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变法图强后,东方六国唯一一位攻破函谷关的不世名将

提起春秋战国名将,大家耳熟能详的是兵圣孙武,亚圣吴起,四大名将起翦颇牧,还有乐毅,田单,赵奢等人上述名将司马迁在《史记》中均有记载。有一位名将太史公并未为其立传,后世人也鲜有耳闻,他就是我们今天要说道的齐国旷世名将——匡章。

秦国变法图强后,东方六国唯一一位攻破函谷关的不世名将

秦国割地后疆界图

秦国变法图强后,东方六国唯一一位攻破函谷关的不世名将

秦国变法图强后,东方六国唯一一位攻破函谷关的不世名将

秦国变法图强后,东方六国唯一一位攻破函谷关的不世名将

匡章又称章子、匡子、田章,相传是孟子的学生。齐威王末期始为齐将,秦国经商鞅变法后国力蒸蒸日上,秦惠文王时期秦国曾借道韩魏向齐国发动一次进攻,齐威王以匡章为将,由于齐威王知人善用,匡章军事才能崭露头角。《战国策·齐策一·秦假道韩魏以攻齐》记载道“顷间,言齐兵大胜,秦军大败,于是秦王拜西藩之臣而谢于齐。”秦惠文王得知秦军战败,派出使臣到齐国自称“西藩之臣”向齐威王谢罪。此役是秦国变法强大后遭遇的首场失败。

齐宣王六年,公元前314年,燕国发生“子之之乱”匡章乘机领五都之兵北略燕国,50天就占领蓟都,燕国几近灭亡。由于匡章没有约束好军纪,导致原本欢迎齐军的燕国百姓纷纷拿起武器反抗齐军暴政,加上列国干涉,齐军被迫撤退出燕国。此战首开战国时期一个万乘之国灭亡另一个万乘之国的先例,由于匡章经营不善,齐国没有得到实际的利益,反而与燕国结下梁子,为后来的五国伐齐埋下了祸根,但是匡章的军事才能又得到一次绽放。

齐宣王十九年(前301年),齐联合韩魏进攻楚国,双方在垂沙展开激战,结果楚军大败,被斩两万人,楚将唐眛战死,夺取楚国大片领土,楚国被迫以太子横(后来的楚顷襄王)为质,向齐国求和。楚国前有公元前313年丹阳,蓝田大败,后有垂沙之败,楚国国力大衰再不复昔日之盛。后白起经略楚国顺风顺水,跟垂沙之败楚国国力大衰也不无关系。

公元前298年,孟尝君因出使秦国遭扣留,一食客装狗钻入宫中偷出狐白裘献给昭王妾以说情放了孟尝君,逃至函谷关时昭王又令追捕。另一食客装鸡叫引众鸡齐鸣骗开城门,才得以逃回齐国,归齐后孟尝君怒而合纵韩魏以攻秦,匡章带领三国联军经过三年苦战(公元前296年)最终攻破函谷关。函谷关被迫,秦国门户洞开,齐军一旦进入渭河平原,将是一马平川,秦将无险可守。如果联军一鼓作气继续向关中进军灭秦也就指日可待了,即便是灭不了秦国,秦国处境也不会比田单复国后的齐国好到哪里去,至少没有实力与东方六国叫板。

秦昭襄王发惊失色,急忙向齐国提出割地求和,同时东周国的大臣韩庆从中斡旋,利用齐、韩、魏三个相互邻壤的诸侯国之间相互牵制的利害关系劝说孟尝君放弃“联军直接对秦进行军事打击”的念头。(《战国策策西周策》)结果秦国将原属韩国的西河之外、武遂归还韩国,将封陵归还给魏国。齐闵王的短视,加之担心孟尝君功高震主,同意了秦国的求和。此一战算是彻底把秦国打回关中了,直接倒退到一百年前的春秋时代,对秦造成了难以估量的伤害,因为这件事情,秦国的丞相楼缓任职第三年就被免职了,然后魏冉才上位。从秦国割掉的土地来看,对照地图,可以看出这次是确实把秦国打到黄河以西了。商鞅变法多年的征战成果,就此毁于一旦。这件事是秦昭襄王在位时经历的最大耻辱。

此一战是匡章的巅峰,同时将齐国霸业推到了一个新高度。匡章以后再无人攻破天险函谷关,对秦国发动有效的攻击,不论是天纵英才的信陵君,还是赵国后期老骥伏枥的老将庞煖。(此人绕过函谷关对秦发动攻击)

最后笔者抛出一个板砖,希望引出网友们的良玉,匡章于公元前296年攻破函谷关,此时威震六国的名将白起不知是在哪里赋闲,没有领兵出战,《史记》载“白起者,郿人也。善用兵,事秦昭王。昭王十三年,而白起为左庶长,将而击韩之新城”,昭王十三年是公元前294年,与匡章攻破函谷关时间相差两年,从中可以推断出,匡章攻秦时白起也在秦国为政,(白起不可能在两年时间内由前296年的平民坐火箭般的升到前294年的左庶长吧,即便是有这个可能,他一定是立下了不世功勋,太史公肯定应该有所记载才对)秦国到了危急存亡之秋时,他为什么没有扶大厦于将倾呢?总不可能是被匡章吓破胆了吧!网友们认为原因是什么呢?请在留言区回复笔者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