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反艦導彈打在二戰的重型戰列艦上能夠擊穿嗎?

今天就比昨天好

很多人都說反艦導彈很難打穿戰列艦主裝甲帶,然而實際卻不是這樣,雖然戰列艦的裝甲帶防穿透能力很強,但是他終究是一塊金屬裝甲,在持續打擊下會疲軟,在持續高溫下會變脆。然而戰列艦這樣大的目標,肯定不會僅遭受一枚反艦導彈打擊,以英國海軍胡德號為例子,如果僅僅技術對比式的去看主裝甲帶能抵抗幾發炮彈,那麼肯定不會是一發就沉,然而實際是強大的戰艦也有軟肋,胡德號確實被一擊斃命了。

圖為蘇聯海軍82型重巡洋艦,他的噸位和防護以及火力堪比二戰時期的戰列艦,她最終稱為反艦導彈靶船,著成為觀察戰列艦能否扛住反艦導彈的絕佳測試機會。

我們以真正的測試為例子吧,任何的理論探討,都不如真正的實際測試一發,真的就用反艦導彈打一打戰列艦的主裝甲。蘇聯曾經以82型重型巡洋艦作為目標,測試過反艦導彈,很多人說這不是重巡洋艦嗎?然也,可是這是一艘排水量上4萬噸的重型巡洋艦,部分分類將他放在了戰列巡洋艦的分類內,就主裝甲帶而言,他絕對夠得上二戰時期一般戰列艦的水平了。

圖為被反艦導彈摧毀的82型重巡洋艦的艦體。

它的用途是在近岸和遠洋中,為機動艦隊的輕型兵力保障作戰穩定性。重型巡洋艦的任務是在海戰中消滅敵方裝備有203毫米和152毫米火炮的巡洋艦。82型重型巡洋艦具有加重的裝甲保護,設有裝甲區,其延伸長度達到艦艇長度的60%,重裝甲圍板的厚度為180毫米,橫向用厚140毫米裝甲保護,3層甲板裝甲的總厚度為135毫米。主炮塔正面裝甲厚度為240毫米,側面裝甲厚度為225毫米,指揮室的垂直裝甲厚度為260毫米。巡洋艦的艦首和艦尾也設有厚度為50毫米的裝甲。裝甲總重量為10400噸,佔該艦標準排水量的29%。所用的裝甲系統能保護本艦不至於被在75鏈(約14KM)以外發射的203毫米口徑炮彈所破壞。

這些巡洋艦具有發達的帶舷側防雷護體的水下結構防護,其防護深度達到了4米,有3箇中間艙和總厚度為75毫米的裝甲隔板,這樣,船體可以 抗禦500公斤硝基炸藥的接觸爆炸。應該指出,在選定巡洋艦的裝甲和水下防護系統之前,曾經進行了整套的廣泛的理論研究和試驗工作。

82型重巡洋艦的故事宣告了戰列艦時代的結束,宣告了導彈時代的來臨!82型重巡洋艦的主炮口徑為305毫米,比二戰德國的沙恩霍斯特級戰列艦(德標,歐標為戰列巡洋艦)還要強大。

後來,未建成的首制巡洋艦“斯大林格勒”號被用作導彈武器試驗時的靶船,他的主裝甲帶在冥河反艦導彈的轟擊下破碎了,被徹底摧毀,這根本不是能不能打穿的事情,在現代反艦導彈的轟擊下,裝甲帶這種東西會有一個變化過程,他會逐漸變軟、變脆,開始出現損傷,然後是被徹底摧毀。誕生於火炮時代嚮導彈時代最後過渡的上世紀50到60年代的82型重巡,為了導彈武器的研發而做靶船,就在一片導彈打擊下的火光之中,82型巡洋艦用自己破碎的鋼鐵身軀,宣告了導彈時代的來臨,宣告了炮艦時代的終結!


回答者簡介:張浩,亞太智庫研究員,《艦載武器》雜誌評論員,在《兵器》、《艦載武器》等多家軍事期刊發表《現代山地戰怎麼打》、《共和國炮艇小傳》、《奪灘奇兵》等文章30餘篇,在海軍作戰理論和海上作戰武器裝備等領域有獨特見解,著有《預警機、電子戰機》一書,獲得軍迷群體一致好評。


海事先鋒

現代反艦導彈,主要以亞音速破甲戰鬥部為主。,擊中位置分為以下幾種情況:艦體側舷主裝甲帶、艦橋、艦首與艦尾側面裝甲

首先,以法制飛魚反艦導彈這種輕量型導彈和美製衣阿華級戰列艦為例,側舷主裝甲帶厚度為309毫米勻質鋼。在這裡,飛魚導彈僅有24千克的戰鬥部裝藥量根本發揮不了任何作用。艦橋司令塔的裝甲厚度為445毫米,更加厚重了,而艦首與艦尾的側舷裝甲,雖然稍薄,但是也有270多毫米。如果再計算上這半個多世紀裝甲鋼的發展,在這兩個位置,飛魚頂多只有百分之三十的擊穿概率。
可是,如果使用前蘇聯SS-N19“P700花崗岩”導彈就不一樣了。其700多公斤的戰鬥部裝藥量即使是大和級(按照大和做比喻因為大和死的很有代表性 依阿華到底沒被擊沉過) ,也有可能能防禦。美軍當年命中了20多枚炸彈,7條魚雷才大和擊沉,而且那些炸彈都是500公斤級別的。目前的西方國家反艦導彈的戰鬥部,大多在150-300公斤之間。只有俄羅斯和中國的幾種導彈戰鬥部超過300公斤。這樣的導彈如果撞上大和的裝甲板,如果不是超音速反艦導彈,基本上不會造成損傷。在評價馬島戰爭的時候。美軍戰列艦指揮官就說過,如果當時飛魚導彈撞上的是依阿華,依阿華側弦裝甲板完全可以把導彈彈回去。(此話出自美軍對馬島戰爭的調查報告)

考慮到如果是單挑,那肯定是攜帶導彈的勝出。雖然目前反艦導彈雖然射程可以在150公里以上,驅逐艦本身只能為導彈提供40-50公里的制導。所以在沒有預警機的情況下,驅逐艦必須到接近戰列艦40公里左右才能發射導彈,這樣也就快進入戰列艦的射程了。但是灌頂攻擊情況下,即使發射了8發“飛魚”,也能擊穿戰列艦的頂部裝甲。

更不用說在現代戰爭裡,除非專職防空的護衛艦,以外能攜帶垂髮的戰鬥艦船都會攜帶超過8發反艦導彈。舉個奇葩的例子,武庫艦。

武庫艦攜帶彈藥量一般超過300發,但是因為“雞蛋不能放在同一個籃子”和種種原因,還是停留在了圖紙上。除去100發防空導彈,還剩下200發。這種彈藥量,怕不是整個中途島戰役裡面的日軍水面艦艇都能被照單全收?


鐵十字150567560

給你們圖紙自己去看

二戰戰列艦側舷防禦水平為 1噸---1噸半穿甲彈 500米著速以內的防護力 即接近2億焦的大硬度彈頭的攻擊

水平大概能防護800公斤穿甲彈300米以內著速的垂直攻擊

無論是水平還是垂直 至少需要擊穿3--5層20--30毫米船體 同時側面得擊穿350--410 水平擊穿200毫米以上的裝甲才能到最下面的藥庫 彈庫的彈頭未必能引爆

不清楚現在的反艦導彈速度是幾馬赫 彈頭重量有沒有2噸 有沒有5 6級串聯聚能穿甲頭

上線圖自己看吧








M-墨冥

現代反艦導彈,個人認為目前分為3種:第一種為掠海飛行亞音速反艦導彈;第二種為掠海飛行超音速反艦導彈;第三種為反艦彈道導彈。 一、掠海飛行亞音速反艦導彈。其特點為飛行高度低,飛行速度較慢,不易被雷達發現,與海面雜波混合,隱蔽性較強。但因為該型導彈屬於亞音速,即使裝載上百公斤裝藥量的半穿甲半高爆戰鬥部(亞音速反艦導彈因為普遍採用渦噴發動機,巡航模式運行,所以無法裝載承載更大裝藥量的戰鬥部),以這種動能與爆炸當量,面對重型戰列艦數百毫米的均質鋼裝甲,想擊穿它,有很大的困難。
二、掠海飛行超音速反艦導彈


。這種反艦導彈的特點為攻擊、運行速度高,達到音速甚至數倍音速,可搭載的戰鬥部裝藥量大,突防能力強,射程也更長。超音速反艦導彈普遍採用超燃衝壓發動機,爆發能力強,可搭載穿甲能力更強大、爆炸當量更大的戰鬥部,且其超音速運行,在運行末端時,甚至可以達到數倍音速進行突防攻擊,有著巨大的動能,穿甲能力更強。我認為有很大的幾率可以擊穿重型戰列艦的最厚部分裝甲。
三、反艦彈道導彈。反艦彈道導彈可以說是我國導彈力量的一大特色,型號為東風21D中程反艦彈道導彈。反艦彈道導彈的本質屬於彈道導彈,其特點主要為射程遠,可達數千公里;可搭載更重的高爆戰鬥部,甚至可以攜帶上千公斤的戰鬥部;飛行速度高,垂直打擊,突防能力超強;動能巨大;制導精度高。反艦彈道導彈是目前除了核武器以外最強的反艦武器,以其能力可以重創大型航母,令其失去戰鬥能力,甚至可以擊沉航母,這也是二戰重型戰列艦所無法承受的。


宇眾不同83092

可以擊穿。

戰列艦雖以裝甲厚重堅固而著稱,其實也並不是所有部位都安裝有厚裝甲,其超過400毫米的裝甲一般也集中在主炮、動力系統、彈藥庫、操舵指揮系統、射擊用計算裝置、舷側等部位。以二戰時期日本建造的“大和”號戰列艦為例,這也基本代表了戰列艦在裝甲防護上的最高的水平。

上圖中紅圈位置為“大和”號戰列艦的主裝甲防護帶,其中主炮前部裝甲厚度達到650毫米,並有45度的傾斜角度,主炮塔側面則是560毫米的垂直裝甲;而舷側的水線為20度內傾的410毫米裝甲。至於其它非重點防護部位,戰列艦的裝甲厚度其實和普通軍艦相差無幾,船體外殼和結構部位一般有十毫米到幾十毫米,上層建築的某些部位只有幾毫米。

“海鷹”2號岸艦導彈

由於反艦導彈精度較高,在對戰列艦攻擊時,其實是無需“硬懟”的,只要對戰列艦頂部雷達、指揮、上層建築等進行擊打,在使用半穿甲型戰鬥部後,很快就可將使戰列艦失去進攻能力。

即便是用反艦導彈對戰列艦最厚處裝甲進行“硬懟”,只要是看搭載500千克以上戰鬥部的反艦導彈,是可以輕易擊穿600毫米裝甲的。如我國在上世紀60年代就裝備的海鷹-2反艦導彈,這岸艦導彈可搭載約513千克的聚能爆破戰鬥部,換裝半穿甲型戰鬥部後,其穿甲能力還是相當優秀的。

“基輔號”航母上裝備的P-500 “玄武岩”反艦導彈

此外,反艦導彈的穿甲能力還體現在速度方面,我國的海鷹-2HIA僅僅是亞音速導彈。如使用俄P-500 “玄武岩”這種重型超音速反艦導彈,殺傷力則更大。“玄武岩”長11.7米,直徑0.84米,翼展2.6米,重約4.8噸,可攜帶1噸重的高爆炸藥或核炸藥戰鬥部,最大速度2.5馬赫,射程約550公里,被媒體譽為是“航母殺手”。

從另一個其實也能回答題主的問題,那就是為何在二戰結束後,世界各國都放棄了對戰列艦的繼續發展,轉而追求可批量攜帶導彈的驅逐艦。如僅靠裝甲厚度就能抵擋進攻的話,那戰列艦這種重甲巨炮的思想也就不會沒落了。


鼎盛軍事

當然能,並且還是要擊沉戰列艦的!



051級導彈驅逐艦上面的 海鷹2反艦導彈就能消滅 大和級或者衣阿華這樣 海上猛獁!海鷹系列反艦導彈根據蘇聯冥河 (ss-n-2)反艦導彈基礎上加以改進的重型反艦導彈,裝備在我海軍的051級驅逐艦上,佈置在艦舯部由兩座三聯裝旋轉發射架,導彈發射器以“品”字形佈置。海鷹導彈射程80公里、0.8馬赫亞音速飛行(具備超低空攻擊能力)、彈重2.2噸(其後續改進型號重量有差異)、彈頭重513公斤(半穿甲戰鬥部),裝高爆黑索金炸藥(或者梯恩梯,黑索金混合)380公斤。屬重型反艦導彈,當時研製它的時候就是要消滅5000噸以上級別的艦船,捎帶消滅500噸級以下艦船。380公斤的高爆彈頭的威力是巨大的!


圖為衣阿華艦的炮塔底部的彈藥庫

我們可以比較 衣阿華級戰列艦MK-7型406×50倍主炮的MK8型穿甲彈,該彈重1225公斤,裝藥量僅為18公斤,這點裝藥量在發射藥推動下都可以擊穿其他戰列艦的主甲板,那麼海鷹導彈380公斤裝藥的半穿甲戰鬥部擊穿戰列艦更是不在話下!

所以,二戰期間的戰列艦主炮彈的能力根本不能與現代導彈相比,導彈部分替代炮彈是人類科技進步的體現!況且戰列艦的主炮彈丸飛行到40公里以後 偏差會很大的(打到驅逐艦大小的目標可能性極低),軍艦之間的主炮對轟都在20公里範圍之內,而導彈則是在射程內精確打擊!討論這種問題要講究科學,就二戰期間的戰列艦鋼板質量與性能極低!目前最常見的民用造船鋼板都大大好於當時的軍用鋼板標準,所以二戰期間的戰列艦不是因為厚就能抵禦反艦導彈打擊的,而現代的魚叉、飛魚之類的中型反艦導彈也根本不是打 戰列艦這樣的3萬噸左右的海上猛獁!打海上猛獁另有其彈!


皇家橡樹1972

毋庸置疑,現代反艦導彈穿透力超強。看看科索沃戰爭時期,一枚巡航導彈從一幢建築的頂樓,貫穿了這幢建築的幾層樓直至底層,

由此即可知道攻擊型戰術導彈的威力。別說攻擊型戰術導彈,即便是航空炸彈,一九四一年日軍偷襲珍珠港時,日軍艦載機的水平轟炸機在三千米高空瞄準投彈:其航空炸彈即穿透了‘’亞利桑那‘’號戰列艦的甲板,並直接引爆了‘’亞利桑那‘’號戰列艦的彈藥艙……。再看看二戰時期德國的大型戰艦‘’俾斯麥‘’號(被炸沉),以及日軍的大型戰列艦‘’長門‘’號(被美軍當做靶艦擊毀)、‘’武藏‘’號(被炸沉)、‘’大和‘’號(被炸沉)、‘’陸奧‘’號(彈藥艙爆炸)等葬身海地的結局,現代反艦導彈打在二戰時期的重型列艦上絕對是一個可怕的夢魘


Mrttlzz99

戰列艦這種大塊頭戰艦不怕擊穿,最怕的是漏水。因為艦體龐大,擊穿裝甲,未必就能擊毀或者擊沉。所以水密就至關重要了。現代反艦導彈,打擊戰列艦的均質裝甲毫無壓力。更重要的是,反艦導彈可以有複雜的彈道,攻擊目標是可以掠海飛行,打擊水線位置。反艦導彈的破甲戰鬥部,不只是可以擊穿裝甲,造成艦體大量漏水,高溫金屬射流也有很大幾率引發大火。在這種情況下,反艦導彈擊沉戰列艦的可能性很大。

現代大型戰艦水密設計的好,而且還有一定冗餘度,即使艦體部分漏水,或者漏一定量的水都不至於導致沉船


lonewolf213730896

現代反艦導彈對戰列艦裝甲,確實能擊穿的較少,蘇聯大型反艦導彈和美帝巡航導彈是特殊情況,因為設計時打擊對象就是高防禦力的大型航母。其他國家的反艦導彈很少在穿甲能力上特別關注的。

就因為這樣而把戰艦裝甲極大的加強,效益很差。

現在驅護艦等的設計理念非常先進,首先讓你發現不了,你發現了就讓你區分或鎖定不了,鎖定了就不讓你開火,或者說是比你先發射,你發射了,就干擾你命中,命中了不讓你摧毀。這涉及聲~雷達~紅外隱身技術,目標區分識別技術,指揮控制系統的計算機技術,雷達紅外干擾技術,聲誘餌技術,假目標技術,近防技術,裝甲技術,系統冗餘技術等等。因此裝甲只是很小一個方面。

裝甲的加厚,影響排水量,動力,外形,空間,價格,鍵照工藝等等。性價比太低。

只能說現在戰艦的設計和建造理念發生了飛躍發展,不再需要憑藉皮糙肉厚來保證安全。


縛仙砷

擊穿不一定,但是擊沉是一定的,這也是戰列艦退出歷史舞臺的原因,現代軍艦裝甲很薄的,太厚沒必要,看看前段時間美國軍艦撞輪船就知道了,輪船沒事,軍艦豁開一個大口子,不是因為美國軍艦質量差。。。現代戰爭攻防手段已經不平衡了,打個比方,你花一個10建造的裝甲,人家只要花2就能擊毀,所以現代軍艦並不注重艦體強度,更關注的是預警能力和機動性。不光是軍艦,幾乎在所有軍事領域都是這樣,預知危險的能力和武器裝備機動性的重要性遠高於武器裝甲,因為只要對方能攻擊到你,你的裝甲基本沒什麼用。就算一下不把你轟成渣,也基本上失去戰鬥力了 。畢竟從2戰之後到現在已經沒有再出現過成規模的坦克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