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項目攻堅 蓄力趕超發展 我市積極推動重點項目建設

項目激發新動能,揚帆起航展新貌。

五月的桐城,撲面而來的是經濟發展的滾滾熱潮;放眼看到的是項目建設的風生水起;處處充滿的是跨越發展的十足幹勁。

如今的福鼎,一個個大項目、好項目紛紛落地生根,從城區到村莊,如火如荼的項目建設場景隨處可見,分外鼓舞人心、催人奮進。

據瞭解,2018年,我市納入省、寧德市重點項目59個,總投資448億元,計劃投資100.6億元。其中,在建重點項目42個,總投資274億元,計劃投資85.2億元;預備重點項目17個,總投資174億元,計劃投資15.4億元。一季度,省、寧德市重點項目完成投資26.12億元,完成年度計劃的30.63%,居寧德市第二位;截至今年4月,省、寧德市在建重點項目完成投資33.34億元,完成年度計劃的39.1%……大藍圖、大手筆,項目建設成效明顯,發展勢頭強勁有力。

聚焦项目攻坚 蓄力赶超发展 我市积极推动重点项目建设

建設中的鼎盛鋼鐵項目區 張祥鵬 攝

產業項目支撐再造發展新優勢

5月10日,鼎盛鋼鐵項目區建設現場,數臺挖掘機正在對山體進行開挖,十餘輛運輸車往來裝運、卸土,推土機將土方填平,填方、鑽探各項工作正有序展開。

“這個項目意義重大,市委、市政府在第一時間抽調骨幹力量成立項目工作領導小組,並結合實際在基層一線磨礪鍛鍊幹部隊伍,確保項目前期工作能按序時進度順利推進。”店下鎮黨委書記董貺永說。據他介紹,鼎盛精品鋼一期項目佔地面積1128畝,投資60億元,產能197萬噸,項目生產出的精品鋼主要用於汽車和電子電器等行業,項目建成後將實現年銷售收入300億元,利稅30億元。該項目在投產後將進一步推動沙埕港的開發開放和臨海臨港產業發展,為福鼎培育冶金新材料產業集群奠定堅實的基礎,全力助推福鼎經濟發展邁向新的臺階。

與此同時,福鼎工業園文渡項目區集中供熱項目也在如火如荼地開展基礎工程建設。

上半年進行粉煤倉、除塵系統、化水車間、煤庫、電氣系統及蒸汽管網等設備安裝;7月進行鍋爐、磨煤機等調試;9月進行各用氣單位內部調整試運行……其建成投產後,將主要服務於園區內的皮革生產、織布生產等行業生產用氣,進一步改善園區的環境,加快建設節能環保型和資源友好型工業園區。

不僅僅是這些產業、這些項目,在每一段“良姻”的背後,都體現出我市聚焦項目攻堅、激發產業發展新動能的孜孜以求。

我市還進一步健全處級領導全員掛鉤、“五個一”、首席責任人、“並聯審批”、綠色通道等機制,出臺《2017年市直要素保障部門幹部掛鉤服務重點項目建設活動實施方案》,實施重點項目“百日 攻堅”“四大片區”安徵遷攻堅,逐步破解歷史遺留問題,落實項目資金、供地、審批等要素保障。

去年9月起,我市謀劃2018年重點支撐項目,共梳理上報2018年省、寧德市重點項目安排59個,總投資448億元,計劃投資100.6億元。

同時間,成功對接翔源集團、亞新鋼鐵集團、國泰鋰電池、瑾瑜集團等公司。成功落地35億元全域旅遊項目、總投資100億元的鼎盛鋼鐵項目、6億元的緊固小微園項目、2億元的國泰鋰電池電解液項目等。利用點頭鎮獲評白茶特色小鎮為契機,不斷加大招商力度,確保圍繞白茶品牌文章,做大做強福鼎茶旅結合文化品牌。

今年,我市將承前啟後,繼續聚焦項目攻堅,不斷積蓄趕超後勁,健全激勵機制,抓好項目策劃,重視項目前期;並將強化要素保障,暢通“綠色通道”,繼續落實領導幹部掛鉤服務重點項目制度,進一步集中精力抓項目、促進度,以充足的底氣吹響新一輪的發展號角。

聚焦项目攻坚 蓄力赶超发展 我市积极推动重点项目建设

基礎項目建設宜居宜業城市

五月的福鼎,碧空萬里,空氣澄澈,河暢水清,公園清幽……走進福鼎,你會驚喜地發現這座宜居新城的輪廓越來越清晰。漫步在城區的大街小巷或驅車行駛在寬闊的公路上,市民們無不感到生活越來越幸福。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堅持“東擴南移面海”城市發展戰略,高起點規劃、高品位建設、高效能管理,立足當地生態和區位優勢,突出“新、綠、亮、潔”,推進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協調發展,著力將福鼎打造成為宜居宜業的生態濱海旅遊城市。

大手筆,大投入。2017年,我市安排實施宜居環境建設行動計劃項目132個,計劃投資40.49億元,全年開工130個,完成投資43.75億元,完成年度計劃108.02%。

如今,市區規模不斷擴大,城鄉基礎 設施建設水平顯著提高,公共服務設施日趨完善,生態環境更加優美,城市功能不斷提升,四處充滿勃勃生機。

項目支撐,路網先行———梅澳大道路堤結合工程、八尺門大橋及連接線工程、天門路工程竣工,鐵鏘大道四期道路即將通車,玉塘大道三期已完成1.22公里路基工程。東擴主幹線PPP項目穩步推進,子項目百勝山隧道左洞已全線貫通;濱海大道二期PPP項目已動工建設……

設施建設,彰顯形象———海口路道路“白改黑”順利通車、104道路城區段“白改黑”、百勝新區4號、5號路完工;建成公共停車場5個、新增城區停車泊位350個、新建改建自來水管網20.55公里、建設燃氣管網15公里,建設雨汙管網6.8公里、完成人行道降坡改造約5公里、港灣式智能公交候車亭6個;完成貫嶺905電臺、太姥書畫院、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中心建設……

綠化改善,提升品位———完成環蓮峰山半島的綠化景觀方案設計,開建一期梅澳大道段2.3公里綠化景觀;完成高速公路入口處、舊車站環島、天湖路渠化島等木本花卉種植;完成江濱南大道道路綠化提升改造。推進環桐山溪綠道慢道建設,完成環城北路段800米慢道建設,並新建河灘地綠化面積15000平方米;完善公園及街頭綠化,完成鼎文化公園“鼎字園”“福字園”景觀提升改造,完成流美大橋西側三角地、山前石亭社區、回龍下小區、華盛小區綠化提升等綠化提升改造……

一組組數據堅實有力,一個個變化有目共睹,一個個項目落地實施,我市的城市環境得到有效改善,實現了“水”與“綠”的完美結合,“人”與“城”的和諧相處,構築了“林在城中,城在林中”的綠色生態環境。

聚焦项目攻坚 蓄力赶超发展 我市积极推动重点项目建设

市社會福利中心 林強 攝

民生項目打造幸福惠民工程

民生事業無小事,一枝一葉總關情。我市在項目推進過程中,始終把群眾利益、民生期盼擺在首位,並激發項目主體積極性,集聚項目推進的合力。

醫療是民眾最關心的“民生工程”之一,更是考量城市發展程度的重要指標。

與醫療一樣,老有所養是民生要計,也備受市民關注。為了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和老年人持續增長的養老服務需求,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養老服務業發展工作,將養老工作納入經濟發展總體規劃,持續加強養老機構建設的資金投入,社區居家養老與機構養老兩頭並進,為全面推進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補充的城鄉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構建了良好的發展通道。

5月11日,三門溪畔微風徐徐,坐落於桐城街道三門村下堡自然村的市社會福利中心一期項目已轉入最後的內部裝修階段,該項目一期佔地面積35畝,建築面積22170平方米,共有床位544張,總投資7893萬元。

“坐落在三門溪畔,環境清幽、空氣清新,離城區只有十分鐘車程。”市民政局社會福利中心負責人張政表示,雖然項目一期還在最後收尾階段,但已有許多老年人前來諮詢。

該項目的建成,將解決我市一大批老年人養老、就醫等問題,滿足廣大老年人對養老服務業的需求,真正使老年人這一弱勢群體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學、老有所樂、老有所為、老有所醫”,更好地解決我市社會福利服務需求與供給的矛盾。

去年11月,市委、市政府還出臺了《關於加快養老事業發展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到2020年,基本養老服務覆蓋全體老年人,初步建成以“公建民營、醫養結合、社區居家、康養旅遊、互聯網+”為特色的福鼎養老服務體系,打造“生態福鼎·康養福地”養老品牌。

今天的付出,是明天的收穫。項目建設猶如一臺強勁的引擎,推動著我市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其所釋放的活力和動力還將向更遠、更深、更廣處延伸,聚集更大的動能,譜寫新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