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將近二十年過去了,大家還是很懷念三國志九?

作為一個光榮三國志系列的老玩家,筆者從三國志五開始,歷經多代,一直玩到了現在的三國志十三系列。

不得不說,作為一個從小就聽著爺爺講著三國評書的鐵粉,作為一個光榮三國志系列一代不落下的死忠,筆者不得不說一句:光榮系統的三國志,真的是越做越難玩兒了。以前玩三國志的時候,那是一種享受,可現在玩三國志,更像是一種情懷。

問過身邊的不少老三國玩家,大家多有相似的感受,紛紛表示很懷念當年的三國志九與三國志十一系列。

為何將近二十年過去了,大家還是很懷念三國志九?

相對於純即時戰略的三國志十一,筆者個人更欣賞半即時性的三國志九一些。這裡,淺談下筆者對於三國志九的一些看法吧:

打開三國志九的界面,鋪面而來的就是濃郁中國山水風的大地圖,如茵的草地,皚皚的雪原,高低起伏的山丘……這可能就是在兒時的我的想象中,那個金戈鐵馬英雄縱橫的時代的山與水了。

為何將近二十年過去了,大家還是很懷念三國志九?

在每次慘烈的戰爭過後,那難得的平靜期,都會讓筆者有一種“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的由衷感觸——這就是美的力量,足以震撼心靈。

另外一點讓筆者嘖嘖稱奇的地方,則是它的命令下達不是完全即時性的,而是根據週期來進行的。這充分體現出了那句“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尤其是張飛這種性格魯莽的將領,經常無視軍令,自顧自進行攻擊——這就讓玩家有了一種奇異的感覺,彷彿你指揮的將領都是有靈魂有思想的活生生存在著的一般。在每次安排出徵,都需要絞盡腦汁,尤其是對那些可能不遵從命令安排的“問題人物”們,更是又愛又恨。

為何將近二十年過去了,大家還是很懷念三國志九?

三國志九還有一種特殊的大氣,它需要勢力的君主有把控全局的能力,合作連橫或者是選取基地,而非執著於微操……在大勢的碾壓之下,檣櫓灰飛煙滅。

說到大勢,就不得不提三國志九對於水戰陸戰的設定是多麼的睿智。“南人擅舟,北人馭馬”在這裡得到了最充分的體現。

呂布張遼高順再帶著陳宮做謀士,用騎兵陣型出擊,那真是摧枯拉朽般的強橫存在。西涼馬家的鐵騎也是一樣的強勁,經常可以以一敵多,只是智商堪憂,經常會中計策——這也很符合演義中的說法。還有蠻王孟獲的特殊兵種:象兵,行進速度雖然很慢,但殺傷力確實驚人的大,彷彿古戰爭中的坦克軍團一般。

為何將近二十年過去了,大家還是很懷念三國志九?

水戰自然是江東孫氏的天下,多名精通水戰的將領匯聚一堂,縱橫江面,無往而不利。即使是百萬北軍沿江而來,都能殺他們片甲不存——長江的地利優勢,第一次得到如此充分的詮釋。

還有太多太多讓人忍不住擊節讚歎的小細節,還有那些我們關於青春的美好回憶,關於三國的心底憧憬……這就是三國志九,讓一代人無比懷念的三國志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