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偷走”了孩子的学习兴趣

谁“偷走”了孩子的学习兴趣

近日下乡,与教师交流,反映出一个最让教师困惑的问题,学生不做作业。按理说学生做适当的家庭作业,对巩固知识、检测学习效果必不可少,也是教学重要的一个环节。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上课不专心、思考不积极,不喜欢做作业,作业真的成了负担。对于学习的态度很让教师揪心,作业不做,教师催的急了,要么就择机去抄同学的,要么借助手机抄网上的,对学习没有兴趣,缺乏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态,教师百思不得其解,学生不乐意学习,是谁偷走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呢?这个问题很值得我们反思。

首先,是作业本身问题。作业量过大,学生在规定时间不能完成,为完成作业投机取巧。这也是我们当前谈到减负谈的最多的问题,对于作业,我们还是回到一些基础性的问题。譬如,作业是什么?作业问题是什么?造成问题的原因有哪些?“作业是教师依据一定的目的而设计,学生利用非教学时间完成的学习活动。”很多时候,教师是希望学生通过作业对课堂所学进行必要的梳理与巩固;建立起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培养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科学自律、合理分配时间的习惯;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探究意识。之所以不受欢迎,往往是因为量多且质不足,沦为反复操练、无聊乏味的“体力劳动”。这些使学生抵触作业,但为完成任务不得不被动抄写,不得不为之。作业量大压制了学生学习时间,思维时间。

谁“偷走”了孩子的学习兴趣

其次,学生学习问题。因为对所学知识不理解、不掌握,没有办法完成,作业成了包袱,学生不会做,久而久之倒养成了不做作业的习惯或者抄作业的习惯。对学习没有兴趣,应付差事。

第三,学生的学习力不强是深层次原因,长久的积累,学生已经成为一种浅思维状态,遇到问题不愿意深度思考,面对问题是一种混沌状态。主要是平时缺少思维层次的训练,这一问题可能是在小学阶段就造成的,由于不重视学生思考力的训练,依靠简单记忆学习,随着知识逻辑性增强,记忆已不能掌握新知识,这时候学生会感到不能理解、概念模糊,逐渐会失去学习兴趣。

还有教师教学问题,课堂的思维训练少,提问简单,甚至不需要思考,课堂无激情,缺乏思维的空间,造成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总之,孩子不喜欢做作业,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关键还是学生思考力的问题,一定要在学生平时的学习中逐步培养。

谁“偷走”了孩子的学习兴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