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买房记|史上第一众筹达人,成都最强集资房

要说最近成都最火最能挑得大家心肝颤的一个词非房价

莫属了,面对新一轮的限购和摇号,是时候搬出我的超级偶像,向大家展示真正的蓉漂力量了。

杜甫,一个拖家带口、一穷二白的中年文艺男青年一步步在成都集资买房走上人生巅峰的励志偶像。

坐拥杜甫草堂,一环黄金地段,240平带花园。放在今天这套田园小别墅该值多少钱?而杜甫,偏偏就成就了这么一段蓉漂传奇。

杜甫买房记|史上第一众筹达人,成都最强集资房

全方位无死角不权威的分析研究,扒开诗圣的外衣看到他蓉漂后深刻的灵魂。

蓉漂——最重要的决定

“安史之乱”(公元755年)可以说是老杜诗歌的转型时期,更是他人生的转型期,让他本来就倒霉的人生变得离奇的倒霉

转型前他是天真执着的李白迷弟,疯狂给李白打CALL写了12首诗。

《赠李白》《春日忆李白》《梦李白》《冬日忆李白》......李白的回应是《赠孟浩然》《赠汪伦》......

杜甫买房记|史上第一众筹达人,成都最强集资房

“安史之乱”后,倒霉的杜甫被叛军抓了,但是由于当时的他相比当红巨星李白,也就是个十八线开外的小透明吧,根本没人care他,就连逃跑也没人发现

老杜一逃出来马上去投奔肃宗皇帝,皇帝一看这老杜人不错啊,立马就封了个比九品芝麻官还大一丢丢的左拾遗

当了官的老杜有了强烈的使命感,在朝堂上直接DISS皇帝啊,这一DISS还是双击的操作,直接惹火了皇帝给他贬到华州去了。

肃宗!你个糊涂好坏不分不听今天你要乱贬人明天唐朝就完蛋啊就完蛋!

杜甫买房记|史上第一众筹达人,成都最强集资房

公元759年冬天(安史之乱,后五年),48岁本命年的老杜做了他人生中最重要也最正确的一个决定:蓉漂

当然最主要是在成都有一些亲戚如舅氏崔明府、表弟王司马,何况裴冕在作成都尹充剑南西川节度使,而高适在做彭州刺史这些大腿可以抱。

来到成都以后,杜甫才真正重新认识了成都这座新一线城市。《蜀道难》的黑历史早就是过去,见识了成都繁华和安逸的老杜立马写下《成都府》来表达欢喜的心情。

杜甫买房记|史上第一众筹达人,成都最强集资房

头一年,杜甫一家被国家高级公务员裴冕安排住进了冷清的寺庙,虽然舒服但始终没有家的感觉。那个深埋在杜甫心中的草堂梦又发芽了,于是极具超前的意识的杜甫搞起了集资修起了房子。

史上众筹第一人

虽然杜甫没什么钱,但亲戚朋友有啊,于是就定在了在成都西郊风景如画的浣花溪畔修建茅屋。谁能想到如今的4A级景区当年还是众筹来的呢?

公元761年春天,茅屋落成,称 “成都草堂”。高适送来米面,邻居送来生活用品相贺,“故人供禄米,邻舍与园蔬。”从此杜家七口人过上了自给自足骗吃骗喝令人向往的田园生活。

短短一年时间,老杜的房子就修好了,至于修房子的过程那可以说是相当奇幻了。都说了是众筹来的,那第一位

投资人(冤大头)是谁呢?

杜甫买房记|史上第一众筹达人,成都最强集资房

头号投资人:表弟王司马

忧我营茅栋,携钱过野桥。

他乡唯表弟,还往莫辞遥。(《王十五司马弟出郭相访兼遗营草堂资》)

这是关于王司马送钱的诗,一个“唯”字彰显了王司马头号投资人的地位,也许是表弟确实比较好坑。

杜甫草堂营建和修缮的资金,都是靠其他诗人众筹。这位众筹大佬为了尽快修好房子,竟然还干出了一系列神操作。比如说:催款!

二号投资人:王录事

为嗔王录事,不寄草堂赀。

昨属愁春雨,能忘欲漏时?(《王录事许修草堂资不到聊小诘》)

让我们来看看二号苦主:王录事啊,我的草堂需要修缮,有人答应给钱,但资金久不到位,你懂的!

你以为催款就是全部了吗?那你还是远远低估了我们诗圣的脑洞,于是使出了第二招:拉赞助!

作为一位诗人,我们杜大佬拉赞助还是靠写诗。而且还是格式统一的绝句,五言四句体或七言四句体讲究得不行。把拉赞助搞成了文化创作,水土不服就服杜甫!

杜甫买房记|史上第一众筹达人,成都最强集资房

赞助商一号:县令萧实

赞助:桃树苗一百根

奉乞桃栽一百根,春前为送浣花村;

河阳县里应无数,濯锦江边未满园。(《萧八明府实处觅桃栽》)

这首诗是要桃树苗的:萧县令你是大好人,麻烦春天到来前,送我一百根桃树苗到浣花村来吧!反正你们那里肯定桃树多的不得了。

赞助商二号:绵竹县县长韦续

赞助:竹子若干

华轩蔼蔼他年到,绵竹亭亭出县高;

江上舍前无此物,幸分苍翠拂波涛。(《从韦二明府续处觅绵竹》)

这首诗是要竹子的:韦县长你是大好人,你们绵竹的竹子是最棒的!可不可以用你那里的一片苍翠,来拂我这里的波涛啊。

你以为老杜种了竹子真的用来拂波涛吗?这位商业天才不仅看到了竹子的观赏价值,最看重的是经济价值啊!所以种竹是成为杜甫草堂重要的经营项目,一百亩一次砍竹就砍了上千竿,成了草堂经济收入的来源之一。

杜甫买房记|史上第一众筹达人,成都最强集资房

赞助商三号:广元利州绵谷县县尉何邕

赞助:十亩桤树树苗

草堂堑西无树林,非子谁复见幽心?

饱闻桤木三年大,与致溪边十亩阴。(《凭何十一少府邕觅桤木栽》)

这首诗是要桤树树苗的:何副县长你是大好人啊,我的草堂当西晒受不了啊,打算栽十亩树林来挡挡。树苗要得很多,但对你来说不算什么吧。

赞助商四号:大邑县县尉韦班

赞助:松树树苗若干;瓷碗若干

落落出群非榉柳,青青不朽岂杨梅。

欲存老盖千年意,为觅霜根数寸栽。(《凭韦少府班觅松树子栽》)

这首诗是要松树苗的:韦县长你是大好人啊,你的风采是那赛过乔木杨梅的松树啊。不如,你就送我点松树苗吧,我可喜欢了。

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

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又于韦处乞大邑瓷碗》)

这首诗是要瓷碗的:韦县长你是大好人啊,大邑烧的瓷那是质、声、色的典范啊,我这茅草房太需要这样的好碗了。

赞助商五号:成都军阀徐知道

赞助:李树、黄梅等树苗

草堂少花今欲栽,不问绿李与黄梅。

石笋街中却归去,果园坊里为求来。(《诣徐卿觅果栽》)

这首诗是要果树苗的:徐大人你是好人呐,我草堂特别需要李树、黄梅等果树苗。你就从你的“果园坊”里给我送点过来吧!

文学界:公关天才

看看这些诗,老杜妥妥的公关界老司机啊!作诗既不会失了自己的文人格调,又能用美文把把金主哄上天,还能顺利拉倒赞助,教科书级别的公关文,值得学习!

像杜甫这样,成批写作以拉赞助为目的的诗歌,又得以传世的,唐诗界的奇男子千古第一人当之无愧!

从这些赞助商的职位来看个个都是成都周边的一级官员了,都能被杜甫忽悠到,可以说很强势了。社会我杜哥,人狠诗也多!

如何成为一个幸福的蓉漂?

杜家七口就这样凭着杜甫广阔的人脉和商业头脑成功过上了在成都混吃混喝的日子。没有吃的了,他就毫不客气地给高适寄诗说:“百年已过半,秋至转饥寒。为问彭州牧,何时救急难。”锅儿都快吊起当钟敲了。高适赶忙让人送了生活用品来。

宝应元年,老杜的另一位国家高级公务员朋友严武来镇蜀了,杜甫趁机又拉来了一大波赞助,好好地把草堂扩充了一把。他养鸡、养鸭、养鹅,种药、种菜、种树,真正实现了全家奔小康。

你要说遇到这么一个坑朋友,坑兄弟,坑亲戚的杜甫,其他人就没有怨言吗?

怎么没有啊,但是能说吗?文人一支笔就是武器啊,惹到了文人,要是他一发疯也连写十几首诗来DISS你,你能受得了?

即便有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强的无所谓,但也总得为后人考虑一下吧!几千年后大家不仅要全部背诵,还要理解诗人写诗要钱要物时的愤怒心情?

各位老铁,没钱每米日子过不下去了!你们得帮我啊!

裴冕

杜甫要钱,给啊!我一个公务员不关心困难群众,指不定他得怎么编排我。回头就是一个“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扣我头上,那咋整!

高适

老杜又来信了,你们赶紧给他寄点米去。我不管他,他又得提当年给我写十五首诗的事了。

严武

看到他哭穷,我马上给他安排工作,他倒好一个不开心甩手就不干了,然后又来哭穷,惹不起惹不起。

其他官员

上面这些大佬都只能给,我们有啥子法嘛,他要吗,就只有给啊!

虽然老杜只在成都待了不到五年,可这五年那真是相当的跌宕起伏精彩万分呐,总结起来就是众筹、集资、经商、做公关、写诗、做官、抱大腿,真乃成都一代耀眼传奇!

甚至还为万千蓉漂留下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样真切呐喊,这位蓉漂偶像,我单方面宣布成立杜甫后援会!欢迎大家加入!

你好,我是成都吃喝玩乐团。

帮成都人解决哪儿好吃、哪儿好耍的世界性难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