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房子比现在好买?我们熟悉的大文豪三妻四妾也只能租房啊!

“你知道男人什么时候会变吗?”

“当然是有了钱的时候!”

“错,是买了房的时候。”

额,我竟然无法反驳!一想到漫漫人生之路,需要半生的时间还房贷,估计怎么着也高兴不起来了,能不变吗!

古代的房子比现在好买?我们熟悉的大文豪三妻四妾也只能租房啊!

其实,中国人对房子的执着还真不是现代社会才出现的。我们熟知的古代那些响当当的大人物,也被房子问题折腾得够呛,用一句话概况就是:现在是普通人买不起房,古人都是当官的买不起房。

在唐全盛的玄宗时期,朝廷拍卖国有房产的碑文拓片上记录:一座拥有房屋39间、占地2.9亩的大别墅,拍卖成交价只有138贯,折合13.8万文。

当时洛阳斗米(约10斤)10文,唐玄宗年间1文铜钱的购买力相当于人民币3块钱,13.8万文就相当于40万元,也就是说,只花40万元,就能在一线城市买一栋大别墅。

但是,你还真别以为这个有多容易,唐朝那些大文豪们因为房子都要哭了!

白乐天,也不易

耳熟能详的白居易,作为唐朝混的比较不错的诗人,你以为他动动手指就能买房吗?NO!!白居易也有过长达18年的租房经历!

话说白居易出生于一个“世敦儒业”的中小官僚家庭,起点还是不错的。从贞元十六年(800)中进士进入体制,虽然仕途之路略有坎坷,也被罢过官,写下“江州司马青衫湿”,但总体还是不错的。他在入职两年后,果断租了离市中心一百多里稍大的房子,把母亲和弟弟接了过来,从此就开始了漫长的租房史,直到他50岁,才在长安买了套房子(唐朝买房需付全款),这距离他参加工作整整十八年!

古代的房子比现在好买?我们熟悉的大文豪三妻四妾也只能租房啊!

所以我们的大诗人在《卜居》中不无感叹的说:“游宦京都二十春,贫中无处可安贫。长羡蜗牛犹有舍,不如硕鼠解藏身。”唉,在京城漂了20年,连蜗牛都不如。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当初学《陋室铭》的时候,一度被“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唬得一愣一愣的,后来知道了其中的一波三折,也是对刘大诗人佩服得五体投地啊!

话说五十多岁的刘禹锡被贬安徽,按规定,应住衙门内三间三厅之房。但是,和州的知县是个小人,便横加刁难。先是安排他住在城南门,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没有埋怨,反而还撰写了一副对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古代的房子比现在好买?我们熟悉的大文豪三妻四妾也只能租房啊!

这个举动可气坏了知县,于是知县将刘禹锡的住所由城南门调到城北,并把房屋从三间缩小到一间半。新宅临河,杨柳依依,刘禹锡触景生情,又写了一副对联:“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知县见他仍然悠然自得,又把他的住房再度调到城中,而且只给他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半年时间,刘禹锡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搬进了家喻户晓的陋室。反倒成就了刘禹锡“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千古名篇。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房子

欧阳修在宋代可是一位响当当的大人物的,他依靠自己文坛领袖的地位,提拔了许多有才干的文人。他25岁就参加工作,当过好几任知州,他却一直带着寡母和妻儿借住在衙门大院里,还租住过非常破旧的民房。

这种窘迫的居住状态,一直持续到他42岁那年在阜阳买房置地才告结束,算了算,欧阳修是在他为官17年后才拥有了自己的首套房。

一生的积蓄,终于买了房

三苏不管在当时还是现代,都是享有盛名的,但是他们也还真是穷困潦倒,一提起房子,也是一把鼻涕一把泪啊!

首先是任性的东坡居士,话说苏东坡26岁便正式成为一名公务员,月俸4500钱,后来还当上了水部员外郎,相当于副市级。那个时候他的工资是不少的,只是善良的东坡既要为亲爹苏洵还房贷,又想着赈灾做慈善,也就没有为自己买房子。

古代的房子比现在好买?我们熟悉的大文豪三妻四妾也只能租房啊!

可是后来仕途不顺,一再被贬,往往一个地方还没待热,又被贬到更荒凉的地方了,所以老了想安置下来时,不断下滑的薪水已经买不起房了。就连儿子要结婚,也只好借一位好友的房子办喜事。终于苏轼50岁那年从弟弟苏辙那里借了三千贯才在江苏常州买了首套房,前后花了二十多年时间。

苏轼的弟弟苏辙比自己宁折不弯的哥哥更会做官一点,但是买房之路还是很崎岖的。他曾在诗中自嘲:“我生发半白,四海无尺椽”,“我老未有宅,诸子以为言”。

直到苏辙回河南许昌定居后,狠狠心拿出攒了大半生的工资,又卖掉一批藏书。而后花了几年时间,陆续买下“卞氏宅”、“东邻园”、“南园竹”,又改建、扩建,置了一处百余间的大院落,安顿下全家老小。这就是传说中的倾家荡产买房啊,不过也算完成了自己的心愿。

倒插门女婿也买了房

话说明朝房价与唐宋相比虽不算高,但是也不便宜。当时小户型房子,需要三四千两银子。一个从七品芝麻官如果不吃不喝,也需要十年才能攒够房钱。

写下《四声猿》的著名文学家、戏曲家徐渭,也是标准的房奴。他的一生可谓是穷困潦倒,从20岁成家,到40多岁写《镇海楼记》,当中20多年的时光,他都没有一个固定的、属于他自己的住所。

当倒插门女婿的时候,他住岳父家的房子;不当倒插门女婿的时候,在外面租房。绍兴的胡同,杭州的寺院,都曾有他租房的记录。

公元1561年,胡宗宪在杭州建成大型景观建筑镇海楼。他写了一篇《镇海楼记》,胡宗宪读了大喜,拿出220两银子作为稿酬给他。于是徐渭拿着这些银子,在绍兴城区东南郊买了一套二手别墅。

靠自己的才华买房,总不会有人说他了吧。

古代的房子比现在好买?我们熟悉的大文豪三妻四妾也只能租房啊!

所以说,古往今来,买房,都是一个谈其色变的话题啊,谁还没有点辛酸泪呢?看完古人买房的辛酸史,你心里有没有好受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