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篇關於“三文魚”全角度的剖析——我們為什麼要生吃?

最近,“三文魚”又躍上了網絡的“龍門”。快醫君發現“三文魚”的問題其實早在2014年時就已經被討論證明過,但總要過幾年就被挖出來重新引發一次討論,所以直接寫一篇長文,徹徹底底的說說“三文魚”的問題。

虹鱒:不是“三文魚”,別黑我,我也能吃

這是一篇關於“三文魚”全角度的剖析——我們為什麼要生吃?

國內淡水養殖的“暗度陳倉”

經過大V的發聲,虹鱒怕是要“涼了”。快醫君查閱了相關資料,關於三文魚、虹鱒,怕是在稱謂上已經混淆。相信想了解三文魚第一時間就是問度娘,然而百科詞條中對於三文魚定義模糊不清(讀了3遍竟不知其表達內容,這裡吐槽一下),也使得快醫君不得不另行查閱資料,如下:

虹鱒魚

這是一篇關於“三文魚”全角度的剖析——我們為什麼要生吃?

三文魚:我本挪威籍,為何你們要去日料店吃我?

這和過去的飲食文化傳統密不可分。日本的生食三文魚同樣進口至北歐國家,主要是挪威,這個讓三文魚聞名於世的國家。NHK 的節目中,挪威的三文魚養殖者為了向日本消費者宣傳三文魚的安全,會像吃餅乾一樣的表演吃飼料,這並不是虛假宣傳,而是源自於他們科學的養殖,比如除蟲,這個我們放在下文說。

挪威的北大西洋鮭漁場

於是,我們明白了兩件事:

1、只有挪威以及個別北歐地區產 “大西洋鮭”才可稱為“三文魚”——國產的虹鱒冠以“三文魚”進行銷售,這是商業噱頭,盯上了“三文魚”品牌價值的一種營銷手段,也是迎合了生食三文魚風尚的一種營銷策略。

2、生食三文魚只是一種莫名其妙走熱的食用方式,既然日本民眾生食的三文魚食材同樣是從挪威進口。那麼國人除非去日料店吃的三文魚刺身、壽司原料是從挪威進口,否則

大概率我們吃了假的“三文魚”。

關於寄生蟲:海水魚也有,淡水魚更多,但不是問題

為什麼網上各種“一條魚800條蟲”的新聞橫生,快醫君還要寫“不是問題”。因為這些寄生蟲在到我們口中之前就已經死去了,當然,是需要正規手段處理的!這裡我們列舉一二:

1、 異尖線蟲(也被稱為海獸胃線蟲):這種寄生蟲是無論北大西洋鮭還是虹鱒身上都有該寄生蟲。來自冷鏈物流從業者的說法:“大西洋鮭魚都是零下18度冷凍進來的,運輸過程中也採用冷凍的集裝箱,魚凍得像石頭一樣硬,連斧子都劈不開。運進某些倉庫溫度甚至能達到零下30度,因此寄生蟲害風險極低…”

2、 廣節裂頭蟲:一種多重寄生狀態寄生蟲,蟲卵發育成幼蟲被水蚤(第一中間宿主)吃掉,在其體內變成擬尾蟲;如果水蚤被鮭魚(第二宿主),在其體內成長成為幼蟲狀態,但在鮭魚肌肉內便停止生長,直到被人吃掉,在人體內變成成蟲。然而根據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規定魚肉必須在零下35度冷凍15個小時,或是零下20度冷凍7天后才能生食;歐盟的標準則是在零下20度冷凍超過24小時的規定,這種寄生蟲同樣會死於冷凍。

以上,證明海魚體內是有寄生蟲的,而且不止一種,之所以食用安全,是因為經過了冷凍處理和漁場科學的養殖和提前滅蟲。因此,淡水虹鱒如果沿用並改進此一套已經完善的生產流程,生食同樣是可取的,但是安全指數肯定不如生食海魚高。那為什麼不推薦生食虹鱒,實則因為淡水魚的肉質口感和三文魚相差甚遠啊!

值得思考的問題:“三文魚”輿論的根源

這是快醫君寫在最後想說的話。生食三文魚的問題根源不在於國產的虹鱒是否冒名頂替了北大西洋鮭的“三文魚”金字招牌;也不在於淡水魚和海水魚身體內的寄生蟲引發的食用安全。而是(這裡敲黑板):日本到底吃不吃生的三文魚?有多愛吃?如果不是日料刺身,我們還會迷戀生食魚類?

首先,日本人是很愛吃三文魚,而且是生食;其次,高級日料店不賣三文魚,因為檔次不夠。

這是一篇關於“三文魚”全角度的剖析——我們為什麼要生吃?

三文魚刺身

追溯歷史,或者你是個美食達人,你一定會知道的真相是:日本開始流行三文魚是因為三文魚肉鮮嫩肥厚,價格低廉!價格低廉!價格低廉!快醫君強調三遍的理由各位是否可知曉?當初因為價格低廉才火爆日本的三文魚,竟然卻成為了如今我國國民趨之若鶩的中高消費美食,是否應該冷靜冷靜了?

另外,鱒魚不生食是因為淡水魚都不宜生食。但鱒魚的其他做法是可以開發並加以推廣的,煎制、烤制,都非常美味,為何非要用“三文魚”的食用方法去約束我們的味蕾?挪威本國人通常都不生食三文魚,而是煙燻製法——那是不是可以這麼說,如果中國距離挪威比較近,就不會而今在網絡上喋喋不休“生食三文魚”了呢?這不僅是國民需要思考的,也是引導飲食文化的那些人需要思考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