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中守衛南京的唐生智曾被稱為軍事天才,為什麼後來那麼窩囊?

抗戰中守衛南京的唐生智曾被稱為軍事天才,為什麼後來那麼窩囊?

(電影《西安事變》)

楊部駐於河南南陽,屬唐生智指揮。在唐生智的反蔣通電上,楊虎城也名列其中,當然作為雜牌部隊,唐生智在楊虎城身上下的功夫自然不會有對閻錫山等人那麼多。

輕劍即是輕人,楊虎城對此很是不滿,他說:“唐孟瀟太看不起人了!我革命的時候,他還是北洋軍閥的小嘍囉。對蔣介石造反沒有什麼不可以,但至少他應當事前和我商量商量,他這樣搞太看不起人了!”

在到底跟誰幹這個問題上,楊虎城一如既往的實際:“我跟蔣是雜牌,跟他唐孟瀟也是雜牌,他們雙方都是軍閥,沒有什麼優劣之分。”

隨後楊虎城便通過他駐南京的辦事處,向蔣方澄清自己有造反的意圖,但是他並沒有通電否認,所以唐生智便以為楊虎城即便不站在己方,至少也不會與自己做對。

就在唐部因雪停止進兵的時候,楊虎城突然對其位於駐馬店的前進指揮所發動了襲擊。駐馬店的駐軍很少,當他們發現楊部由南陽向駐馬店移動時,還以為是友軍,連抵抗都沒有抵抗,就輕而易舉地讓楊部給端了老巢。

抗戰中守衛南京的唐生智曾被稱為軍事天才,為什麼後來那麼窩囊?

(電影《西安事變》)

唐生智與顧伯敘正在圍爐賞雪,聞知楊部不戰而入,兩人急忙乘亂逃出,情形甚為狼狽。

駐馬店處於唐部的中腰位置,中腰一斷,唐部前後方便失掉了聯繫,局面立刻被動起來。

看到唐生智的失敗命運已無可挽回,周圍的大小諸侯紛紛趁火打劫。先是閻錫山舉兵討唐,抄襲唐部後路,令其腹背受敵。接著韓復榘等人也加入進來,並聯名至電唐生智,勸他解甲出洋。

在進退兩難的情況下,唐生智又用拆字的方法來預卜吉凶。他最後挑出一個“道”字,道者,“首領要走”也。於是他決定通電下野,並用一種不無怨尤的語氣回覆韓復榘:“今日之事,非弟一人之意,現各方既已翻異,弟又何必固執。”

唐生智認為自己落到這樣的地步,乃是“天時不利”以及“人謀不臧”。天時不用多說了,沒有那場詭異的大雪,很可能唐部已拿下武漢,甚至於活捉蔣介石。

人謀則可以說是唐生智的政治智商嚴重不足。當他宣佈起兵時,連南京城裡的官員們都覺得納悶,不明白他為什麼不在蔣馮戰爭爆發之初,或者是西北軍尚未戰敗時與其聯合,而一定要到西北軍既敗,南京政府已應付裕如的時候再跑出來招惹是非。

抗戰中守衛南京的唐生智曾被稱為軍事天才,為什麼後來那麼窩囊?

(唐生智)

退一步講,即便蔣馮戰爭那個機遇錯過了,難道不會再等下一個適當時機嗎?

蔣唐戰爭期間,唐生智每次給蔣介石發電報,仍然自稱“職”。胡漢民遂把唐生智和石友三這兩個奇葩聯繫到一起,寫下兩句打油詩:“造反猶稱職,稱兵不渡江。”

通電下野後,唐生智即化裝逃往天津,重新踏上流亡之路。只是這一次,他再也沒有掌握舊部的機會了——蔣介石下令對唐部就地繳械遣散,“第八軍”從此成為歷史。

從唐山復出,到鄭州通電反蔣,僅僅十個月時間,這位曾經的“軍事天才”就已如流星一般地墜落深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