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是如何克服困難研製出“梅卡瓦”1型坦克的?

專守防衛大野驢

在“梅卡瓦”1研製的年代,不要說以色列,連美國都還在摸索複合裝甲的技術。為了提高“梅卡瓦”的防護水平,設計人員把所有能夠起到防護作用的設備都儘量放在正面,包括附屬燃料箱、工具箱,等等。



但這樣還是不夠。於是設計團隊做出了終極決定:把發動機也放到車前部。AT3反坦克導彈的威力再大,也不可能穿透一米多厚的發動機和正面主裝甲。至於炮塔,M60的構型只能實現100多毫米的正面厚度,所以“梅卡瓦”1炮塔採用了超過60度傾角的斜面前甲,雖然外觀有些怪異,但厚度得到了保證。當時阿拉伯軍隊裝備的100和115毫米坦克炮,以及AT3導彈都無法擊穿“梅卡瓦”1的正面。正面結實了,側面怎麼辦?為了控制戰鬥全重,只能採用厚度不夠零件湊的辦法。“梅卡瓦”1把傳統的扭杆懸掛改成了外裝式彈簧懸掛,用非常粗的垂直彈簧組成獨立懸掛裝置安裝在車體外部,空隙處掛上附加裙板。這樣就可以在車體側面遭受破甲彈攻擊時起到間隔裝甲的作用。還有一個問題是如何安全地搭載步兵。蘇聯的辦法是讓步兵直接坐在坦克炮塔和車體上,這樣顯然會造成嚴重傷亡。歐美的辦法是裝備大量裝甲輸送車和步兵戰車。這對以色列的財力來說是很難實現的,而且西方機械化步兵的裝備體系非常龐大,在國土狹小的以色列及周邊地區很難擺開。
因此,還是要在坦克本身上動腦筋。由於把發動機挪到車體前面,傳統後置動力的艙室就空了出來。坦克後部是中彈概率最低的地方。為了避免二次效應,“梅卡瓦”1的炮塔內不儲存任何彈藥,全部放置在座圈下方和車體後部的高強度玻璃纖維儲存筒裡。這種儲存筒可以在超過550攝氏度的高溫中支撐20分鐘,保護彈藥不被大火引爆,給乘員提供足夠的時間撤離。如果拆除60%的儲彈筒,就可以空出容納6名步兵的空間。只是空間非常狹小,步兵們呆在裡面相當侷促。(更多內容詳見《兵器》雜誌2016年第01期)ZZ


兵器

上個世紀60年代,以色列的裝甲力量主要由英國和美國援助的坦克組成,雖然以色列憑藉著自己在中東的戰略地位總能從美國手中獲得同時期一流的武器裝備,但是這並不能改變以色列本國研製能力的落後,第三次中東戰爭的結束使以色列意識到,假如不具備坦克研製生產的能力,以色列將在軍備裝備的發展永遠受制於西方國家,為此從上個世紀60年代以色列就開啟了國產主戰坦克的研製計劃。

四次中東戰爭的勝利使以色列認為,相比機動力坦克的火力和防護能力更應該得到重視,梅卡瓦主戰坦克也是圍繞著這一設計特點進行研製的,發動機從車底後部移到車體前部就是最好的證明。需要糾正的是,以色列研製國產坦克的歷程並沒有人們想象的那麼艱難。梅卡瓦主戰坦克研製的時候,無論是相應的整體設計思路還是火炮的選擇以及發動機的購置,美國和西方國家都在全力供應,畢竟對於美國而言與其不停的免費援助給予以色列先進的武器裝備,還不如使以色列具備一定的生產能力以減輕美國援助的負擔。

梅卡瓦主戰坦克的研製成功不僅讓以色列完全具備了生產研製坦克的能力,而且還催生了以色列第一個軍事工業企業-以色列軍事工業公司。對新技術的理解和刻苦學習使得以色列甚至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國產的m111式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的性能甚至要優於美國同時期生產的m735型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鬥牛士火控系統更是賦予了梅卡瓦主戰坦克優秀的移動射擊能力。


貞觀防務

以色列在兩次黎巴嫩戰爭和加沙行動中認識到,以色列的坦克在戰場上沒什麼優勢,必須要創造一個可以主宰戰第一新型坦克,而英國外交部不同意把奇伏坦克交給以色列,以完成他替換以色列萬國牌坦克的夙願,想要購買德國的武器,又因為阿拉伯國家的阻止,使得他只能購買美國產的坦克,他心裡很明白,如果自己也不被允許購買美國的,他就對此毫無辦法,所以想出來要自己研發一款坦克,他是目前世界上經歷實戰最多的主戰坦克。



它的設計理念是以防護為基礎,以保護乘員為中心,梅卡瓦是希伯來語“戰車”的意思,它的性能標準順序是防護,火力和機動性,這主要是因為以色列兵員不足,所以需要把士兵的性命放在首位,所以內部空間的結構和其它坦克略有不同,美國提供了一億美金的支援。

一開始研製時,還使用的M48坦克和遜邱倫坦克的底盤,1974年製造出可以樣車,1979年交付給了以色列軍方,在第一次黎巴嫩戰爭中以微小代價擊毀了敘利亞蘇制T―54坦克,一戰成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