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弘時重蹈“奪嫡”覆轍,又是誰提醒了雍正帝?

居源月穎

提醒來自於各位眾人,提醒的方式不同而已。



一、張廷玉的沉默

做為兩朝老臣,科考弊案自己的弟弟張廷璐深涉其中,但憑最簡單的邏輯,張廷璐就為了那幾個錢財把自己置身於險地,可能嗎?而且是首犯。張廷璐哪裡來的這麼大能量和麵子?

案件截止到張廷璐,不再深查。做為康熙的託孤重臣,他曾當面與八王、九王、十王針鋒相對,而面無懼色。他完全有理由要求雍正繼續徹查下去,揪出幕後之人。



但他沒有,沉默隱忍了。這已經充分說明了幕後之人絕不簡單,必與當今皇帝息息相關。這個人是誰?細想想,不難發現:八爺瞧不起那點小錢,十三爺沒有那麼下作,弘曆沒有那個動機,弘晝沒有那個膽氣。

二、弘晝的遮掩

議政王逼宮,豐臺大營和西山銳健營防務被奪。之前,雍正派弘時和弘晝陪同老八一起去視察,正是要起到監督作用,居然還能發生這樣的事。沒有聖旨和令箭的情況下,兵權如何能被裭奪?皇子必然起了重要作用。



雍正朝堂上,雍正回頭怒斥弘晝,弘晝心裡明白,但不敢說,吱吱唔唔,語無倫次。

後來,雍正又把弘晝召來,專門問他那次在豐臺大營中,弘時是說了些什麼,弘晝囉哩囉嗦半天,說忘記了。雍正心裡也基本上有數了。

三、弘曆的隱忍

弘曆遇刺,到京後,卻不願雍正繼續深查下去。是誰能讓弘曆嚥下如此一口惡氣呢?



弘曆很機敏,也很有膽魄,視察途中,殺伐決斷,雷厲風行,毫不手軟。能讓他隱忍不發,如果不是牽扯到難以下手的人,他豈能如此忍氣吞聲。其實,按現在的朝局,指向性已經很清楚了。

四、胤祥的遺言

“我總覺得,在他的身上有八哥的影子”

八哥的什麼影子?――不擇手段地奪嫡之心!



經歷過議政王逼宮事件的胤祥,當時就親自去軍中奪回了兵權,平息了事態,他會不調查防務變動的過程?他是最清楚這件事情的來龍去脈,到臨死時,為了江山的穩定,他拋下了忌諱,勇敢地回到了那個“拼命十三郎”,向雍正一語點出了幕後之人。這句話從歷經風雨的胤祥口中說出來,份量絕對不同。

五、隆科多的眼淚

是什麼讓隆科多與八爺這兩個過去的敵人走到了一條船上?――共同的目的。

什麼樣共同的目的?――改朝換帝。



換誰?

①老八?不可能,他已經從法理上被排除在帝位以外了,如果他做皇帝,鐵帽子王們就不可能跟著他逼宮。隆科多也決不會配合他。

②弘曆?不可能。弘曆沒有任何必要和理由。

③弘晝?更不可能。他沒有這個野心和膽氣。

隆科多在獄中遭到刺殺,流下悔恨的淚水。刺殺他的人只會因為一個原因:奪嫡之事。

水落石出了。



弘時現出了原形。


饞嘴肥貓1

十三爺臨終見到雍正,告訴了雍正皇帝一個大秘密:弘時身上有八哥的影子。

可以說這一句話敲醒了雍正,他明白十三弟胤祥的意思,他不得不防老八胤禩潛在的威脅。和老八斗了幾十年,老八他是瞭解的,他一直都是賊心不死,一直都心有不甘,一直都在尋求機會製造威脅。

可以說,老八是爭奪皇位中最有心機之人,而他的心機最高明之處就是能夠指使其他人,然後他在後策劃。

故而,老九胤禟,老十胤鋨,老十四胤禵都鞍前馬後,對其相當的尊重,以他為核心。

當然,老八最大的問題就在於太心急,太想要,他把自己擺在異常顯眼之處,故而,除了“八爺黨”,所有人都是他的敵人,太子也好,大阿哥也好,老四也罷,甚至同陣營的老十四他都覺得是威脅。所以,老八內心是不相信任何人的,他的所作所為都是為了去拉攏人心,都是刻意為之。

其實老八強烈的願望去爭奪皇位主要的原因還是他內心對權利的渴望,也是自己出身低微被人看不起,導致他給自己強烈的慾望,就是一定要爭氣,成為人上人才能出人頭地。

老八能把一切條件都創造好,把一切人脈都建立好,只欠東風!只可惜,東風遲遲不來,因為壓根東風就不會來。

老八失去皇位以後,只能表面妥協,其實他內心深有不甘。故而,他想盡一切辦法來給雍正製造困難。當然,就包括慫恿弘時“先下手為強”。

老八和弘時的交集是在“科舉洩題案”,弘時是主謀,而胤禩發現了他的陰謀,隨後利用他,彼此實現利益最大化。

其實,老八一直很聰明,他就是見縫插針,絕對不放過任何一個機會,更不會放過任何一個可用之人,故而他的棋子一直都是遍佈遍野。而他內心的不甘讓他內心始終都不願意臣服雍正。正因為這一點,他才想著怎麼去破壞雍正的未來。

而弘時恰恰有了一些野心,當然弘時的野心本來就應該有,畢竟他才是皇長子。而所有人都心知肚明未來繼承人是弘曆,這不能不讓弘時有所不滿。他想去擁有屬於自己的勢力,故而“科考洩題”,說白了也是為自己打算。

老八看到了弘時的想法,於是二人聯合!老八需要利用弘時去給雍正製造痛苦,破壞他未來大計;弘時也需要老八給他更多的謀略,該如何去走好每一步。故而,二人是“周瑜打黃蓋”,一條繩上的螞蚱。

而二人勾搭這一切,都讓十三爺有所察覺。十三爺才是雍正最值得信任的人,他在臨終前把自己的擔心告訴雍正,其實也是讓雍正有所防備。而這無異於給雍正心頭上狠狠的敲了一錘。

弘時在老八的慫恿之下,狠下心來派人刺殺弘曆,最終以失敗告終。當雍正知道這一切的時候,他在猶豫,而當李衛說的一句“先帝爺萬般好,就是太仁慈”,雍正就動了殺心。

最終賜死弘時。

其實我覺得雍正這個做法是相當狠,看起來也為弘曆掃清障礙。但實際上此舉影響並不是太好。

雍正為了得到皇位是從眾人之中脫穎而出,沒到康熙臨終一刻,都還沒有定論,哪怕康熙閉上了眼睛,老八的威脅還無處不在,對皇位構成了極大的挑戰。而正是經歷這些,才使得雍正皇帝格外珍惜來之不易的權利,所以他勵精圖治,大刀闊斧推行新政,解決了康熙後期遺留的國庫空虛和吏治腐敗的問題。

正是因為雍正給弘曆掃清了障礙,讓他登上皇位成為了順理成章,弘曆就沒有經歷過外在的挑戰和威脅,這導致弘曆登上皇位以後並沒有真正的去治理好國家,反而坐吃山空。因為壓根就沒有真正的鞭策和威脅,乾隆不如雍正是不是也和他得到皇位太過容易有一定的關聯呢?

所以,每個人人生是沒有捷徑的,有些事情必須要去經歷,如果讓別人代替去做了,可能造成另外的不好的結果。就像蝴蝶的蛹,在破繭成蝶的那一刻,如果不去經歷這個過程或者有人幫其從繭中拉出來,它永遠都飛不起來。人也一樣,不經歷人生必修課,永遠成長不起來。

雍正皇帝是極為難得的勤政為民,而乾隆卻把祖輩江山無盡的揮霍,為後來大清滅亡埋下禍根。


忠肝義膽嶽老三

八阿哥胤禩奪嫡不成,四阿哥胤禛繼位當了皇帝,這在八阿哥胤禩的心裡埋下了仇恨的種子,他要在雍正帝的兒子“弘時”的身上撈回來,以弘時洩露科考的考題一案要挾弘時上他的賊船,自此;弘時萌發了要與弟弟“弘曆”一決高低。

雍正帝的大兒子弘時本就是一位心胸狹窄的阿哥 ,經過八叔的一番啟迪,覺得自己不比弘曆差在哪裡,有能力在皇儲的問題上爭一爭。

就此拉開了與弘曆爭“儲君”序幕。

弘時的一步步開始緊逼

雍正帝的新政首先從“整頓旗務”下手了,廉親王八阿哥胤禩就管著戶部及宗人府,整頓旗務就由廉親王胤禩牽頭、弘時配合,這事雍正帝也同意,沒想到整頓旗務有大文章。

廉親王糊弄一個弘時還不簡單,幾句話就把關外的四個“鐵帽子王”傳到京城,說是議政,可是四個王爺都各自帶著自己旗下的兵馬來了。

廉親王竟然假傳聖旨,接管豐臺大營及西山銳健營不算,竟有皇子“弘時”作證,此時;兩軍營易手。

宮廷政變與追殺弘曆的幕後

萬事俱備,整頓旗務的“朝堂之上”以廉親王為首的關外四個鐵帽子王開始發難了!他們要的是“共同管理”朝政,要與雍正帝分權,岌岌可危。

雍正帝萬萬沒有想到是這一出,雍正帝左右看看,自己身單力薄,廉親王的發動咄咄逼人,雍正帝這才感到事態遠不像他想的那麼簡單,只有張廷玉一個老臣在訴說著已經廢止的八旗議政的經過與理由。

宮廷政變一觸即發,此時的九門提督、領侍衛內大臣隆科多眼看著倒向了廉親王胤禩,貼身侍衛只有圖裡深,看來凶多吉少!

胤禩倒臺,弘時漏馬腳

怡親王胤祥的出現,就是廉親王胤禩的又一次與雍正帝較量的失敗,喪心病狂的八阿哥胤禩感到八爺黨的末日就在眼前,他說輸了!

就是這次的“八旗議政”讓弘時的野心膨脹在“怡親王胤祥”這露出了馬腳,但是怡親王胤祥沒有動聲色,想進一步看看,看弘時的回頭是岸。

提醒雍正帝的最後一刻

弘時的又一次行動開始了,寶親王弘曆去江南辦差回京的路上遭到了弘時派人的“追殺”,差點要了這位未來“皇帝”的命,雍正帝決心要追查。

到了雍正八年,怡親王胤祥大限將至,雍正帝懷著對怡親王胤祥這位有著擎天保駕之功的留戀來到了怡親王府進行最後的道別。

沒想到怡親王胤祥用了吃奶的力氣說出了一個驚天秘密:八王議政及關外四王接管豐臺大營,企圖推翻雍正帝的位置,與八爺黨的上下聯手,追殺寶親王弘曆都是弘時參與並致使乾的,雍正帝明白了!


血的教訓不能重演

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何況又是奪嫡的重演,雍正帝驚訝了!絕對不可把自己經歷過的兄弟殘殺留給後人,留給未來的接班人,江山社稷為重,雍正帝採取措施了!

(圖片來自影視資料)


日堯居k古史

首先需要說明一下:愛新覺羅·弘時,康熙四十三年(1704)生,雍正帝第三子,乾隆帝的異母哥哥。雍正四年(1726)二月十八日,命為允禩(即八爺)之子。據載他年少放縱,行事不謹慎,在雍正五年(1727年)被削除宗籍,同年卒,年二十四歲。雍正十三年(1735年)10月,乾隆帝即位之後,追復弘時的宗籍。

所以雍正王朝中關於弘時的劇情其實是杜撰的。下面僅就劇情中來說。

在雍正王朝中,弘時是事實上雍正的長子,因為雍正的前兩個兒子都早夭。而雍正四子弘曆是康熙隔代傳位選中的繼承人,大家都明白弘曆一定是雍正的繼位者,但弘時不服,要為皇位拼搏一把。

從“科考洩題”開始,弘時就圖謀不軌,而胤禩借審案之機知道科考洩題真相後,覺得弘時的野心可以為其所用來扳倒雍正。而弘時也希望通過八叔的勢力來為自己爭奪帝位。兩人開始勾結在一起。

在整頓旗務的廷議上,八爺黨突然發難,欲架空雍正,令雍正開始產生懷疑弘時已經跟八爺黨勾結在一起。(因為弘晝並無爭奪帝位的心思)

而令雍正對弘時提防起來的是十三爺臨終前所說的“咱們這一輩人奪嫡引起的教訓,不能夠忘啊。我總覺得在他(弘時)的身上有八哥的影子。”

之後,雍正有意要試探弘時,特命他和弘晝一起查抄八爺的家。弘晝用一出“活出喪”巧妙地避開了這風口浪尖,而弘時對其八叔的堅決查抄讓雍正更為寒心,加之雍正在與弘晝談到整頓旗務有關弘時的情況是,弘晝含糊其辭的態度讓其更為堅信其弘時早已與八爺黨勾結在一起了。

最後弘時在明白其已失去皇阿瑪的寵愛後,拼命一搏,派人刺殺弘曆,讓雍正對其有了殺心。為了保證弘曆的順利繼位和大清的基業,雍正痛殺弘時。


一個人的曠野10

真正明確向雍正帝暗示弘時有奪嫡野心的是怡親王允祥。

《雍正王朝》第四十二集,雍正親自去怡親王府探望病重的十三弟允祥。


病榻前,兄弟兩人一坐一臥,談到未竟事業,雍正嘆道:“朕唯一擔心的,是上天會不會給朕這麼長時間啊,朕的時間也不多了。”

允祥情緒激動,說:“四哥,我要給你說的就是這件事情。”然後談到只有找好繼位人,才不至於功歸一簣。

雍正點頭說自己心裡有底,弘曆能把朕沒幹完的事情幹好的,言外之意,就是告訴允祥,下一步準備讓弘曆繼承大位。

允祥馬上提出,如果弘曆不能順利繼位呢?

一語點醒夢中人,雍正震驚地看著允祥,允祥肯定地點點頭後,可能覺得自己這番話有點太過驚駭,怕驚著四哥,緩了一下悠悠說道:“我也是隱隱約約的有些擔心。”

但允祥深知,如果此時不能把話跟雍正說透,自己命不久矣,可能就會害了四哥和弘曆,於是接著說道:”咱們這一輩人,奪嫡引起的教訓,不能忘啊。”

雍正當然明白這件事的利害,追問允祥說的是誰,允祥含糊地說道,目前看來弘晝沒有這個心思!

其實話說到這裡已經很明白了,雍正膝下只有三個長成的兒子:弘時、弘曆、弘晝,弘曆是默認繼位人,弘晝又被老十三排除在外,就只剩一下一個弘時了。

雍正進一步追問確認:“弘時?”

允祥長嘆:“但願他不會,但皇上要多留個心眼,我總覺得,在他的身上有八哥的影子。”

言罷,老十三怡親王允祥溘然長逝。

對允祥的提示,雍正雖然放在了心裡,但他還是不願意相信,也不敢相信,自己的親生兒子會幹這豬狗不如的蠢事,而且九王奪嫡的悲劇會在自己兒子身上重演。

四十三集,圖裡琛向雍正密報,隆科多在關押處受到了非人待遇。雍正帝夜探馬廄,隆科多向雍正泣訴有人要加害於他,再三追問之下,隆科多向雍正說出了弘時過往參與的種種陰謀,並透露弘時可能要派人去江南暗殺弘曆,情急之下,雍正派圖裡琛緊急趕赴江南,會同兩江總督李衛確保了弘曆的安全。

至此,弘時不擇手段圖謀奪嫡的惡行進一步坐實,為自己未競事業能夠順利進行,為弘曆將來能夠順利繼位,雍正痛下決心,將弘時賜死,掃清了接下來前進道路上的重大障礙。


紅楓文史娛

謝 相邀!

弘時身上有八哥的影子!

九子奪嫡本就是一場悲劇,手足相殘的景象對於雍正和胤祥來說是不希望再次重演的。胤祥知道四哥的心思,才會再臨終之際說出了自己最大的擔心。

正是胤祥的話讓雍正全都明白過來了,所有的事一下子都通了。

胤祥的話也讓雍正最為痛苦,他已經明裡暗裡認定了弘曆為繼承人,偏偏還出現了奪嫡的苗頭,偏偏這個兒子還和老八攪到一起,讓他不由心傷!


難怪張廷玉在查處科考舞弊案時止步張廷璐。

張廷璐敢拿國之重器開玩笑,說明他背後的人能量不小。

雍正很清楚,張廷璐依靠的絕對不是老臣張廷玉,何況張廷玉止步張廷璐沒有繼續深查,這就說明幕後主使不簡單,一個區區的張廷璐還沒有這麼大的能耐!

他一直懷疑老八,但經過胤祥的點撥立馬就知道除了自己的兒子沒有別人了。


難怪弘晝會支吾,弘曆會隱忍,兄弟之間已經到了劍拔弩張的地步!

在沒有聖旨和令箭的情況下,賴以穩固皇權的豐臺大營和西山銳健營的防務被奪,這是雍正最驚懼的一刻。

老八法理說不過去,唯一的解釋就是皇子在背後推波助瀾,弘晝的支支吾吾就說明了一切。

殺伐果絕的弘曆在江南視察的途中遇刺,回京後拒絕雍正追查。

知子莫若父,雍正對弘曆的脾性是很清楚的,能讓弘曆嚥下這口氣,指向不言而喻。


朋黨驚現的背後就是有了皇位的替代者。

當隆科多、年羹堯走到一起,當隆科多倒向胤禩,當八王逼宮的那一刻,雍正就非常清楚朝廷上下已經組成了一股強大的政治勢力,朋黨。

作為帝王,自然不會不知道明末的國本之爭,自然不會不知道朋黨的背後總有一個可以隨時替代他雍正的人。

弘曆是欽定的,弘晝沒那個心思,剩下的除了弘時還會有誰。

胤祥的話讓雍正清目明膽。殺弘時,給弘曆鋪路,將一切可能扼殺在苗頭中,就成了雍正最後的決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