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長壽嗎?256歲老人告訴你養生祕訣!

秦始皇終生都在尋找長生不老藥,最後卻死於尋找不老藥的路途中,天底下真的有長生不老藥嗎?答案是否定的,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誰都逃不了死亡的命運。不過長壽的人不在少數,中國最長壽的人李慶遠就活到了256歲,經歷清王朝的滅亡,也經歷了改朝換代。據說李慶遠對中醫中藥頗有研究,懂得養生之道,所以才能活到兩百多歲。

中國最長壽的人

中國最長壽的人莫過於李慶遠,李慶遠原籍雲南省,又名李青雲,90多歲到四川開縣定居,在他200歲時,仍常去大學講學。這期間他曾接受過許多西方學者的來訪。一生娶過24任妻子,膝下子孫滿堂。

你想長壽嗎?256歲老人告訴你養生秘訣!

1933年活了256歲的李慶遠與世長辭,他先後共有24位妻子,180位後人。當時的紐約時報與時代雜誌都做了報道。按照這個年代推算,他應該生於清康熙16年,先後歷經了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宣統九代至民國,在世256年,是世界上極罕見的長壽星。

長壽秘訣

在李慶遠250歲那年,他的同鄉、四川省開縣籍的劉成勳先生專程對他進行了專題採訪。李慶遠興致勃勃,引經據典,對養生術作了長篇宏論,既談個人的養生實踐,又論古今養生有道與無道的經驗與教訓,被劉成勳先生詳細記錄下來,整理成為《自述》一文,留存後世,至今仍為養生名著。

李慶遠在他的自述中說他十分欣賞老子之言:“毋勞汝形,毋搖汝精,毋使汝思慮縈縈。寡思路以養神,寡嗜慾以養精,寡言語以養氣。”他說,此中妙旨,往往被不善養生之庸人所忽視。

他根據古人的養生理論,特別強調善養生者必以慈、儉、和、靜四字為根本。

所謂慈,即仁慈、慈愛,也就是心地善良,不害物不損人,一片慈祥之心。這種慈祥、仁愛的快樂心情,足以抵禦各種災害,自然就可以使人健康長壽,養其天年。

所謂儉,即節省或節制之意。儉於飲食則養脾胃;儉於嗜慾則聚其精神;儉於言語則養其氣息,防止產生事非;儉於交遊則可擇友寡過;儉於酒色則清心寡慾;儉于思慮則可免除煩惱和困擾。凡事省得一分,則受一分之益。

所謂和,即和悅之意。君臣和則國家興,父子和則家宅安樂,兄弟和則手足提攜,夫妻和則閨房靜好,朋友和則互相維護。此為至祥之道也。

所謂靜,就是清靜、冷靜、安泰之意。也就是說身不過勞,心不輕動。神傷甚於體傷,“神之不守,體之不康。”

李慶遠認為:人的壽命有長有短,這是由元氣所主宰的。元氣,又稱原氣,稟受於先天而賴後天榮養而滋生。他形象地把愛護與不愛護元氣,比作蠟燭存放的位置。若是把點燃的蠟燭置於罩籠內,則燃燒的時間長;若置風雨中,則時間必短或即熄滅。養生之道,亦是如此。

你想長壽嗎?256歲老人告訴你養生秘訣!

生活習慣

李慶遠在講到自己的起居飲食時說:“食不過飽,過飽則腸胃必傷;眠不得過久,過久則精氣耗散。餘生二百多年,從未食過量之食,亦不作過久之酣眠。”

關於生活習慣方面,李慶遠告誡人們:“保持一種平靜的心態,坐如龜,行如雀,睡如狗。”他始終認為保持一個平靜安寧的心態是長壽所必須的。他的飲食主要以米飯和少量的葡萄酒為主。

他認為自己健康長壽的原因有三:一長期素食,二心靜、開朗,三常年將枸杞煮水當茶飲。

他還講到生活細節的注意事項。提出,凡細小之事,人們往往容易急躁,如此必然傷身。他告誡人們:寒暖不慎,步行過疾,酒色淫樂,皆傷身,損傷之極,即可亡身。所以,按著先人的養生術,行不疾行,目不久視,耳不極聽,坐不至疲,臥不至極;要先寒而衣,先熱而解,要先飢而食,先渴而飲,食慾數而少,不欲頓而多;要無喜怒哀樂之系其心,無富貴榮辱之動其念。此乃長壽之道也。

李慶遠最後告誡說,飢寒痛癢,父母不能代,衰老病死,妻子不能替。只有自愛自全之道,才是養生的準則和關鍵。

你想長壽嗎?256歲老人告訴你養生秘訣!

李慶遠告訴我們良好的生活習慣是擁有健康身體的源泉,現代人抽菸喝酒晚睡等等不良的生活習慣促使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患上絕症。飲食規律、早睡早起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很難。尤其是現在隨著工作壓力越來越大,越來越多的人犧牲睡眠時間來完成工作,熬夜加班更是家常便飯,更別說能做到早睡早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