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方誌人 一片丹心在志鑑——記邯鄲市復興區方誌辦謝軍

志於修志領風範, 功不言功亦好漢。

霍公專為戍邊生, 謝氏精神堪流傳。

最美方誌人  一片丹心在志鑑——記邯鄲市復興區方誌辦謝軍

精美厚實的《邯鄲縣誌》《邯鄲縣年鑑2015卷》《邯鄲縣年鑑2016卷》《邯山年鑑2017卷》《復興年鑑2017卷》靜靜地地擺放在辦公桌上,5本“大部頭”洋洋灑灑共計410餘萬字,這是一個年輕的方誌工作者對歷史文化、對故鄉家園沉甸甸的交待,每一本志鑑都飽含著他的信念與擔當、激情與堅韌、艱辛與汗水,字裡行間都躍動著他的才情、他的抱負、他的執著……

讓人痛惜的是,這些志鑑的主筆和主編已經永遠地離開了我們。2018年1月27日,復興區政府地方誌辦公室謝軍同志因突發腦溢血救治無效逝世,他的生命永遠定格在了37歲。天不假年傳噩耗,方誌界的一個“未來之星”隕落了,他是如此年輕有為,真讓人扼腕嘆息,徒喚奈何!

讓人稍感寬心的是,在翰墨飄香的志鑑叢書之中他獲得了永生,他的名字將隨著志鑑而世代流傳下去,他對方誌事業的摯愛精神鼓舞了身邊人,他嚴肅認真的工作態度帶動了一批人,他忘我工作的拼勁幹勁感動了很多人,他修志問道的求索足跡啟發了後來人。

最美方誌人  一片丹心在志鑑——記邯鄲市復興區方誌辦謝軍

天生幹方誌的“好苗子”

謝軍,男,漢族,邯鄲市復興區牛叫河村人,中共黨員,1999年9月參加工作以來,歷經邯鄲縣戶村鎮學校、縣文教局、邯鄲縣政府辦綜合科、縣方誌辦、縣三年上水平辦公室和邯山區志辦公室、復興區政府辦公室等多個工作單位。無論在哪個崗位,無論時間長短,都尊重領導,團結同志,始終對工作認真負責,踏實肯幹,樂於奉獻,各項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績,多次受到各類嘉獎,得到領導和同志們的普遍讚譽。

表面上看,膀大腰圓,中氣十足的謝軍同志是個“赳赳武夫”。也難怪大家有這樣的印象,自2010年以來在邯鄲市三年大變樣、歷次環境綜合整治集中攻堅行動中,他轉戰一縣兩區,無役不與,始終和大家一起高效率、快節奏地緊張工作在拆違攻堅一線,哪裡有困難就在哪裡,哪裡任務艱鉅就出現在哪裡,高質量、高水平地協助領導推進工作,出色地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他的日常工作包括認真核對彙總各攻堅組當天拆遷進度排出位次,精心準備拆違攻堅調度會議,連夜編髮攻堅簡報,迅速傳達攻堅指令,還要完成製作展牌畫冊、現場講解、對外宣傳報道等工作。經常一身土、滿臉泥地加班加點,從不叫苦、不喊累,以超常付出的實際行動發揮了黨員模範帶頭作用,為大家樹立了工作標杆。

實際上,謝軍同志外表粗獷,內裡錦繡,確是個“文武全才”。拂去拆遷現場的滿身塵土,泡上一杯香濃茗茶,看他戴著眼鏡,手捧資料,自信滿滿地與方誌同仁交流編修志鑑心得、推敲一處字句得失、一個觀點利弊之時,更像是一位學者。其實,這更接近於他的“底色”。他飽讀詩書,家中藏書逾萬冊,過目不忘、熟讀成誦之篇甚多,即便如此,他仍愛書如命,手不釋卷,常如飢似渴地閱讀典籍資料,廣泛吸收各領域知識,是個通古博今的飽學之士。他好學上進,憑著一股子不服輸、不退縮的勁頭,從一名中學語文教師經層層選拔到邯鄲縣文教局、縣政府辦公室,歷經一縣兩區基層一線、機關單位、拆遷現場等多個崗位打磨歷練,他的綜合協調能力、主戰攻堅能力、寫作組稿能力都有了質的提升,對縣情區情的掌握更加了然於心。2015年他邁進了方誌工作的大門,在各位領導和方誌界專家前輩的教導下,終於在地方誌工作中找到了“英雄用武之地”,開創了屬於自己的輝煌業績。他知行合一,身上有一種對歷史的敬畏感、對時代的責任感和對腳下這片熱土的深深眷戀,他要奮筆寫春秋,直呼舒胸臆。學生時代的謝軍就經常在報刊雜誌上發表文章,自號“精經子”“芙蓉居士”,並輯有文集《精經子詩詞曲》《北雁南飛全記》。在他的朋友圈中,邯鄲縣西北“第一才子”的名號不脛而走,雖是戲稱,但寒來暑往,多年如一的是,他把很多人喝酒吹牛、打牌殺怪的時間,都用在了讀書思考上,用在了苦練文筆妙手著文章上。謝軍生活儉樸,但對購買圖書資料往往是不惜重金,他還很愛研究電腦、網絡和攝影攝像技術。就個人志向、興趣愛好、自身儲備而言,還有誰比他更適合幹方誌工作呢?

編撰志鑑挑重擔 只顧攀登不問高

近年來,各級黨委、政府站在傳承中華文化、增強文化自信的高度,對地方誌工作全面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隨著《地方誌工作條例》《全國地方誌事業發展規劃綱要(2015年—2020年)》《河北省地方誌工作規劃》《邯鄲市地方誌工作要點》等系列文件的實施,縣區方誌、年鑑全覆蓋的“兩全目標”正式確立,地方誌工作從“一本書主義”向“十業並舉”邁進。這讓方誌人在備受鼓舞的同時,又是一種無形的壓力,書該怎麼編?活兒該怎麼幹?2016年邯鄲市部分區劃調整後,方誌工作人員、經費、場地、設備如何妥當安置和優化配置?

這是一個呼喚“方誌英雄”的時間節點,我們的“無名英雄”就是謝軍。在那段面臨“進、退、流、轉”的特殊日子裡,謝軍同志不問個人前程運勢,以高度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千年古縣邯鄲縣最後一部《邯鄲縣誌》、《邯鄲縣年鑑2016卷》和稍後的《邯山年鑑2017卷》編撰工作,忘我地奮戰堅守在年鑑編撰陣地上。其中,《邯鄲縣誌》僅用4個月時間高質量完成,受到上級領導、方誌專家和廣大幹部群眾好評。他馬不停蹄,埋頭苦幹,多點作業,齊頭並進,《邯鄲縣年鑑2016卷》《邯山年鑑2017卷》在短時間內接連精彩面世,贏來各界掌聲喝彩。同時,他還發揮專長,廣泛涉獵,參與了《邯鄲縣西軍師堡村莊改造工作紀實》《東環路南延南環路東延控制性工程段正收工作圖文資料集》《萬嘉新居和惠民新居保障性住房徵遷進地工作資料彙編》等多種資料彙編、宣傳畫冊等編寫工作,為古老的邯鄲縣塗上了最後一抹亮色。

潛心修志苦為樂 精神永存感眾人

為了確保志鑑編撰工作“早動手、快推進、高質量”,謝軍同志頂住壓力、克服困難、擔當作為,發揮“以平常心對待清苦、以責任心對待辛苦、以事業心對待艱苦”“小馬拉大車載重物”的河北方誌人精神,始終充滿激情地埋頭工作。初到復興區,由於機關辦公用房緊張,地方誌辦公室只給了1個房間,他大度地說:“能擺幾張桌子,放個電腦就行,編書時間很緊張,咱先幹起來再說!”配置辦公用品時,他沒有別的要求,只是問能不能買一個大點的床,加班回不了家也好在單位照看剛滿週歲的小女兒。

謝軍同志身材較胖,又患有高血壓,經常在單位沒日沒夜地幹,實在困了就和衣而睡,往往一躺下就鼾聲如雷。同志們怕他長期加班加點身體吃不消,面對同志們善意的提醒,他總是微微一笑就又拿起手頭的工作忙個不停……

大雪紛飛刺骨寒,肝腸寸斷兩重天。在那個飄雪的下午,謝軍同志永遠地離開了我們,他再也看不到百花盛開的春天了,但是,他已經化作了一縷縷春光照耀著他所熱愛的方誌天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