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民間傳說之青煙寺詩趣

定西民間傳說之青煙寺詩趣

明代中葉,在定西城北四十里處有一座蓮花山(今巉口),山上修建了一座寺院,每天早晨,青煙纏繞,久久不散,人們都稱它青煙寺。據載:“巉口青煙”是安定八大勝景之一。

一天一位雲遊四海的道人來到青煙寺,一見寺院幽靜雅緻,道人心情爽悅,禁不住要抒發一番感情,便在廟牆上題了一首詩:

我本純陽一酒仙, 雲遊四海隻身單。

醉眼不識凡世塵, 西來此地看青煙。

定西民間傳說之青煙寺詩趣

這首詩一時便在當地傳開了。 當地有一位苟秀才,此人自視才高,目中無人。一日,他登臨青煙寺,一見廟壁上道人的題詩,心裡不是滋味,沉思片刻,便在壁旁也寫了一首:

野狗進廟吃獻飯, 哪有閒情賞青煙。

純陽有酒自去醉, 此處無酒不留仙。

苟秀才寫罷,還題上自己的大名,便欣然而去。在下山的路上,他心裡暗自高興,這首詩揭了道人的虛情假意。想在青煙寺立腳是立不住了。其實那道人不過是一時感情激動,抒懷之作,別無他意,留詩 後便雲遊四海去了。苟秀才的詩可惜他沒有看到。

過了幾日,當地一位私塾先生上青煙寺散心,一見廟壁上題的兩首詩,便評點起來。道人的第一首詩,雖算不上好詩,寫得真實自然,無嬌柔造作之氣。苟秀才的第二首詩,俗詞鄙語。 更何況氣度狹窄,無容人之量,沒有理解那道人寫詩的用意。私塾先生看後覺得不平,便也情不自禁的在廟壁上寫了一首:

安貧樂道不知愁,一生偏愛逍遙遊。

而今未食供桌飯, 空惹臭才罵不休。

定西民間傳說之青煙寺詩趣

私塾先生的這首詩,算是給道人主持了公道,再說苟秀才在家裡打聽道人已離開青煙寺,便堅信是自己的詩走了道人。這天,他興致勃勃,又登臨青煙寺,想借機炫耀一番自己的詩才。一看廟壁上又多了一首詩,逛青煙寺的遊人圍著觀看。 苟秀才不看則罷,一看火冒三丈,在壁上又寫了一首:

何方來的狗,敢罵秀才臭,

有才當面來,何必偷著溜。

這苟秀才一看罵他“臭才”的這首詩沒有署名,猜想一定是“偷著溜”了。 他本想上青煙寺來炫弄自己的詩才,沒有想到碰上又一條“野狗”咬了他一口,真是高興而來,掃興而去。

圍觀的遊人見苟秀才憤然而去,不由得評頭論足,議論紛紛。

定西民間傳說之青煙寺詩趣

有一位拾柴的農夫見眾人在廟壁前談笑,便走過去看熱鬧。他斗大的字不識一升,可山、水、田、狗、牛、羊幾個字認得。一看苟秀才的兩首詩開頭第一句都有“狗”字,不由得哈哈大笑。眾人見這位拾柴的農人大笑,都轉過身朝他看。

只見他手裡的扁擔指著廟壁上兩處出現的“狗”字,風趣地說:“這苟秀才不愧是個‘狗秀才’,咬文嚼字離不開‘狗’字。讓我也背後溜幾句”。說著便順口唸起來:

學童作詩不用愁, 只要“狗”字開了頭,

卻看學士苟秀才, 咬文嚼字不離“狗”

眾人一聽農夫開口成章,趣味橫生,一個個捧腹大笑。幾個頑皮的私塾學童想為自己的老師出口氣便朝山下走去的苟秀才高聲喊著:“有才當面來,何必偷著溜。” 苟秀才裝作沒有聽見,臉上紅一塊,紫一塊,下山的八字步亂了套,雙腳溜得更快了。

從此,村裡人當著苟秀才的面,只稱“秀才”不叫姓,免得“苟”與“狗”同音,惹得秀才生閒氣。

定西民間傳說之青煙寺詩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