。当时留在县城教堂中的法国主教为感谢八路军对教堂和所谓圣职人员的保护,还特意宴请了当时八路军进入城内的有关领导人。此战是平北军分区第一次采取军事行动攻占的一座县城。也是八路军指战员模范执行党的城市政策的一次检验,从而以实际行动在沦陷区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政治影响。

第二天,根据人民的强烈要求,将伪警察署长刘振东、巡官苏茂青、警长石旺、季永全、宪兵特务队长宋子玉等十名罪大恶极的铁汗汉奸公审后处决。第三天,张家口日伪军急速派兵赶来增援时,攻城部队早已撤走。1945年7月,《晋察冀日报》二版头条,发表了刘道生以“纪念‘七一’长城大捷”为题的文章,报道了八路军解放崇礼县城的消息。

(文章摘选自《张家口军事志》《崇礼县志》《张家口地方史》资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