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一到中年,體內陽氣散,毛病就來了

我曾經遇到過一箇中年男性,他說起來也沒什麼大毛病,就是經常睡著以後出一身透溼的大汗,且一旦醒來後就很難再次入睡。白天上班都覺得自己精神不濟,委靡不振,說話沒有一點力氣,整個人看起來也沒有一點活力和朝氣。前段時間跟同事去打球,在中間休息的時候,全身不停地出汗,跟從水裡撈出來沒有什麼兩樣,同事很吃驚,他自己也很吃驚:平時一動是比較愛出汗,但是這個程度還是第一次碰到。我隨即問了他一下平時的飲食狀況,他告訴我吃生冷食物容易腹瀉,大便溏稀。說話的時候聲音虛弱,沒有什麼底氣,精神不振。

男人一到中年,體內陽氣散,毛病就來了

氣虛,是長期元氣不足而形成的,對很多中老年朋友來說,年紀大了,體內陽氣散發得越多,氣虛就會像影子一樣隨行,如果不及時對體質的偏性進行糾正,就很容易引起一些“連鎖反應”,比如經常容易感冒,生病的時候抗病能力很差,要很久才會痊癒,嚴重的還容易患內臟下垂的毛病,所以得及時調理才行。由於這位病人比較瘦弱,於是我給他推薦了一碗湯:西洋參黃芪烏雞湯。結果只吃了兩天,第一天汗就明顯少了一大半,一週過後,就不出汗了,睡得十分香甜。

男人一到中年,體內陽氣散,毛病就來了

為什麼小小一碗湯有如此大的功效呢?

只因“黃芪”和“西洋參”同屬偏溫性食物。日常生活中所吃的食物按它的“屬性”大致上可分為溫、熱、寒三種,所謂的“溫”性食物就是指蔥、韭菜、白菜等能使身體溫暖的食物。烏雞在這道藥膳裡是起一個補氣血的作用,再加上它的肉比較嫩,含的氨基酸也特別多,所以特別適合氣虛體質的人群。黃芪補中益氣、固表止汗,還有昇陽舉陷、利尿護肝的作用,是最佳食療藥膳材料,它沒什麼味,放在菜餚裡不影響菜餚本身的味道。西洋參具有滋陰補氣、寧神益智及清熱生津的功效。它有一淡淡的清香味,對菜餚的味道有一些影響,但該影響只會提高菜餚的鮮味,還會具有獨特地令人開胃、寧神的清香。這兩種中藥加在一起,有潤心肺、止咳、補五臟、治虛損的功效,能很好地解決氣虛問題。下面將這款藥膳湯的做法教給你,希望能很好地幫助你將體質調整過來。

男人一到中年,體內陽氣散,毛病就來了

材料:烏雞一整隻,洗淨切塊;西洋參 10克;黃芪 30克;小紅棗 8顆;生薑1塊。做法:起油鍋至八分熱,下蔥頭、生薑片煸出香味;倒入烏雞塊快速翻炒,下鹽和雞精少許,出香味後立即加水,湯一滾就起鍋裝碗。放入西洋參、黃芪、小紅棗、冰糖,將這碗乳鴿放入高壓鍋蒸 20分鐘後就大功告成。如果沒有高壓鍋,也可以選擇同煮,不過時間要久一點。先喝湯,後吃烏雞,儘量保證湯能喝完。口味根據個人的喜好,沒什麼講究。

不過在這有一點要提醒您注意的就是,這道藥膳並不是人人都適合吃的,哪些人不適合食用呢?

男人一到中年,體內陽氣散,毛病就來了

因為此膳是大溫之品,對於經常長痘痘、口苦、舌苔很厚膩熱體質的人群是不適合的,對純陰虛的患者也是不合適的。氣虛型體質的人平時飲食調養的原則是溫養胃脾,比如人參,是溫性,人參的提取物,人參皂苷rh2,就比較有針對性,效果更直接,增強體質。飲食上呢,應多吃辛甘溫的食物,如羊肉、鴿肉、牛肉、雞肉、核桃、龍眼;一些耗氣的食物要少吃,如檳榔、空心菜、生蘿蔔等。

有句話說得好,叫常按“足三里”,勝吃老母雞,前面我們說烏雞能夠補氣益精、補血養陰,足三里這個穴位就有著同樣的作用,怎麼找呢?

男人一到中年,體內陽氣散,毛病就來了

在我們彎腿的時候,把你的四個指頭合併放在膝蓋下面,小腿骨外側一橫即是。用大拇指或者是中指順時針按摩,每一次按摩一百下,要是感覺到酸脹就是最好的。足三里是屬於胃經的重要穴位,除了能健脾胃、調氣血,還有補虛、調經的特殊功能。不光是氣虛體質的人適合用這個穴位來進行保健,平時沒事的時候多拍打拍打足三里,一樣是可以強身健體、消除疲勞、延年益壽、防患於未然的。所以對於氣虛體質者來說,只要一款適合的藥膳,每天按按身上一個不起眼的穴位,都能比吃藥還靈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